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从史学的角度,从共识的角度来分析,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些石幣的使用方式,诸位应当就能够很快的理解了,因为那说来也就两条——第一,石块在进行交易时,必须有公证人作为见证,大型交易在进行时必须邀请全岛的人进行见证,这就是为了確保共识得以建立。这块石头属於谁,那块石头属於谁,这本帐册分布在全岛所有人的记忆中,形成了共识。
“第二,所有这些石块都来自岛上並不出產的石灰岩,並且由特定的一户人家打造。这户人家的手上拥有所有石块的帐本,並且他在製造石块时必须向岛上的所有人报帐。这二者合在一起,就让石幣在交易时实际上不需要移动,只需要在岛上固定的地方摆放在那里就可以。双方交易的时候,甚至不是一定要去石头面前,只需要互相確认就可以。
“这两点加在一起,就是一种『石礼』。他可以让经济围绕著固定的石头,在无形之中运行。我们讲义上讲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某户人家拥有一块巨大无比的石幣,这块石幣看不到也摸不到,因为它在运到岛上的时候沉到海里去了。虽然如此,那块石头因为『满足了石幣的仪式』,所以所有人都认同那是一笔货幣。这样,岛上的所有人都认同那户人家有一笔『看不见又摸不著的巨大的財產』。所以它无论是躺在所有者的家里,还是躺在货幣交易所,还是躺在深不见底的海里,对交易来说都没有区別。因为共识,已经成立了。
“甚至基於共识,把这些石头放在公共场所要比放在家里还要更加稳妥。所以往往具有最大价值的石幣,是那些流通量更大的货幣,而不是单纯体量更大的货幣。不少传奇性的石幣都有自己的名字——当然,这就和这堂课之前说过的『库拉圈』形成了呼应。有关內容大家可以翻一翻以前的讲义,我就不再赘述了。”
和之前一样,这堂课也是面向未来所建立的。商洛明確地知道这是在说什么——
分布式记帐其实是在说区块链算法。
而检索一段信息是否被篡改,就检索其中的关键数值——这个其实是哈希算法,用来校验数据是否无误。其中比较常用的是md5校验码,它可以从任意长度的数据中生成这么一串字符。只要检查字符是否有变化,就能检查程序是否在传播的过程中经歷过篡改。
共识的重要性贯穿了人类的歷史。这堂经济史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鑑,从史海中分析那些经歷了时间还能在人类的歷史中留存下来的,那些支撑经济运行的“底层代码”。货幣的底层代码就是共识,这就是这堂课的內容。
至於共识要如何建立,这就是政治问题了。货幣要如何使用,那是链金术的问题。这两个都不在这堂课上进行討论。
下课后,萨天师在讲台上整理著桌面,商洛背著书包就走了上去。
“哦,商洛,你那问题回答得不错。果然出门看看是有好处的——所以,你来找我是有事吧?”
“嗯,是的是的,我有事。”
“你怎么看著还不太好意思?说吧,有什么事?”
“就是那个.”他有些犹豫,“我能不能问问,我拍那部《王灵官大战飞天夜叉》的片酬是多少啊?”
“啊。”萨天师笑了笑,他摇了摇头,“我就知道你要来问这个,毕竟你还没问过我片酬是多少。说到这个,我给你补一个小节如何?刚才说的石幣,其实有那么一节不方便在这堂课上讲。一者,那其实不是货幣史,二来影响不太好。”
“怎么说?”
“就是当时朝廷开始统治这块岛的时候,要徵税。但是这岛上的交易过程太过於原始,以实物来徵税的成本太高了,税吏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征——然后那位仁兄也是绝了,他也是你们是史学系毕业的,他一眼就看到了这些石块的分布式记帐和楔子算法。”
“我猜,他用这些石块来徵税了?”
“是,他是这么做了,但方法非常离谱——他先找当地酋长把帐册搞到了手。这个很正常,因为分布式记帐是没有办法保密的,所有人的財產数量都是公开的。然后,他拿了个记號笔,在所有的见证下给每个石块上都画了个横槓,然后徵发所有人去做徭役,给岛上修路、修水渠、修码头。只有完成徭役,他才会用另一种顏色的记號笔在石头上再勾一笔,把今年的徭役勾掉。”
那位仁兄直接找到了这货幣的正確使用方法:
要分布式记帐是吧?他就在所有人的石幣上都划一笔。因为所有人都要徵发,所以这就成了共识了。许多人没有看到自己的石幣被划勾了,那个沉在海里的石幣没有办法划勾,但无所谓,共识已经形成了。
第二,要用哈希值加密。他用的是岛上没有的记號笔,这种记號笔岛上根本没有办法生產,所以除了他以外任何人都不能打出这个记號。同样,將记號擦除也是无用的,因为徭役完结的证明並非擦除记號,而是用另一种顏色的记號笔。这另一种,同样是岛上找不到的。
【这什么人啊这是!对海岛部落徵发徭役什么的也太离谱了吧!而且这还真的能徵发得起来?天才!简直是天才!】
商洛也被震惊到了:“这位学长还真是还真是有办法哈.”
怪不得这个不在课堂上说,这个影响確实不太好。
“所以商洛,你想要片酬是吧?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放眼一下未来。你看这个石头,它又大又圆。这么著,你先演著,票房到20亿之后我们分帐如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