清溪荷韵·第366章 年货热潮迎新春 品牌升级向未来
腊月的清溪村,年味早早地瀰漫开来。荷塘边的竹製灯架上掛满了红灯笼,荷染工坊的外墙贴著村民手写的春联,竹编作坊里,周师傅带著徒弟们正赶製竹编福字掛件,金黄的竹丝在阳光下泛著暖光。村委会会议室內,苏晚正对著电脑屏幕核对年货订单,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许书记,春节前的『非遗年货节』订单已经突破两千份了!”苏晚抬起头,脸上满是兴奋,“其中竹编年货礼盒占了八百份,荷香酥六百盒,还有六百份是新推出的『荷塘养生礼盒』,里面装著藕粉、莲子干和荷叶茶,特別受欢迎。”
许朗凑到屏幕前,看著订单明细:“上海那家企业订了三百份竹编礼盒,用作员工福利,要求在礼盒上刻企业logo,这个得盯紧点。还有杭州的连锁超市,订了两百盒荷香酥,要分三批交货,物流得安排好,不能耽误人家上架。”
陈阳推门进来,手里拿著一叠快递单:“我刚和快递公司確认过,春节前的物流截止日期是腊月廿五,咱们得在腊月二十前把所有订单发完。现在村里的包装人手不够,我想从村里找些放假的学生来帮忙,按小时算工钱。”
“这个主意好!”许朗立刻同意,“让苏晚负责培训,教他们怎么包装才能保护好產品,尤其是竹编礼盒,別在运输过程中压坏了。另外,在每个礼盒里放一张手写的春节贺卡,写上『清溪荷韵祝您新春快乐』,增加点人情味。”
苏晚点点头,立刻拿出纸笔写培训方案:“我会教他们分区域包装,竹编產品用气泡膜裹两层,再放进硬纸盒;荷香酥用密封袋包装,防止受潮;养生礼盒里放一张產品说明书,介绍每种食材的食用方法。”
村里的学生们听说能帮忙赚钱,都积极报名。培训当天,二十多个学生围在电商服务站的院子里,苏晚手把手教他们包装技巧。“这个竹编福字掛件容易勾线,一定要用软纸包好再放进礼盒。”她一边演示一边说,“荷香酥的密封袋要捏紧,挤出里面的空气,这样才能保证新鲜。”
学生们学得很快,不到半天就熟练掌握了包装技巧。电商服务站的院子里,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包装,有的负责贴快递单,有的负责搬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个扎著马尾的女生笑著说:“能帮村里做事还能赚钱,这个寒假太有意义了!”
就在大家忙著包装年货订单时,王婶带著荷染工坊的姐妹们来到村委会,手里捧著几匹新染的红布:“许书记,我们染了些红布,想做些荷染春联和福字,放在年货礼盒里当赠品,您看怎么样?”
许朗拿起一块红布,上面用淡蓝色染出了荷图案,格外雅致:“太好了!这比普通的春联更有特色,能体现咱们的非遗文化。你们多做些,不仅能当赠品,还能放在电商店铺里单独售卖。”
王婶高兴地答应下来,带著姐妹们回到荷染工坊。她们用海绵蘸著荷染顏料,在红布上印出荷、荷叶和福字图案,晾乾后裁剪成合適的尺寸。这些荷染春联和福字一上架,就受到了客户的喜爱,不少客户留言说:“这个春联太特別了,既有年味又有文化气息,必须买一套!”
隨著年货订单的增多,李大嫂的点心工坊也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天不亮,李大嫂就和张婶一起开工,和面、调馅、烤荷香酥,烤箱的轰鸣声此起彼伏。“现在每天要烤两百多盒荷香酥,比平时多了一倍还不止。”李大嫂擦了擦额角的汗,“还好村里的姐妹们来帮忙,不然真赶不上交货。”
为了保证荷香酥的新鲜度,李大嫂还调整了生產流程,当天烤好的荷香酥当天包装发货,不囤货。“咱们的荷香酥没加防腐剂,必须保证新鲜,不能让客户收到过期的產品。”李大嫂说,“每天晚上我都会检查当天的订单,確保所有產品都能按时发出。”
腊月二十这天,所有年货订单终於全部发完。苏晚看著后台显示的“已发货”状態,长长舒了口气:“终於赶完了,这下能安心过年了。”陈阳笑著递过来一杯荷叶茶:“辛苦你了,这两个月你都没好好休息过。对了,春节期间咱们的景区要不要开放?很多游客在后台问能不能来清溪村过年。”
许朗思考片刻:“开放!春节期间安排村民轮流值班,体验项目减半开放,主要开放竹编作坊和荷染工坊,让游客能体验非遗製作,再搞个『春节荷塘祈福』活动,在荷塘边掛祈福灯,增加年味。”
苏晚立刻著手制定春节开放方案:“我会在电商平台和景区公眾號上发布开放通知,註明开放时间和体验项目,再推出『春节非遗体验套餐』,包含竹编福字掛件製作和荷染春联体验,价格优惠一些,吸引游客。”
春节期间,清溪村果然迎来了不少游客。大年初一早上,荷塘边的祈福灯架前就挤满了人,游客们拿著写有祝福话语的祈福灯,小心翼翼地掛在灯架上,红色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曳,格外喜庆。竹编作坊里,周师傅教游客编竹编福字掛件,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有的还在掛件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当作新年礼物。
荷染工坊里,王婶教游客染荷染春联,一位来自北京的游客高兴地说:“第一次体验染春联,太有意思了!我要把这个春联带回家,掛在门上,让家人也感受一下非遗文化。”
春节假期结束后,清溪村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不少媒体报导了清溪村的“非遗年货节”和“春节非遗体验活动”,“清溪荷韵”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三月初,许朗接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对方是中国非遗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邀请清溪村参加下个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遗博览会”。
“这是咱们展示非遗文化的好机会!”许朗在村委会大会上激动地说,“咱们要带著最好的竹编、荷染產品和ai定製技术去参展,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的非遗工艺。”
苏晚立刻开始准备参展材料:“我会製作一个『清溪荷韵』的宣传视频,展示產品的製作过程和村里的发展变化;再准备一些ai定製体验设备,让参展观眾能现场定製竹编、荷染產品。”
