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四合院之福地主宰 > 第296章 老房寻踪忆往昔,厨间学艺品乡味

第296章 老房寻踪忆往昔,厨间学艺品乡味

清溪荷韵·第296章 老房寻踪忆往昔,厨间学艺品乡味

三月六日的晨光刚漫过荷塘,清溪村就热闹起来。民宿的窗户次第推开,学生们揉著眼睛走出房门,鼻尖最先捕捉到的,是农家乐飘来的葱油香——张婶正忙著烙葱油饼,金黄的饼皮裹著翠绿的葱,咬一口酥脆掉渣,配著温热的豆浆,成了最地道的乡村早餐。

“今天咱们的第一站是老房区,”刘老师拿著研学手册,站在院子里召集学生,“村里的陈爷爷会带咱们探访百年老房,听他讲老房子里的故事,大家记得多提问、多记录,把老清溪的记忆装进手册里。”

学生们跟著许朗往老房区走,石板路两旁的老房子青砖黛瓦,墙根处长著青苔,门框上还留著几十年前的春联残痕。陈爷爷已经拄著拐杖在村口等著,他穿著藏青色的对襟衫,头髮白却精神矍鑠,看见孩子们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跟我来,我带你们看村里最老的房子。”

陈爷爷带大家走进一栋掛著“耕读传家”木牌的老房,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带著木香的凉意扑面而来。堂屋里摆著一张老旧的八仙桌,桌腿上刻著模糊的纹,墙角立著一个掉漆的木柜,柜门上贴著泛黄的年画。“这房子有一百二十年了,是我太爷爷盖的,”陈爷爷指著房梁,“你们看这房梁,用的是后山的楠木,当年请了三个木匠,了半年才做好。”

学生们围著八仙桌,好奇地摸来摸去。“陈爷爷,这桌子上的纹是做什么用的呀?”一个女生指著桌角的莲纹问道。陈爷爷笑著说:“这是『连年有余』的意思,以前的人盖房、做家具,都要刻上吉祥图案,图个好兆头。我小时候,全家人就围著这张桌子吃饭,我爹还在这教我识字呢。”

他又带大家走进西厢房,房间里摆著一张老旧的书桌,桌上放著一盏煤油灯,旁边堆著几本泛黄的课本。“这是我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陈爷爷拿起煤油灯,眼神里满是怀念,“那时候没有电灯,晚上就靠这盏煤油灯看书,灯芯要剪得短短的,不然油烧得太快。现在好了,村里都通了电灯,孩子们读书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学生们听得入了迷,有的拿出手机拍照,有的在研学手册上飞快地记著。“陈爷爷,以前村里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问道。陈爷爷坐在门槛上,给大家讲起了过去的日子:“以前村里没有公路,买东西要走十几里山路;没有自来水,要去荷塘边挑水;冬天没有暖气,就靠烧柴火取暖。现在不一样了,公路修到了村口,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冬天还有空调,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从老房出来,陈爷爷又带大家去看村里的老井。老井在荷塘边,井口用青石板围著,井沿上有一道道深深的绳痕。“这口井有几十年了,以前全村人都喝这口井的水,”陈爷爷说,“夏天的时候,井水特別凉,把西瓜放在井里泡一会儿,吃起来比冰过的还甜。现在虽然有了自来水,但还是有人来这打水,说这井水甜。”

学生们围著老井,好奇地往井里看,井水清澈见底,能看见自己的倒影。“我好想尝尝这井水是什么味道,”一个男生说。许朗笑著拿来一个水桶,打了一桶井水,给每个学生倒了一杯。学生们尝了尝,纷纷说:“真甜啊!比矿泉水还好喝!”

离开老房区,已经是上午十点。大家回到农家乐,张婶已经准备好了做农家菜的食材:新鲜的青菜、刚从荷塘捞上来的鯽鱼、老王熏的腊肉,还有自己磨的豆腐。“今天教大家做两道菜,”张婶系上围裙,笑著说,“一道是腊味炒青椒,一道是茶油青菜,都是咱们清溪村的家常菜,简单又好吃。”

学生们分成两组,围在灶台边。张婶先教大家做腊味炒青椒:“首先,把腊肉切成薄片,青椒切成丝;然后,锅里放少许茶油,油热后放入腊肉,炒出油脂;最后,放入青椒丝,加少许盐,翻炒均匀就能出锅了。”

