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15章 市集筹备忙不停,荷香引客近乡来
晨光刚漫过清溪村的荷塘,手作工坊外的空地上就传来了叮叮噹噹的声响。搭建师傅们踩著露水赶来,手里扛著竹製的支架和帆布,刚放下工具就围著许朗手里的设计图討论起来。“许先生,您看这舞台的高度,要是搭一米二,游客坐著看表演刚好;摊位之间留八十厘米的过道,既不挤又能让大家来回走动。”领头的师傅指著图上的標註,语气里满是认真。
许朗蹲下身,指尖顺著图上的线条划过:“没问题,就按这个尺寸来。对了,棚子的帆布选浅色系,既能遮阳又不挡光,还能让游客看清里面手作师傅的操作。”他刚说完,就看见苏晚提著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著刚蒸好的荷叶包饭和温热的荷叶茶。“师傅们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再干活。”苏晚把篮子放在石桌上,笑著掀开盖子,荷叶的清香混著米饭的香气瞬间散开。
搭建师傅们也不客气,纷纷拿起荷叶包饭尝了起来。“这饭真香!”一个年轻师傅咬了一口,眼里满是惊喜,“里面是不是加了荷蓉?吃著还有点甜丝丝的。”张婶刚好从旁边路过,听见这话笑著接话:“是啊,用的是咱们村荷塘里刚摘的嫩荷叶,包著米饭蒸,再拌点荷蓉,吃著清爽。你们要是喜欢,中午我再给你们做。”
师傅们连忙道谢,手里的活却没停下。有的搭支架,有的钉竹板,有的铺帆布,不一会儿,十个竹编摊位的框架就立了起来。周师傅也扛著一捆竹条过来,帮著师傅们调整摊位的细节:“这竹条得再固定牢点,不然游客多了容易晃。”他一边说一边拿出竹丝,熟练地把鬆动的地方缠紧,动作又快又稳。
另一边,林溪正拿著手机跟旅游博主“小茶”视频。“小茶姐,您放心,咱们市集的手作体验区都安排好了,到时候您可以跟著陈爷爷学木艺,也能跟王婶学扎染,还能自己编竹篮。”林溪拿著手机在市集场地转了一圈,镜头扫过正在搭建的摊位和满池的荷,“您看,咱们村的荷塘现在正开得旺,到时候您还能拍些荷的特写,肯定特別出片。”
视频里的小茶笑得眼睛都弯了:“太好啦!我已经跟粉丝们预告了要去清溪村,大家都特別期待。对了,市集当天有没有特色表演?比如手作技艺展示之类的,我想多拍些內容给粉丝看。”林溪连忙点头:“有!周师傅会表演竹编,陈爷爷会展示木艺雕刻,王婶还会现场教大家扎染,保证有得看有得玩。”
掛了视频,林溪又赶紧整理直播间的订单。她看著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忍不住跟旁边的小福子感嘆:“你看,有好多游客都预定了竹编收纳筐和蓝染方巾,还有人想定製木艺书籤,上面刻自己的名字呢。”小福子凑过去一看,忍不住咋舌:“这么多订单,咱们能赶得及吗?”林溪笑著说:“放心吧,王婶他们早就开始准备了,肯定能按时做好。”
中午的时候,村长带著几个年轻村民过来帮忙。“许朗啊,村里的年轻人都听说要办市集,都想来帮忙。”村长指著身后的几个小伙子,“他们能帮著维持秩序,还能帮游客拎东西,有啥重活累活也能搭把手。”许朗连忙道谢,把大家分成几组,有的跟著搭建师傅帮忙,有的去打扫市集周围的小路,有的则去荷塘边掛蓝染布和竹编掛件。
荷塘边的小路上,几个年轻村民正踮著脚往竹竿上掛蓝染布。靛蓝色的布料在风里轻轻晃动,上面的荷纹像是活了过来,引得路过的村民都驻足观看。“这布真好看!”一个小姑娘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王婶的手艺真好,染出来的荷跟真的一样。”王婶刚好提著染料过来,听见这话笑著说:“你要是喜欢,等市集结束了,我教你染一块。”小姑娘连忙点头,眼里满是期待。
下午的时候,李老师带著几个学生代表来到清溪村。“许先生,苏小姐,我们是来提前看看市集场地的,也好跟同学们说清楚到时候要做什么。”李老师指著身后的几个孩子,“他们都是自愿来当志愿者的,到时候会帮著引导游客、整理摊位,还能跟手作师傅学习。”