周师傅和王婶则忙著准备参展產品。周师傅挑选了最精致的竹编收纳筐、竹编盆和竹编福字掛件,还特意编了一个两米长的竹编荷塘图,上面有荷、荷叶和小鱼,栩栩如生。王婶则准备了荷染服饰、荷染春联和荷染手帕,还染了一匹十米长的荷染布,上面印满了不同形態的荷,作为展区的背景布。
四月中旬,许朗带著苏晚、周师傅和王婶来到北京参加非遗博览会。清溪村的展区布置得格外有特色,背景是十米长的荷染布,展台上摆放著竹编和荷染產品,ai定製体验设备前围满了观眾。周师傅现场演示竹编技艺,手指翻飞间,竹丝变成了精致的荷;王婶则教观眾染荷染手帕,大家学得不亦乐乎。
博览会期间,不少企业和机构向清溪村伸出了合作橄欖枝。一家国际文创公司想把清溪村的竹编和荷染產品推向海外市场;一所高校想和清溪村合作建立非遗实践基地,让学生来村里实习;还有一家电视台想拍摄一部关於清溪村非遗传承的纪录片。
许朗一一与对方洽谈,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这次参展收穫太大了!”许朗激动地说,“不仅提升了『清溪荷韵』的品牌知名度,还为咱们的產品开拓了海外市场,为非遗传承培养了后备力量。”
从北京回来后,清溪村开始推进各项合作项目。国际文创公司派来了设计师,与周师傅、王婶一起研发適合海外市场的產品。他们对竹编產品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实用性和时尚感,比如在竹编收纳筐上加上防水涂层,方便存放物品;对荷染產品进行了色彩调整,推出了更符合海外消费者审美的浅色系。
高校的非遗实践基地也很快落地,第一批学生在五月初来到清溪村。他们跟著周师傅学竹编,跟著王婶学荷染,还参与了產品的设计和研发。一位学设计的学生说:“在清溪村的实习经歷太宝贵了,我不仅学到了传统工艺,还把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设计出了更受年轻人喜欢的產品。”
电视台的纪录片拍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拍摄团队跟著周师傅记录竹编的製作过程,跟著王婶记录荷染的染色工艺,还拍摄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清溪村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的非遗文化,了解乡村振兴的成果。”导演说。
隨著各项合作项目的推进,清溪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长。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周师傅盖起了新楼房,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方便去外地参加展会;王婶给荷染工坊添置了新设备,提高了生產效率;李大嫂扩大了点心工坊的规模,僱佣了更多村民来帮忙。
这天,许朗在村委会召开了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他站在台上,看著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里充满了感慨:“各位乡亲,咱们清溪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几年,咱们从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发展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从单一的农產品种植,发展成为集非遗传承、乡村旅游、电商销售於一体的综合產业村,『清溪荷韵』的品牌也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村民们脸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许朗继续说:“接下来,咱们要继续努力,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拓展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清溪村,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清溪村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大会结束后,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周师傅带著徒弟们研发新的竹编產品,准备参加下半年的国际文创展;王婶忙著培训新的荷染工人,为海外订单做准备;李大嫂则研发新的荷香口味,打算推出低、低脂的健康產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苏晚和陈阳则忙著制定清溪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他们计划建设非遗文化博物馆,展示清溪村的非遗歷史和製作工具;建设荷塘生態观光园,增加游船、垂钓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还计划与更多高校和企业合作,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清溪村的荷塘上,荷叶翠绿,荷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许朗站在荷塘边,看著忙碌的村民和美丽的荷塘,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这朵绽放在乡村振兴路上的“荷”,必將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清溪荷韵”的品牌响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