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天气渐渐转凉,院角的地终於有了新动静——枝椏间掛上了一个个青绿色的桃,像小拳头似的鼓鼓囊囊,看著就让人欢喜。许朗每天下班回来,都要去地里转一圈,看看桃长势,掐掉多余的侧枝,忙得不亦乐乎。
这天傍晚,他刚给桃套上防虫的纸套,就见傻柱扛著个麻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麻袋里装著半袋金灿灿的玉米。
“许朗兄弟!快帮我看看,这玉米能留种不?”傻柱把玉米倒在石桌上,拿起一个剥开,“这是俺托老乡从乡下弄的,说是『黄金玉米』,產量高还甜,你给瞅瞅。”
许朗拿起玉米粒看了看,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確实是好品种。“能留种,不过得先晒透了,再挑出饱满的单独放著。”他想了想,“我洞天……我屋里有个陶缸,乾净得很,借给你装种子。”
“那太好了!”傻柱乐得直搓手,“俺妈说要是这玉米能种成,明年院里各家都能分点,省得总惦记粮票。”
两人正忙著晒玉米,秦淮茹端著个瓦盆过来了,里面是刚煮好的嫩玉米,冒著热气。“东旭说你俩在忙,给你们送点垫垫飢,用你上次给的红煮的,甜著呢。”
许朗拿起一个,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比普通玉米多了股清香。“这是你家种的?”
“嗯,东旭在院墙边种了几棵,刚熟。”秦淮茹笑著说,眼睛瞟著桃,“这桃长得真快,眼看就要吐絮了。”
“是啊,再等半个月就能摘了。”许朗点点头,“到时候请三大爷联繫的弹师傅来,咱们院里凑钱弹两床新被,给一大爷和傻柱妈各送一床,他们年纪大了,冬天怕冷。”
傻柱一听,拍著大腿叫好:“这主意好!我出五块钱!”
秦淮茹也说:“俺家出两斤细粮票!”
正说著,二大爷背著手过来了,听见他们说弹被,也凑过来:“算我一个!我出三斤煤票!”他最近在建材厂弄到了便宜水泥,心情正好,也想在院里落个好名声。
三大爷在屋里听见了,也跑出来:“弹师傅是我联繫的,我就不出钱了,帮忙打下手,管顿饭就行!”
许朗看著大伙热热闹闹的样子,心里暖烘烘的。这四合院就像个大家庭,平时虽有磕磕绊绊,但真遇到事,总能拧成一股绳。
第二天上班,许朗刚到药材公司,刘科长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递给他一张表格。“小许啊,转正申请批下来了,填好交给人事科,下个月就能领正式工资了,还能分十尺布票和五斤肉票。”
许朗接过表格,心里一阵激动——这意味著他在城里真正站稳了脚跟。“多谢科长提携!”
“谢啥,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刘科长笑著说,“对了,下个月公司要组织去山区收药材,你熟悉草药,跟我一起去唄?能多领点出差补助。”
“行啊,我没问题。”许朗连忙答应,他正想去山区看看,能不能淘点稀有的草药种子。
下班回来,许朗把转正的消息告诉了院里的人,大伙都替他高兴。傻柱非要拉著他去供销社,用自己的工业券换了个搪瓷缸,上面印著“劳动最光荣”,硬塞给许朗:“以后喝水用这个,比你那破瓷碗体面!”
秦淮茹也连夜给他做了件新衬衫,是用许朗之前给的蓝布做的,领口还缝了圈白边,看著格外精神。“上班穿体面,別让人看不起。”
许朗看著手里的搪瓷缸和新衬衫,心里像揣了个暖炉。他知道,这不仅是件衣裳、一个缸子,更是街坊们的心意。
晚上,许朗坐在灯下填转正表格,窗外的月光透过桃的缝隙洒进来,落在表格上,泛著柔和的光。他想起刚到四合院时的窘迫,再看看现在的日子——有了正式工作,院里的关係也理顺了,洞天福地里的作物长势正好,新的生活正像这桃一样,慢慢展开美好的画卷。
他拿起笔,在表格上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宣告著新的开始。许朗知道,往后的日子,他会在这四合院里扎得更深,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属於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