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劳工的打压手法另外两个——其实要说一个也可以:税。
对政府来说,如何消除人民对政府的反抗与维持政权的稳定,永远是第一要务——不管是还是民主国家都一样。在这个前提之下,政府有两个选择:一、消除人民不满的源头,二、消灭人民反抗的能力。基本上负责的政府选择前者,无耻的政府选择後者。
德川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说过:「政治的秘诀是让农民半Si不活」。古代社会,农民是绝对多数,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如何管理好农民才会是政治要务。幕府课税是很讲究的,他不能让你真的活不下去,但也不能让你有足够的积蓄去「提升阶级,增加收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去「努力」耕田好让自己不会饿Si。
幕府的这套统治逻辑也不单单只用在农民身上,他对大名们也都是这种Ga0法,除了各种义务之外,b较知名的一招叫「参勤交代」。大名出行都有严格的礼仪规定,太随便被幕府抓包严重的话可能会撤藩,高规格的礼仪意味着很花钱,所以财务状况不佳的藩光Ga0这个就饱了,甚至还要跟商人借钱,这还有时间JiNg神想一想怎麽把德川两字换成自家的姓氏吗?
所以後来为什麽幕府会亡?不是因为政治,武士阶级当时还是b较有羞耻心的,最大的原因是跟德川家是有仇的西国诸藩「开始有钱了」!这才是问题所在。萨摩跟跟长州当时都开始进行工业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富有到可以建立现代化军队。俗话说:男人有钱就想作怪,权力者也不例外。长州人想到关原战败的耻辱、萨摩人对将军的位子深感兴趣,於是在中间人阪本龙马的奔走下组成了「萨长同盟」,正式向幕府发起挑战!
幕末的斗争史其实就是统治阶级内斗史,什麽「尊王攘夷」一类的口号那都是拿来糊弄人的P话,真信这些东西的都是Si最快的一群人。幕府的统治其实相b於隔壁的大清帝国,其实并没有那麽不堪,因为贫富差距没有非常的大,农业社会嘛!那个可悲的人口基数与生产力是能让统治阶级爽到哪去?哪怕是藩主,除了大藩之外,其他的口袋其实也没深到哪去,别说大名们,就算是将军自己其实也就那个样!鞑子那里随便抓个地方大官都b征夷大将军富有,那是一个「均贫」的社会——大家都活得下去,也没多少人过的特别好。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德川幕府的统治完美诠释了这句名言。
如果不是洋大人跑来敲门,工业化的趋势不可逆,幕府绝对可以再撑上一段时间。
当然啦!资讯化时代敢这麽嚣张明讲明g的政府其实也不多,就算是中国其实也是偷偷来。现代的统治阶级是怎麽样把人民Ga0到「吃不饱又饿不Si」的水准?答案依旧是税制。
台湾算是低赋税的国家,所以每次讲到欧洲福利国政策的时候,就一定有人会说「快一半的薪水拿去缴税你愿意吗?不愿意就别讲那些P话!自己努力工作赚钱b较实在!」奴工的思想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且枯燥」。课税重不重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政府针对那个族群与项目课税、课了税又拿来g什麽?更何况明面上的税金跟事实上的税金不一样怎麽算?明清两代就是这副德行,政府明面上的税是很低的,但是国家安定一段时间後组织膨胀、通货膨胀等各种原因导致开支增加怎麽办?加税啊!所以各种叫税不叫税的税就跑出来了!就b如你一定听过的「火耗」,那玩意儿算税吗?严格说来不是,但那个跟「税」有什麽不同?反而因为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浮动就特别大!问题更多!不是名字有个「税」的东西才叫「税金」!只要是「政府强制跟你收的钱都是税金」,所以劳保是税金、健保是税金、国保也是税金!公孙龙可以用「白马非马论」狡辩到所有对手哑口无言,但事实上白马到底是不是马?这还要问吗?你可以雄辩到所有人闭嘴,但事实永远胜於雄辩!
