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星轨道空间站,深空探索指挥中心。
恆定的人造光芒下,空气却仿佛凝固了,只剩下设备运行的低沉嗡鸣和操作员们压抑的呼吸声。
巨大的全息星图上,代表“开拓者三號”的蓝色光点最后一次稳定闪烁的位置,被一个刺眼的红色“err: signal lost”(错误:信號丟失)標记所取代。
时间戳凝固在星历5073.09.05,紧隨其后的,是所有与其关联的“星尘”探测器信號集体灰暗下去。
章珩站在指挥台前,双手撑在冰冷的金属檯面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紧盯著那片被標记为“泽塔-7”外围的星域,距离联邦疆域约一百三十光年。几个小时前,那里还只是一个普通甚至略带失望的探索坐標点,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吞噬了联邦探索船和数十名精锐船员的黑洞。
“最后接收到的完整数据包是什么?”章珩的声音在寂静中响起,带著一种极力维持的平静。
“报告元首,”深空探索局局长林启的声音有些沙哑,他调出一份记录,“是开拓者三號跃迁脱离后的標准状態报告,时间星历5073.09.05 01:47:23 gmt。跃迁引擎冷却正常,相位稳定锚效能评估为『优秀』,未报告任何亚空间精神扰动异常。舰长李锐记录:『开始减速並启动主动传感器扫描』。紧接著…所有量子通讯链路瞬间中断,如同被一把无形的剪刀剪断。我们尝试了所有预设的紧急通讯协议和冗余频段,没有任何回应。其最后部署在泽塔-7区域的『星尘』探测器网络,也在同一时间点集体失联。”
“瞬间中断?集体失联?”章珩重复著这两个词,目光锐利地扫过指挥中心里每一位负责人。“被动监听呢?超空间背景噪音里有没有捕捉到任何异常?哪怕是能量爆发的残响?求救信號?碰撞碎片信號?”
“没有,元首。”负责深空监听阵列的首席技术官摇头,脸上带著困惑,“被动阵列没有捕捉到任何符合爆炸、撞击或大规模能量释放特徵的信號。那片区域的超空间背景噪音…安静得异常。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个结论让指挥中心的气氛更加压抑。一艘联邦探索舰连同几十枚探测器,不可能凭空消失得如此彻底,不留一丝涟漪。
“事故调查组,立即成立!”章珩果断下令,“林启局长牵头,情报部、科学院异常现象研究所、工程部、联邦安全局抽调精锐组成。我要你们动用一切手段,分析开拓者三號失联前传回的所有数据,哪怕是一个字节的传感器背景噪音都不要放过!模擬所有可能的事故场景!”
接下来的日子,联合星轨道船坞內那热火朝天的“星盾计划”建设並未停歇,但一股无形的阴霾笼罩了整个联邦高层。深空探索指挥中心变成了事故调查组的核心枢纽,日夜灯火通明。
调查组的工作堪称高效而严苛。他们调取了开拓者三號从最后一次维护到失联前所有的舰船系统日誌、传感器数据、环境扫描记录、甚至是船员心理评估备份。超级计算机阵列昼夜不停地运行著复杂的模擬程序,试图復现可能导致通讯彻底断绝、舰船瞬间消失的灾难。
最主流的模擬集中在动力系统灾难性故障上。开拓者三號刚刚完成了一次超光速跃迁,其主动力核心和新型的“相位稳定锚”系统都处於高负载后的冷却恢復期。一种可能的推测是,冷却迴路出现微小泄露或材料疲劳,导致高温等离子体意外泄露进入动力舱或关键能源传输管道,引发连锁反应式的大规模熔毁。这种灾难性事故理论上可以在极短时间內摧毁舰船主体结构,並產生足以瞬间烧毁所有通讯设备和外部探测器的强大电磁脉衝(emp)——这可以解释通讯中断和探测器失联。
“我们分析了开拓者三號引擎舱的最后遥测数据,”一位工程部的资深分析师在內部简报会上展示著密密麻麻的图表,“在失联前0.8秒,主动力核心的次级冷却迴路压力有一个极其短暂、幅度微小的异常波动,紧接著是主动力输出功率出现无法解释的、不到0.1秒的轻微抖动,隨后数据流中断。虽然这个抖动幅度本身不足以引发灾难,但如果与某个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与『相位稳定锚』相关的超空间能量残余发生耦合共振…”
“共振导致能量失控?”异常现象研究所的专家皱眉,“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但概率极低。相位稳定锚的设计初衷就是抑制跃迁后的能量涟漪。”
“概率低不代表不可能。”情报部的代表冷静地说,“尤其是在我们尚未完全掌握新型设备在长期深空极端环境下的所有行为边界时。泽塔-7区域本身虽然未被標註为高危,但塔克西姆的星图有多可靠?那片星际尘埃云的成分分析报告呢?里面有没有可能含有某种我们未知的、具有催化或能量放大效应的物质微粒?如果它们在舰船穿越后被引擎吸入或附著在关键设备上…”
