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 第329章 匠心逐梦忙备展,荷风漫捲盼新程

第329章 匠心逐梦忙备展,荷风漫捲盼新程

清溪荷韵·第329章 匠心逐梦忙备展,荷风漫捲盼新程

晨光刚漫过清溪村的荷塘,竹编棚里就传来了细竹丝碰撞的轻响。周师傅戴著老镜,指尖捏著一根比髮丝粗不了多少的竹丝,正往“清溪荷塘全景”竹编的茶棚檐角穿。竹丝在他掌心灵活地翻转,每一次穿插都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茶棚的飞檐慢慢翘起,边缘还隱约能看到他用竹刀刻出的流云纹——这是他昨晚琢磨半宿才定下的细节,要让茶棚看起来既有乡村的质朴,又藏著匠人的巧思。

“周师傅,您歇会儿吧,这都编一早上了。”阿杰端著一碗荷叶茶走进来,热气裹著荷香飘到周师傅鼻尖。他放下竹丝,揉了揉有些僵硬的手指,接过茶碗抿了一口,目光又落回竹编上:“歇不得,这茶棚的檐角得赶在今天编完,明天还要编荷塘里的游船呢。”他指著竹编上刚起头的游船轮廓,“你看,这游船的船篷要用三层竹丝编,最外层编出芦苇的纹路,这样从正面看,就像游船在芦苇盪里漂著一样。”

阿杰凑过去细看,只见竹编上的荷塘已经有了雏形:碧绿的荷叶用深浅不一的竹丝分层编出,有的舒展著,有的半卷著,叶面上还留著细竹丝勾勒的露珠痕跡;粉色的荷则用染过淡粉的竹丝编就,瓣层层叠叠,最外层的瓣微微向外翻,像刚被风吹过。“周师傅,您这荷叶编得也太像了,连叶脉的纹路都看得清。”阿杰忍不住讚嘆,伸手想碰又怕弄坏,只能轻轻悬在半空。

周师傅笑了笑,拿起一根深绿色的竹丝:“这叶脉得用韧性好的老竹丝,编的时候要顺著荷叶的弧度走,每两根竹丝之间的距离要一样,不然荷叶看起来就歪了。”他一边说,一边示范著把竹丝编进荷叶里,“你试试?编这片小荷叶,就当练手。”

阿杰赶紧点头,接过竹丝和小竹刀,学著周师傅的样子先把竹丝泡软。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把竹丝往竹编底架上穿,可刚穿到一半,竹丝就断了——这已经是他今天断的第三根竹丝。“別急,”周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老竹丝脆,泡的时间要比新竹丝长一刻钟,穿的时候手指要轻,顺著竹丝的纹理走,別用蛮力。”

阿杰按照周师傅说的,重新泡了竹丝,这次他放慢速度,指尖轻轻捏著竹丝,一点一点往底架上编。虽然编出来的荷叶边缘有些不整齐,但总算是没断。“您看,这样行吗?”阿杰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周师傅凑过去看了看,拿起小竹刀帮他修了修边缘:“不错,第一次编能这样已经很好了。做竹编就像熬汤,得慢慢熬,急不得。”

就在竹编棚里师徒俩专注於竹丝翻飞时,蓝染工坊里的水汽正裹著靛蓝的顏色漫出来。王婶站在巨大的染料缸前,手里提著一匹白布的一角,正慢慢把布往缸里浸。白布刚碰到染料水,就像吸了水的海绵一样,迅速染上了一层浅蓝,隨著布被慢慢往下沉,顏色也越来越深,从浅蓝变成了天蓝,最后变成了深邃的靛蓝。

“小雨,你记著,染午时的布,浸缸的时间要正好一刻钟,多一秒顏色就深了,少一秒顏色就浅了。”王婶一边看著旁边的沙漏,一边对站在旁边的小雨说。小雨手里拿著小本子,认真地记著:“王婶,那浸完缸之后,晒布的时间呢?是不是也要看太阳的位置?”