另外一种税则一般人不会注意到知道,那就是「通膨税」。
通膨算是税吗?名义上不是,但事实上就是,而且还是一种很不公平的税——虽说中华民国的税从来没有公平可言就是。正常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越好,他的货币价值必然越来越高,所以就算新台币不是国际认可货币,但相较南非币等弱势货币,新台币依旧有「价值」,原因在於台湾这个经济T算是健全。但你如果长年观察台币汇率,台湾经济就算再好台币也没什麽升值过,升值的原因都是乾爹们自家出事导致货币贬值使得台币相对上升——「08海啸」跟「安倍三箭」时期就是这样。
为了要让应该升值的货币不升值甚至贬值要怎麽做?就是买美元资产,台湾的外汇存底曾经排名世界第三,现在还是第五。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拿台湾人赚的钱去买一堆废纸——甚至连废纸都不如!只是一串数字而已!当然这行为一定程度上是身不由己,毕竟美元是最重要国际货币,哪怕你清楚这玩意的「实质价值」趋近於零,看在「世界最强的拳头」份上你还是得屈服。
当然不是说累积外汇存底完全没有用,还是有用的。亚洲金融风暴时为什麽泰国被索罗斯他们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因为他们的外汇储备太少,根本经不起人家的攻击导致信用崩盘,当时台湾跟香港,一个自己有钱、一个背靠中国,才勉强称过了攻击维护了货币信用稳定。有了这个教训基本上所有亚洲国家後来都会高度储备国际货币美元为主防止惨案再度发生,所以储备外汇是对的。
但是有必要储备到这麽多吗?没道理啊!央行为了打压汇率,就必须用力的放水拿台币去购买别人手上的美元,这种行为会导致新台币泛lAn导致「过多的货币竞逐稀少的商品」导致通膨。当然,通膨的原因也不只这个:低利率、银行放贷、政府支出、商品稀缺二战後几乎没发生过的原因都会导致通膨,这些原因几乎都跟央行有关,「打压汇率」只是一个极少被人提起的原因,但不表示这个原因不重要,所以前阵子谈到通膨杨金龙在那里装Si才会那麽令人感到火大。
央行打压汇率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刺激出口带动就业。经济学有一个基本观念:资产+负债=0。请记好这个观念,这表示所有的事情相对应的,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赔钱,所有人都获利这件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有!那只有一个原因——受害者没办法发声!就像那些食用动物一样。
所以央行的C作,谁得到好处?谁承担坏处?打压汇率第一受益者是出口商,台湾的就业分布109年版:服务业59.8%、农业4.8%占全部就业人口64.6%,工业就业人口也就占35.4%。这个b例是没有包括,58万的公务员、16万的志愿役,如果你把军公教等公务人员加进去,会更稀释工业就业人口,平摊下来工业就业人口可能就剩20几趴左右。你为了20几趴人口的「就业机会」,牺牲了其他近80%国民的经济利益,请问央行你什麽意思?刺激出口是真的,台湾的资本家有两大财源:一是加工出口、二是炒房炒地,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事实上对这两大财源都大有助益,房地产的先放一边。但是带动就业机会一类的口号只能算是附加价值,就是要让「不念书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懒鬼」们对这个政策不要那麽抵触,甚至反抗!
我就直接问了,台湾的出口商们有没有把他们靠着牺牲其他近80%台湾人利益所赚来的惊天利润回馈给他们的员工?不要说什麽回馈社会这麽高大上的废话!就员工就好,有吗?没有嘛!看看可成跟大立光这些龙头公司是怎麽给薪水的,就算是台积电,他给的薪水其实也不能说高,你要看盈余啊!这些公司到底分配了多少盈余给他们的员工?台积电去年税後盈余5178亿元,员工总数五万六千人,所以那点钱真的能叫高吗?你自己去想!这就是台湾资方从不愿意你去思考的问题。
所以说出口所带来的利润绝大多数被资方给拿走,当然这个「资方」不单单是指公司高层,还有银行、GU东和利益团T。
好处别人拿,苦果我来吞,凭什麽?严格来说,这种微幅通膨每个人「当年的」损失是很少的,但就算只算一千万人,一个人年薪只算40万,通膨2%就好,这样一个人一年也约莫损失8000元,累积下来等於一年补助这群家伙800亿!台湾的工业就业人口也不过才250万人左右,而且真正有资格分钱的才多少人?基本上利润都被资方分光了,只剩下一些蛋糕屑给劳工。这麽少的人分这麽多的钱,你觉得他们有多大的动力来欺骗你?
当然这个钱这样算非常粗糙,我只是要告诉大家,你不要以为那个1~2%很少可以忽略,事实上累积起来那是很大的一笔钱——而且我已经是少算了!这还只是「一年份」而已!台湾Ga0货币政策扭曲市场导致长期通膨的时间已经将近40年!你觉得你损失的还少吗?
【本章阅读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