她一边说一边示范,腊肉在锅里滋滋作响,油脂慢慢渗出来,香味很快就飘满了厨房。学生们看得眼馋,纷纷拿起锅铲,尝试自己炒菜。有的学生把腊肉炒糊了,有的把青椒炒老了,但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原来炒菜这么难啊,”一个女生看著自己炒的菜,笑著说,“以前总觉得妈妈炒菜很容易,今天才知道,妈妈有多辛苦。”

接著,张婶教大家做茶油青菜。“炒青菜要用茶油,”张婶说,“茶油炒的青菜又香又嫩,还不容易发黄。先把青菜洗乾净,沥乾水分;锅里放適量茶油,油热后放入青菜,快速翻炒;加少许盐,炒到青菜变软就能出锅了。”

学生们认真地学著,有的负责洗菜,有的负责翻炒,分工合作。很快,一盘盘茶油青菜就做好了,翠绿的青菜裹著茶油,看起来格外有食慾。“我要尝尝自己炒的菜,”一个男生拿起筷子,夹了一口青菜,“真好吃!比我妈妈炒的还好吃!”

中午,大家围坐在桌前,吃著自己做的农家菜,心里满是自豪。腊味炒青椒咸香可口,茶油青菜鲜嫩多汁,还有张婶做的荷塘鯽鱼,鲜美的汤汁让人回味无穷。“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午饭,”一个女生说,“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特別有意义。”

饭后休息了一会儿,下午的活动是“乡村调研”。学生们分成五个小组,带著研学手册,去村里採访村民,了解清溪村的变化。有的小组去了蓝染坊,採访王婶;有的小组去了竹编坊,採访周师傅;有的小组去了茶油基地,採访李叔;还有的小组去了农家乐,採访张婶。

“王婶,您做蓝染多久了呀?”一个小组的学生问道。王婶笑著说:“我做蓝染有三十年了,以前是跟著我婆婆学的,那时候只是自己做著用,没想到现在能教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还能靠蓝染赚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周师傅,您觉得竹编手艺最重要的是什么呀?”另一个小组的学生问道。周师傅放下手里的竹篾,说:“最重要的是耐心和细心,编竹编不能急,要一针一线慢慢来,稍微不注意就会编错。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竹编了,还好村里支持,还有你们来体验,我相信竹编手艺一定能传下去。”

学生们认真地记录著村民们的回答,有的还拿出相机,拍下村民们工作的场景。“通过採访,我了解到清溪村的变化真的很大,”一个小组的组长说,“从以前的贫穷落后,到现在的特色產业兴旺,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傍晚,大家回到村委会,举行了调研成果分享会。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调研成果。有的小组展示了採访视频,有的小组朗诵了自己写的调研报告,还有的小组画了清溪村的变化图。

“通过这次调研,我知道了传统工艺的重要性,”一个代表说,“蓝染和竹编不仅是清溪村的特色,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发扬光大。”

“通过採访,我了解到劳动的快乐,”另一个代表说,“村民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热爱劳动,努力奋斗。”

刘老师听著学生们的分享,笑著说:“这次乡村调研很成功,大家不仅了解了清溪村的变化,还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收集信息,这都是很宝贵的收穫。明天是研学营的最后一天,我们会举行闭营仪式,大家要好好准备哦。”

分享会结束后,学生们回到民宿,开始准备明天的闭营仪式。有的学生在写演讲稿,有的学生在整理研学手册,有的学生在准备小节目。民宿里灯火通明,充满了欢声笑语。

许朗和苏晚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看著远处的民宿,笑著说:“这两天的研学活动很顺利,孩子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爱上了清溪村。”

苏晚点点头:“是啊,看著他们认真调研、积极分享的样子,我真为他们高兴。明天闭营仪式结束后,他们就要走了,说不定以后还会再来清溪村。”

许朗握住苏晚的手,心里满是期待:“会的,他们一定会再来的。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以后会有更多的孩子来这里,感受乡村的美好,传承传统文化。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美丽的小村子。”

夜色渐浓,清溪村渐渐安静下来。荷塘边的灯笼亮了起来,映著学生们窗户里的灯光;蓝染坊里,学生们做的蓝染手帕还掛在绳子上,在风中轻轻晃动;竹编坊里,学生们编的小竹筐整齐地摆放在桌上,透著浓浓的乡土气息。清溪村的夜晚,充满了生机和希望,也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留下了一段难忘的回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穿越兽世成圣雌,五夫临门美滋滋 官梯:我权势惊天 斗罗:从领域开始的女主之路 从玄黄开始,每月一个金手指 穿越神鵰:我为西狂 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 柯南:开局截胡明美,卧底酒厂 我的士兵能无限复活 被六耳獼猴打死后,我成了孙悟空 影视世界:从精英律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