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34章 归村夜话展后思,匠心再启新程路
小货车驶进清溪村时,夜色已经漫过了村口的老槐树。车灯划破黑暗,照亮了路边的荷塘,荷叶上还沾著傍晚的露水,在灯光下泛著细碎的光。车刚停稳,村里的狗就“汪汪”叫了起来,紧接著,村委会的方向传来了灯光——老支书知道他们今天回来,特意让人留了门。
“可算回来了!”老支书手里拿著个手电筒,快步走过来,照了照车厢里的东西,“没少东西吧?展会上一切都顺利?”苏晚跳下车,伸了个懒腰,脸上带著掩不住的疲惫,却又透著兴奋:“顺利!比咱们预想的还顺利,好多观眾都喜欢咱们的手作,还有人问怎么来村里呢!”
眾人陆续下车,把东西搬进村委会的院子。周师傅扛著迷你竹编棚,阿杰抱著装竹丝的竹篮,王婶和小雨推著空了大半的蓝染布推车,陈爷爷和朵朵提著放木牌的红布包,张婶和李嫂则护著剩下的几盒荷糕。许朗最后一个下车,他把摄像机放在桌上,又从背包里掏出笔记本电脑——里面存著展会拍的所有素材。
“大家先歇会儿,喝口水,咱们待会儿开个短会,聊聊展会上的情况。”老支书招呼著大家,又让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泡了热茶。院子里的石桌上摆著几个粗瓷碗,热茶冒著热气,驱散了夜的凉意。眾人围坐在石桌旁,手里捧著热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展会上的事。
“我先说两句吧。”周师傅放下茶碗,清了清嗓子,“这次展会上,咱们那个迷你竹编棚的动態展示特別受欢迎,好多观眾都围著看,还问能不能买。还有阿杰放的新鲜槐树叶,不少人都拿著闻,说有小时候的味道。我觉得,以后咱们做竹编,不光要做得好看,还得有点『念想』在里面,让人家看到竹编,就能想起点什么。”
阿杰赶紧点头:“周师傅说得对!还有许朗哥录的槐树叶声音,好多观眾都说听著亲切。我觉得咱们以后可以多做些小的竹编摆件,比如迷你荷塘、迷你老槐树,再配点声音或者小灯,肯定受欢迎。”他说著,从竹篮里拿出几片没来得及用的槐树叶,放在桌上:“下次咱们还可以把槐树叶晒乾,做成小书籤,和竹编摆件一起卖。”
王婶也跟著开口:“咱们蓝染区的互动体验也很受欢迎,好多年轻人都喜欢自己印布。有个姑娘说,咱们的蓝染布顏色好看,就是图案有点少,希望能多点新鲜样。我琢磨著,以后可以把村里的荷塘景色、老槐树都画成模具,印在布上,这样更有清溪村的特色。”
小雨补充道:“还有染料,有位老奶奶说咱们的蓝染布洗了之后有点掉色,虽然不严重,但要是能改进一下就更好了。我查过资料,说加点苏木或者五倍子,就能让顏色更牢固,下次我想试试。”王婶笑著拍了拍小雨的手:“好啊,你年轻人懂的多,咱们一起试试,改进好了,咱们的蓝染布就更受欢迎了。”
陈爷爷喝了口热茶,慢慢说道:“咱们木艺区的老刻刀和全景木牌卖得最好,有个小伙子说,想定製一块刻著自己名字的木牌。我觉得,以后咱们可以做定製木牌,根据观眾的需求,刻上他们喜欢的图案或者字,这样生意能更好。还有朵朵做的小麻雀木牌,也有不少人问,说小巧可爱,適合当钥匙扣。”
朵朵闻言,脸上露出笑容:“陈爷爷,那咱们下次就多做些小的木牌掛件,刻上荷、小鱼、麻雀,再配上个小绳,就能当钥匙扣或者手机掛链了。”老支书点点头:“这个主意好,小物件方便携带,也容易卖,咱们可以多开发点这样的產品。”
张婶和李嫂也分享了伴手礼的情况:“咱们的荷糕和莲子特別受欢迎,好多观眾尝了之后,都要买好几盒带回去。有个阿姨说,咱们的荷糕没添加剂,吃著放心,还问能不能长期订。我觉得,咱们可以做些真空包装的荷糕,方便保存,也能快递给外地的客户。”
李嫂接著说:“还有咱们的荷卡片,好多人都问能不能多要几张,说上面的字好看,还能当书籤。下次咱们可以多印点卡片,上面除了『清溪荷韵』,再加点村里的荷塘照片,这样更有纪念意义。”