王婶点点头,把浸好的布提起来,水珠顺著布的纹路往下滴,在地上晕开一个个小小的靛蓝印记。“晒布得选正午的太阳,晒够一个时辰,布的顏色才够鲜亮,还不容易褪色。你看这布,”她指著刚提起来的布,“现在看起来是深靛蓝,等晒过之后,顏色会浅一点,变成像正午荷塘里的湖水一样的顏色,好看得很。”

小雨赶紧凑过去看,只见布上还隱约能看到之前印上去的荷图案轮廓,等晒乾之后,图案就会清晰地显出来。“王婶,我能试试浸布吗?”小雨眼里满是期待。王婶把手里的布递给她,又叮嘱道:“慢慢来,別把布拧成一团,要让布均匀地浸在染料里,这样顏色才不会一块深一块浅。”

小雨深吸一口气,接过布,学著王婶的样子慢慢往缸里浸。刚开始她的手还有点抖,布的一角不小心蹭到了缸边,留下了一道浅浅的印子。“没关係,”王婶笑著说,“刚开始都这样,多练几次就好了。咱们做蓝染,讲究的就是耐心,哪怕出了点小差错,也能想办法补救,就像荷塘里的荷,就算被风吹歪了,第二天还是能挺直腰杆。”

与此同时,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木屑正像碎雪一样落在铺著的蓝染布上。朵朵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拿著一把小巧的刻刀,正专注地雕著小木牌上的小鱼。她的眉头微微皱著,嘴巴抿成一条线,眼睛紧紧盯著木牌,刻刀在她手里慢慢移动,小鱼的鳞片一点点显现出来——这是她昨天练了一下午才掌握的技巧,用细刻刀轻轻刮出鳞片的纹路,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陈爷爷,您看这小鱼的眼睛,我怎么雕都觉得不像活的。”朵朵举著小木牌,有点沮丧地说。陈爷爷放下手里的刻刀,接过小木牌仔细看了看:“你看,小鱼的眼睛要雕成椭圆形,左边深一点,右边浅一点,这样从侧面看,就像有光在眼睛里转一样,鱼就活了。”他拿起自己的刻刀,在木牌上轻轻示范了两刀,原本呆板的小鱼眼睛瞬间就有了神采。

朵朵恍然大悟,赶紧拿起自己的刻刀,学著陈爷爷的样子雕起来。这次她格外小心,刻刀轻轻落下,慢慢调整深浅。等她雕完,举著小木牌对著光看,小鱼的眼睛果然亮了起来,就像真的在荷塘里游一样。“陈爷爷,我雕成啦!”朵朵兴奋地跳起来,手里的小木牌差点掉在地上。

陈爷爷笑著扶住她:“慢点,別摔著。你看,只要用心,什么都能雕好。咱们这次带去国际展的小木牌,每一个都要雕出清溪村的样子,让外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咱们清溪村的手作。”他指著桌上摆好的小木牌,有老支书讲故事的样子,有周师傅编竹编的模样,还有孩子们在荷塘边追荷灯的场景,“等咱们把这些小木牌串起来,掛在展区里,就像一串会讲故事的珠子。”

村里的其他地方也同样忙碌著。老支书带著几个老人,正在整理那些老物件。他手里拿著一把锈跡斑斑的竹刀,刀身上还刻著模糊的“周”字——这是周师傅父亲年轻时用的竹刀。“你看这竹刀,当年周师傅的父亲就是用它编出了第一批能换粮食的竹筐。”老支书把竹刀递给旁边的老人,“咱们把这些老物件摆在展区的角落里,旁边再放一张老照片,就能让观眾知道,咱们清溪村的手作,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每一件都带著故事。”

旁边的老人接过竹刀,轻轻摩挲著刀身:“是啊,当年我还跟著周师傅的父亲学过编竹筐呢,那时候编一个竹筐要两天,编完了还要走十几里路去镇上换粮食。现在好了,咱们的手作能去国际展,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老支书点点头,又拿起一个旧的蓝染染料缸,缸壁上还留著当年染布时留下的靛蓝印记:“这个染料缸,王婶的婆婆当年用过,现在王婶又用它染『荷乡十二时辰』,这就是传承啊。”

厨房里,张婶和李嫂正围著灶台忙碌。蒸笼里的荷叶包饭已经飘出了香气,糯米混著腊肉的味道,还夹著淡淡的荷香,让人闻著就直流口水。张婶掀开蒸笼盖,里面的荷叶包饭一个个鼓鼓囊囊的,荷叶已经被蒸得变软,顏色也从翠绿变成了深绿。“你看这荷叶包饭,得蒸够一个时辰,糯米才够软糯,腊肉的油才能渗进糯米里,吃起来才香。”张婶拿起一个荷叶包饭,递给旁边的李嫂,“你尝尝,看看咸淡怎么样。”