调查组围绕著“事故链”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张薇团队传回的关於那片尘埃云含有未知硅化物的报告被反覆研究。科学院进行了数千次模擬,试图证明未知微粒在特定条件下(如引擎高温、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可能诱发不稳定反应。虽然始终无法在实验室里完美復现出瞬间熔毁的效果,但“存在未知风险因素”这一点成为了共识。
另一个被考虑的次要因素是亚空间背景扰动。虽然舰船的精神滤网系统和最后的心理评估都显示正常,但异常现象研究所提出了一个假设:是否在开拓者三號启动主动传感器进行深度扫描时,其能量辐射意外地“惊醒”了该区域某个极其微弱但高度聚焦的亚空间湍流?这种湍流可能不直接作用於船员精神,而是干扰了舰船脆弱的量子通讯核心模块或能源系统,作为事故的“扳机”。
“无法证实,但也无法完全排除。”这是研究所的最终结论,基於共和v事件后对亚空间潜在危险的高度警惕。
经过数周近乎苛刻的数据挖掘、模擬推演和专家论证,事故调查组向联邦议会提交了最终的调查报告。报告的核心结论指向一个概率虽低但逻辑链条相对完整的“太空事故”:
最可能事故原因:开拓者三號在穿越富含未知硅化物的星际尘埃云后,少量特殊物质微粒残留或附著於舰体/引擎系统。在失联前启动主动传感器进行深度扫描时,其释放的特定频率能量场与残留微粒及跃迁后尚未完全平復的“相位稳定锚”能量残余、主动力核心冷却迴路的微小压力波动发生未知耦合作用,诱发主动力核心次级能量传输通道发生瞬时过载熔穿,引发灾难性等离子体泄露和连锁反应熔毁。瞬间產生的高强度emp摧毁了所有电子设备,导致通讯中断及舰船失联。该耦合反应发生概率极低,但现有技术无法完全规避此类深空探索中的未知风险。
报告建议:加强新型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可靠性测试;对所有探索舰加装更严密的引擎入口过滤器和针对性的外部附著物清除系统;升级量子通讯核心的电磁屏蔽等级;对类似成分的星际尘埃环境標记为“潜在风险区域”,探索时需格外谨慎。
议会经过审议,最终接受了这份调查报告的结论。联合星下半旗致哀,联邦新闻署发布了关於“深空探索先驱不幸遭遇罕见技术事故”的官方公告,肯定了开拓者三號全体船员的贡献和牺牲,並强调了继续开拓深空、探索未知的坚定决心。
章珩在公告发布后,独自站在元首办公室的观景窗前。外面,联合星的空间站依旧繁忙,船坞的光芒如同不灭的星辰,磐石要塞的轮廓在远方小行星带中若隱若现。灰风无声地出现在他身后。
“事故报告的逻辑链很完整。”章珩看著玻璃上自己略显疲惫的倒影,声音低沉,“未知微粒…能量耦合…概率灾难…完美的解释。”
灰风的银灰色眼眸中数据流微微闪烁。“基於现有物理法则和可观测数据,事故模型推演成功率为87.3%,是目前最符合逻辑的表面结论。”
“表面结论…”章珩重复著这个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著冰冷的窗沿。他眼前闪过报告里那些被专家们解释为“正常背景波动”或“仪器微小误差”的数据片段——那0.8秒前冷却迴路的细微涟漪,那0.1秒动力输出的无法解释的抖动,还有那片尘埃云里某些探测器在彻底失联前捕捉到的、转瞬即逝的、极其怪异的非光谱频段信號(被调查组標註为『疑似仪器噪声,无实际意义』)……这些点单独看微不足道,甚至可以用巧合和误差解释,但它们在那个精確的时间点匯聚在一起,最终导向了毁灭。
太“乾净”了。一场本该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却安静得连一丝额外的背景噪音都没留下。这本身就不正常。就像一个精心编排的剧本,让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合理”的意外。
“通知安全局,”章珩没有回头,声音冷得像太空的寒冰,“成立一个独立於公开调查组的秘密档案,代號『静默回声』。把开拓者三號失联前最后三分钟的所有原始数据,包括所有被判定为『噪音』和『误差』的片段,全部封存进去。权限设定:仅限你、我、安全局长三人调阅。”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让科学院异常现象研究所,在不公开引起注意的前提下,继续秘密研究那片尘埃云的未知成分…特別是,它们除了物理特性外,是否还具备某些我们尚未理解的…信息层面的『活性』。”
“指令確认。”灰风平静地回应,数据流在她眼底深处悄然改变了加密路径。开拓者三號的消失,在联邦官方记录上被定格为一场令人痛惜的太空事故。但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加密档案和元首的直觉里,那片吞噬了信號的黑暗星域,依旧笼罩在一层过於完美的、令人不安的寂静迷雾之中。联邦的探索之船,仍在继续驶向深空,只是导航员们的手指,在按下跃迁按钮时,会不自觉地多一丝难以言喻的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