许朗打开笔记本电脑,把展会上拍的视频放给大家看。画面里,观眾们围著竹编区看迷你竹编棚,在蓝染区认真地印布,在木艺区仔细欣赏木牌,在伴手礼台前排队买荷糕,每个人的脸上都带著笑容。眾人看著视频,心里都暖暖的,之前布展的辛苦、展会的忙碌,都在这一刻变成了值得。
“大家说的都很好,咱们这次展会收穫很大,不仅让更多人知道了清溪村的手作,还收集到了很多有用的反馈。”苏晚放下茶碗,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记录大家的想法,“我总结一下,咱们接下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升级现有產品,比如竹编做动態小摆件、蓝染开发新图案、木艺做定製掛件、荷糕做真空包装;第二,开展体验活动,周师傅刚才说的竹编体验课,咱们可以在村里办,也可以去城里的社区或者学校办;第三,拓展销售渠道,许朗之前说的电商平台,咱们得儘快搭起来,把咱们的手作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老支书点点头:“苏晚说得很全面,这些事都得一步步来。咱们先成立一个『清溪手作小组』,周师傅、王婶、陈爷爷、张婶、李嫂当顾问,负责指导手艺;阿杰、小雨、朵朵当组长,分別负责竹编、蓝染、木艺、伴手礼的產品开发;苏晚负责整体协调和对外对接;许朗负责宣传和电商平台。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没问题!”眾人异口同声地回答,眼里满是干劲。周师傅看著阿杰,笑著说:“阿杰,以后竹编的新產品开发就靠你了,有不懂的隨时问我。”阿杰点点头:“周师傅您放心,我肯定好好干!”小雨也对王婶说:“王婶,咱们一起改进染料,爭取让咱们的蓝染布顏色更牢、图案更多。”王婶笑著点头:“好,咱们一起努力。”
许朗看著大家,心里也很激动:“我明天就开始搭建电商平台,把展会上拍的视频剪几个短的,放在网上宣传。咱们还可以开个直播,让大家看看咱们在村里做手作的过程,肯定能吸引更多人。”苏晚补充道:“直播是个好主意,咱们可以每周直播一次,周师傅教编竹编,王婶教染布,陈爷爷教雕木牌,张婶和李嫂教做荷糕,这样既能宣传,又能和观眾互动。”
夜色越来越深,村委会院子里的灯光却依然明亮。眾人还在热烈地討论著,从產品开发到宣传推广,从体验活动到销售渠道,每个人都积极地出谋划策,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荷塘里的青蛙“呱呱”叫著,和大家的说话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夜曲。
“时间不早了,大家都累了,今天就先到这儿吧,明天咱们正式开始干活。”老支书看了看墙上的掛钟,已经快十二点了。眾人点点头,开始收拾东西。周师傅把迷你竹编棚放进村委会的储藏室,阿杰把竹丝整理好,王婶和小雨把蓝染模具收起来,陈爷爷和朵朵把木牌放进红布包,张婶和李嫂把剩下的荷糕分给大家,许朗则把笔记本电脑装进背包。
走出村委会,夜色已经凉了下来。周师傅和阿杰走在前面,两人还在聊竹编新產品的事;王婶和小雨並肩走,討论著染料的改进方法;陈爷爷牵著朵朵的手,慢慢走著,时不时叮嘱朵朵要好好做木牌;张婶和李嫂走在后面,说著真空包装荷糕的事;苏晚和许朗走在最后,商量著电商平台的搭建细节。
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照亮了每个人的身影。荷塘里的荷在夜里散发著淡淡的清香,和大家身上的竹香、木香味混在一起,格外好闻。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这次展会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清溪村的手作一定能走得更远,清溪村的故事也一定能被更多人知道。