许朗带著他们参观市集场地,一边走一边介绍:“这边是手作销售区,那边是体验区,中间是舞台,旁边还有小吃摊位。到时候你们可以分成几组,一组在入口引导游客,一组在体验区帮忙,一组在小吃摊位帮忙。”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忍不住问:“许叔叔,我们能学竹编吗?我想编一个小荷掛件送给妈妈。”许朗笑著点头:“当然可以!周师傅会教你们编简单的掛件,保证你们都能学会。”
孩子们一听,都兴奋地跳了起来。李老师看著孩子们开心的样子,笑著对许朗说:“太谢谢你们了,能让孩子们接触到这些老手艺,对他们来说是很好的体验。我们学校还想跟你们长期合作,每个月都组织学生来体验手作课,您看行吗?”许朗连忙答应:“当然行!我们特別欢迎孩子们来,也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老手艺,把它们传承下去。”
傍晚的时候,市集的搭建基本完成了。十个竹编摊位整齐地排列在荷塘边,每个摊位都配了竹编货架和竹桌,上面还摆著周师傅编的小竹篮当装饰;中间的舞台铺著浅色系的帆布,周围掛著蓝染布做的帘子;体验区的棚子也搭好了,里面放著扎染用的染料、竹编用的竹条和木艺用的工具,就等著市集当天迎接游客。
许朗和苏晚站在市集场地中间,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期待。“你看,咱们的市集终於快准备好了。”苏晚轻声说,晚风带著荷香吹过来,拂过她的发梢,“真希望到时候能有很多游客来,喜欢咱们的手作,喜欢清溪村。”许朗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会的,咱们的手作这么好,清溪村这么美,肯定能吸引很多人来。”
就在这时,村口传来一阵汽车喇叭声。林溪跑过来,兴奋地喊道:“许哥苏晚姐!张经理来了,还带了几个同事,说是来看看市集的准备情况,顺便跟咱们敲定合作合同的细节。”许朗和苏晚赶紧迎了出去,就见张经理带著三个同事从车上下来,手里还提著几个礼盒。
“许先生,苏小姐,打扰了。”张经理笑著递过一个礼盒,“这是我们文创店的小礼物,里面是咱们市里的特色点心,你们尝尝。我们这次来,一是想看看市集的准备情况,二是想跟你们敲定合作合同的细节,比如產品的供货时间、数量和售后这些。”
许朗连忙把他们请进手作工坊,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草案。张经理和同事们仔细看了起来,时不时提出一些疑问。“你们的產品能保证每月按时供货吗?要是遇到原材料不足的情况怎么办?”一个戴眼镜的同事问道。许朗连忙回答:“我们已经跟村里的竹农、农都打好招呼了,原材料会提前储备好,保证每月按时供货。要是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会提前跟你们沟通,不会耽误你们的销售。”
张经理点点头,又问:“產品的质量怎么保证?要是有游客反映质量问题,你们怎么处理?”王婶刚好走进来,听见这话连忙说:“张经理您放心,我们每个手作都要经过好几道检查,比如竹编要检查有没有毛刺,蓝染要检查会不会掉色,木艺要检查有没有裂痕,绝对不会让有问题的產品流到游客手里。要是真有质量问题,我们肯定会退换,还会赔偿游客的损失。”
张经理和同事们听了,都满意地点点头。“你们考虑得很周全,我们很放心。”张经理拿起笔,在合同上签了字,“这份合同我们先签了,等市集结束后,我们再根据销售情况调整供货量。对了,市集当天我们会派两个同事过来帮忙,还会带些文创店的宣传资料,帮你们吸引更多游客。”