李嫂接过荷叶包饭,小心翼翼地掀开一角,糯米颗颗分明,还带著晶莹的油光。她咬了一口,糯米的软糯、腊肉的咸香,还有荷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让人回味无穷。“太好吃了!比上次的还香!”李嫂讚不绝口,“咱们多做些,带去国际展,让外国人也尝尝咱们清溪村的味道。”张婶点点头,又把一笼荷糕放进蒸笼:“这荷糕要蒸得软糯一点,上面的霜要撒均匀,看起来才好看。”

村里的年轻人则在搭建临时工作棚。他们用粗竹杆搭起棚架,再把竹编的棚顶盖在上面,棚顶的缝隙里还夹著新鲜的荷叶,风一吹,荷叶就轻轻晃动,像一片小小的荷塘。“阿明,你看这棚架的柱子,要再扎牢一点,不然放作品的时候会倒。”一个年轻人一边用绳子绑著竹杆,一边说。阿明赶紧点头,拿起锤子,把固定竹杆的木桩往土里砸得更深:“放心吧,肯定扎牢。这工作棚不仅要放作品,还要让大家在里面做手作,得结实点才行。”

另一个年轻人则在往棚子四周掛蓝染布,蓝染布上印著荷的图案,风一吹,布就轻轻飘动,像荷塘里的荷在跳舞。“你看这蓝染布掛在这里,多好看,等国际展的时候,外国人一进棚子,就能看到咱们的竹编和蓝染,肯定会喜欢的。”他一边掛布,一边说。旁边的年轻人笑著点头:“是啊,咱们还要在棚子里摆一张竹编桌,到时候周师傅和王婶可以在里面现场做手作,让外国人看看咱们的手艺。”

傍晚的时候,许朗和苏晚带著刚修改好的展区布置方案回到了村里。他们把大家召集到荷塘边的空地上,铺开方案图,给大家讲解。“咱们的展区分为三个部分,”许朗指著方案图,“左边是手作展示区,摆上周师傅的竹编、王婶的蓝染和陈爷爷的木艺;中间是互动体验区,王婶可以在这里现场演示蓝染,陈爷爷可以教大家雕小木牌;右边是故事区,掛著咱们村手作的老照片和传承故事,还有那些老物件。”

苏晚补充道:“咱们还在展区的入口处摆了一个大大的荷灯,荷灯上印著『清溪荷韵』四个字,让外国人一进展区就能感受到咱们清溪村的荷塘氛围。展区里还会循环播放咱们拍的手作视频,让观眾更直观地看到咱们做手作的过程。”

大家围在方案图旁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討论著。周师傅指著手作展示区:“我觉得竹编可以摆在最前面,让大家一进展示区就能看到『清溪荷塘全景』。”王婶点点头:“我同意,蓝染可以摆在竹编旁边,顏色搭配起来也好看。”陈爷爷则笑著说:“互动体验区要摆两张小桌子,一张用来教雕小木牌,一张用来演示蓝染,这样观眾就不用等太久。”

许朗把大家的意见都记下来:“好,咱们就按照大家说的改。还有,组委会说下月初会派专人来村里检查咱们的准备情况,咱们得在这之前把所有作品都准备好,展区布置方案也要定下来。”

大家听了都干劲十足。张婶说:“放心吧,荷糕和荷叶包饭我肯定能按时做好,还会多做些荷蜜,装在竹编小罐里当伴手礼。”李嫂跟著说:“我帮张婶一起做,肯定不会耽误事。”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表示,会儘快把工作棚搭建好,把老物件都整理好。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大家才散去。荷塘里的荷灯又亮了起来,一盏盏浮在水面上,映著月光,像撒了一池的星星。周师傅还在竹编棚里忙碌,竹丝在他指尖翻飞,“清溪荷塘全景”竹编上的游船慢慢有了样子;王婶的蓝染工坊里,染好的蓝染布掛在竹竿上,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靛蓝光;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朵朵还在雕著小木牌,木屑落在蓝染布上,像撒了一层碎雪。