回到家,周师傅並没有马上睡觉,而是走进了竹编棚。棚里的灯亮著,桌上还放著白天没编完的竹丝。他拿起竹丝,慢慢编织起来,脑子里想著阿杰说的迷你荷塘竹编。竹丝在他手里翻飞,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荷塘形状,他又拿出几根细竹丝,开始编荷叶。不知不觉,天已经快亮了,一个迷你荷塘竹编的雏形已经出来了,荷叶、荷栩栩如生,旁边还编了一只小小的青蛙,蹲在荷叶上,像真的一样。
周师傅看著手里的竹编,脸上露出笑容。他知道,只要用心,就能编出好的竹编;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让清溪村的手作被更多人喜欢。他把迷你荷塘竹编放在桌上,又拿起一根竹丝,开始编织新的希望。
与此同时,王婶也在厨房里忙著。她找出之前收集的苏木和五倍子,放在桌上,又拿出一块蓝染布,准备做掉色测试。她把蓝染布放进水里,加入少量苏木和五倍子,慢慢煮著。水渐渐变成了深紫色,蓝染布的顏色也变得更鲜艷了。王婶捞出布,晾乾后,又放进水里洗了几次,发现掉色比之前少了很多。她高兴地笑了,赶紧把这个好消息记在笔记本上,准备明天告诉小雨。
陈爷爷也没閒著,他在木艺工坊里,拿著刻刀,正在雕一块新的木牌。木牌上要雕的是一只小鸟,站在槐树枝上,嘴里叼著一颗莲子。刻刀在他手里轻轻移动,小鸟的翅膀、槐树叶的纹路、莲子的形状慢慢显现。他想著朵朵说的木牌掛件,决定把这块木牌雕小一点,再配个小绳,做成钥匙扣。
张婶和李嫂则在厨房里,试验真空包装荷糕。她们把刚蒸好的荷糕放进真空包装袋里,用真空机抽掉空气,密封好。然后把包装好的荷糕放进水里泡了一会儿,拿出来看,发现没有漏气,也没有变质。她们高兴地互相击掌,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许朗在房间里,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搭建电商平台。他註册了店铺,上传了展会上拍的竹编、蓝染、木牌、荷糕的照片,又写了详细的產品介绍。他还剪了一个短视频,里面有周师傅编竹编、王婶染布、陈爷爷雕木牌的片段,配上槐树叶沙沙响的背景音乐,看起来格外有感觉。
苏晚则在整理大家的建议,把產品开发、体验活动、宣传推广、销售渠道的计划都写在笔记本上,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她还联繫了之前展会的工作人员,询问是否有后续的展会邀请,希望能让清溪村的手作参加更多的展会。
天渐渐亮了,晨光透过窗户,照进了清溪村的每一个角落。竹编棚里,周师傅的迷你荷塘竹编已经完成了,放在桌上,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蓝染工坊里,王婶的掉色测试成功了,蓝染布的顏色更鲜艷、更牢固;木艺工坊里,陈爷爷的小鸟木牌钥匙扣雕好了,小巧可爱;厨房里,张婶和李嫂的真空包装荷糕试验成功了,方便保存和运输;许朗的电商平台搭建好了,店铺里已经有了第一批產品;苏晚的计划也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一步步实施。
村口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像是在迎接新的一天。荷塘里的荷迎著晨光,慢慢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清溪村的人们陆续起床,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忙碌。他们知道,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用心做好每一件手作,清溪村的手作一定能走出大山,走向更远的地方,清溪村的荷韵与匠心,也一定能被更多人记住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