许朗和苏晚连忙道谢,送走张经理他们后,又赶紧召集大家开会,安排市集当天的分工。“周师傅,您负责竹编体验区,教游客编简单的掛件;陈爷爷,您负责木艺体验区,教大家刻书籤;王婶,您负责扎染体验区,指导游客扎染;张婶,您负责小吃摊位,卖荷粥、荷叶包饭和荷叶茶;林溪,您负责跟游客互动,比如直播、拍照,还有解答游客的疑问;小福子,您负责引导游客,维持秩序;村里的年轻人们,你们就帮忙搬东西、整理摊位,有啥需要帮忙的隨时搭把手。”许朗一边说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確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务。
大家纷纷点头,都说没问题。王婶还补充道:“我会提前准备好扎染用的白布和染料,分好包,方便游客使用;张婶也说会提前蒸好荷叶包饭,煮好荷叶茶,保证市集一开始就能供应;周师傅和陈爷爷则会提前做好几个样品,让游客有参考。”
会议结束后,天已经黑了。手作工坊的灯还亮著,大家都在忙著准备市集要用的东西。王婶在整理扎染材料,把白布剪成合適的大小,用皮筋捆好;周师傅在削竹条,准备明天教游客编掛件;陈爷爷在打磨木片,上面已经画好了简单的荷轮廓;张婶在厨房里忙碌著,蒸荷叶包饭、煮荷叶茶,香气飘满了整个工坊;林溪在剪辑宣传视频,里面有市集的场地、手作的样品和清溪村的美景,打算明天发到网上;许朗和苏晚则在核对订单,確保每个预定的產品都能按时做好。
夜深了,荷塘里的荷灯轻轻飘荡,映著岸边的灯火,格外温馨。许朗和苏晚走在回民宿的路上,手里还拿著刚整理好的订单。“你说,明天的市集会不会顺利?”苏晚轻声问,语气里带著一丝紧张。许朗笑著说:“肯定会顺利的,咱们都准备得这么充分了,还有这么多人帮忙,肯定能成功。”
苏晚点点头,抬头看著天上的星星,眼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明天的清溪村,会迎来很多游客;明天的市集,会充满荷香和欢声笑语;而清溪村的手作故事,也会在明天,翻开新的一页。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清溪村就热闹起来了。村民们早早地起床,忙著最后的准备工作。王婶把扎染材料搬到体验区,整齐地摆放在竹桌上;周师傅把竹条和工具放在体验区,还在旁边摆上了几个编好的样品掛件;陈爷爷把木片和刻刀放在体验区,耐心地等著游客来;张婶把荷叶包饭、荷粥和荷叶茶搬到小吃摊位,还在旁边摆上了几个乾净的碗和勺子;林溪则拿著手机,在市集入口等著,准备直播市集的盛况。
没过多久,村口就来了第一辆旅游大巴。游客们下车后,看著满池的荷和整齐的竹编摊位,眼里满是惊喜。“这里也太美了吧!”一个女生忍不住感嘆,赶紧拿出手机拍照,“这荷真好看,还有这些竹编摊位,太有特色了。”林溪连忙迎上去,笑著说:“欢迎大家来清溪村!咱们的市集马上就要开始了,大家可以先逛逛手作销售区,看看有没有喜欢的產品,也可以去体验区学手作。”
游客们纷纷散开,有的去手作销售区看產品,有的去体验区学手作,有的去小吃摊位买东西吃,还有的在荷塘边拍照。手作销售区里,竹编收纳筐、蓝染方巾、木艺书籤、荷和荷叶茶整齐地摆放在竹桌上,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这个竹编收纳筐真好看,多少钱一个?”一个阿姨拿起一个竹编筐,忍不住问。负责销售的村民连忙回答:“阿姨,这个筐是周师傅手工编的,五十块钱一个,您要是喜欢,可以便宜点卖给您。”阿姨连忙买下,还说要多买几个送给朋友。
体验区里更是热闹。周师傅身边围了一群游客,都在跟著他学编竹编掛件。“大家先把竹条折成三角形,然后用细竹丝缠紧,注意不要太用力,不然竹条容易断。”周师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游客们认真地跟著学,虽然有的编得不太好,但都很开心。“我终於编好了!”一个小朋友举著自己编的小荷掛件,兴奋地喊道,“谢谢周爷爷,我要把它送给妈妈。”周师傅笑著摸了摸他的头:“不客气,你编得很好。”