许朗和苏晚沿著荷塘边散步,看著村里忙碌的景象,心里满是暖意。“你看,大家都在为国际展努力,咱们一定能把清溪村的手作故事讲好。”苏晚轻声说。许朗点点头,看著荷塘里的荷灯:“是啊,这些手作里,藏著咱们清溪村的匠心和传承,只要咱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乡村的魅力。”

荷塘里的荷在月光下轻轻摇曳,荷风裹著淡淡的香,漫过整个清溪村。大家都知道,这次国际展不仅是一次展示手作的机会,更是一次传承的接力。从老匠人的坚守,到年轻人的加入,再到孩子们的热爱,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著清溪村的手作技艺。而这份坚守和热爱,就像荷塘里的荷灯,虽然微弱,却能照亮前行的路,让清溪村的手作,带著中国的匠心,走向更远的舞台。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周师傅就已经到了竹编棚。他今天要编“清溪荷塘全景”竹编上的最后一部分——荷塘边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在清溪村已经有几十年的歷史了,树干粗壮,枝叶繁茂,是村里人的回忆。周师傅要把老槐树的每一根树枝、每一片叶子都编出来,让它在竹编上重现当年的样子。

他拿起一根粗竹丝,先编出树干的轮廓,树干要编得粗一些,还要用竹刀刻出树皮的纹路,看起来更真实。然后,他再用细竹丝编树枝,树枝要向四周散开,有的长,有的短,像真的树枝一样。最后,他用染过深绿的竹丝编树叶,树叶要一片一片地编,有的向上,有的向下,看起来生机勃勃。

阿杰来的时候,周师傅已经编好了树干和几根粗树枝。“周师傅,您起得真早啊!”阿杰一边放下手里的工具,一边说。周师傅笑了笑:“这老槐树是咱们村的標誌,得编好点,不能马虎。你帮我递一下细竹丝,要染过深绿的那种。”

阿杰赶紧递过细竹丝,看著周师傅编树叶。只见周师傅的手指灵活地翻动著,细竹丝在他手里像活了一样,一片片树叶慢慢在树枝上“长”了出来。“周师傅,您编的树叶真像,连叶脉都看得清。”阿杰忍不住讚嘆。周师傅点点头:“这树叶的叶脉得用最细的竹丝编,每一片树叶的叶脉都不一样,这样看起来才自然。”

就在竹编棚里师徒俩专注於老槐树的编织时,王婶也在蓝染工坊里忙碌著。她今天要染“荷乡十二时辰”的最后一块布——子时的布。子时的布要用深夜的露水和荷叶染,顏色要浅一些,还要在布上印上月亮和星星的图案,代表著深夜的荷塘。

王婶先把白布铺在木架上,然后用木刮板在布上印月亮和星星的图案。她的动作很熟练,每一笔都精准无误,月亮的轮廓圆润饱满,星星的边角清晰分明。印好图案后,她把白布放进染料缸里,染料缸里的染料是用深夜的露水和荷叶熬製的,顏色浅淡,像月光下的荷塘水。

“小雨,你记著,子时的布浸缸时间要短,只要半个时辰,不然顏色就深了。”王婶一边看著沙漏,一边对小雨说。小雨点点头,认真地记在本子上:“王婶,那晒布的时候呢?是不是也要选晚上?”王婶笑了笑:“晒布要选第二天早上的太阳,晒一个时辰,让布慢慢吸收阳光,顏色才会变得柔和。”

小雨看著染料缸里的白布,只见白布慢慢染上了一层浅淡的蓝色,像蒙上了一层月光。“王婶,这布染出来真好看,像深夜的荷塘一样。”小雨忍不住说。王婶点点头:“是啊,咱们的『荷乡十二时辰』,每一块布都代表著荷塘不同时间的样子,要让外国人一看,就知道咱们清溪村的荷塘有多美。”

陈爷爷的木艺工坊里,朵朵正在雕最后一个小木牌——老槐树的样子。她拿著刻刀,小心翼翼地雕著树干的纹路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官梯:我权势惊天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柯南:开局截胡明美,卧底酒厂 我的士兵能无限复活 被六耳獼猴打死后,我成了孙悟空 影视世界:从精英律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