陈爷爷的木艺体验区也围了不少游客。“大家先沿著我画的轮廓刻,慢慢刻,不要著急。”陈爷爷拿著刻刀,耐心地指导著游客,“刻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手。”一个年轻姑娘跟著陈爷爷学刻书籤,虽然手上沾了点木屑,但脸上满是专注。“终於刻好了!”她举起刻好的书籤,上面刻著一朵小小的荷,“太好看了,这是我第一次做木艺,谢谢陈爷爷。”
王婶的扎染体验区也很受欢迎。“大家先把白布用皮筋扎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放进染料里浸泡,等一会儿拿出来,晾乾后拆开皮筋,就能看到好看的纹了。”王婶一边说一边演示,游客们纷纷动手尝试。有的扎成圆形,有的扎成三角形,有的扎成朵形状,每个人都做得很认真。“我的扎染做好了!”一个大妈举起自己染的方巾,靛蓝色的布料上印著白色的纹,格外好看,“太神奇了,没想到我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扎染。”
小吃摊位前也排起了长队。游客们都想尝尝清溪村的特色小吃,荷叶包饭、荷粥和荷叶茶都很受欢迎。“这荷叶包饭真好吃,里面的荷蓉太香了。”一个大叔一边吃一边说,还不忘给身边的家人推荐,“你们也尝尝,真的很不错。”张婶笑著说:“好吃就多吃点,不够还有。”
就在这时,小茶带著团队来到了市集。她一进市集就拿起手机开始直播,镜头扫过热闹的场景,嘴里不停地介绍:“大家看,清溪村的市集真的太热闹了!这里有很多手工做的產品,还有很多手作体验项目,我现在要去体验扎染,大家等著看我的成果哦。”直播间里的粉丝们纷纷留言,有的说想去清溪村,有的说喜欢这里的手作,还有的问怎么购买產品。
小茶跟著王婶学扎染,一边做一边跟粉丝互动:“王婶的手艺真的太好了,教得也很耐心。大家看,我扎的这个方巾,等会儿染出来肯定很好看。”染好方巾后,小茶又去体验竹编和木艺,还品尝了小吃摊位的荷叶包饭和荷叶茶,每一样都讚不绝口。“我真的太喜欢清溪村了,这里的手作很有特色,小吃也很好吃,风景也美,大家有机会一定要来看看。”小茶在直播里说,引得粉丝们更加期待。
市集一直热闹到傍晚,游客们才恋恋不捨地离开。有的手里拿著买的手作產品,有的拿著自己做的体验品,有的还在跟手作师傅们道別。许朗和苏晚忙著送游客,看著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今天真的太顺利了,来了好多游客,卖出了很多產品,还有很多人预定了下个月的手作。”苏晚笑著说,声音里满是疲惫,却又带著兴奋。
许朗点点头,看著收拾摊位的村民们,心里满是感激:“多亏了大家帮忙,咱们的市集才能这么成功。以后咱们每个月都办一次市集,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喜欢咱们的手作。”村民们纷纷点头,都说愿意继续帮忙。
夜幕降临,清溪村又恢復了寧静。荷塘里的荷灯轻轻飘荡,映著岸边的灯火,格外温馨。许朗和苏晚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手里拿著今天的销售记录,脸上满是笑容。“你看,咱们今天卖出了两百多个竹编產品,三百多块蓝染方巾,四百多个木艺书籤,还有很多荷和荷叶茶,预定的订单也有一百多个。”苏晚一边看一边说,眼里满是惊喜,“没想到咱们的手作这么受欢迎。”
许朗握住她的手,轻声说:“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咱们会做得更好。咱们还要把清溪村的手作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了解老手艺,喜欢老手艺,把它们传承下去。”苏晚靠在他的肩上,看著满池的荷,心里满是希望。她知道,清溪村的手作故事,还会继续往下写,写满荷香,写满温暖,写满所有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