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8號,抵达艾利逊公司的第二天清晨。
在艾利逊公司安排的酒店大堂咖啡区,东吕领导和林振凯相对而坐,低声交换著对即將展开的第二次谈判的看法。
埃里克·施密特的身影骤然出现在大堂入口。他步履迅捷,脸上难掩一丝激动,目光在大堂中迅速搜寻,很快锁定了他们。
埃里克径直走到两人面前,声音异常热切:“吕!看这个!”他不由分说地將几份还带著墨香的报纸推到两人面前,“你们用在用行动向自由世界证明了价值!这將是游说国防部放行技术转让的绝佳筹码!”
他微微俯身,目光炯炯地看著东吕:“相信我,我和我的团队会立刻行动,全力利用当前这个极佳时机,去积极游说我们国防部的决策层”
东吕和林振凯立刻接过报纸,迅速翻阅起来。头条上赫然是触目惊心的標题:《边境局势骤然升级》、《大规模衝突再起!》、《地区格局面临剧烈变动》等等。
仔细瀏览报导內容,两人发现报导口径显现出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它们都在集中描述同一件事——更关键的是,明確宣称有远距离空中力量首次大规模介入,对衝突地域的重要核心区实施了远程打击!
其中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更是在社论版突出报导了对衝突一方的强烈警告之语。整版报导的立场判断相当明確,在国际舆论场中,这迅速引起了广泛震动,被视为该区域安全平衡发生剧烈转向的显著信號!
林振凯內心一动,这种近乎一致的鼓吹调门,恐怕绝非媒体自发而为,背后必然有鹰酱高层意志的有意引导。这恰恰印证了事先透露的某种“默契”。
此刻,林振凯不由得想起几个月前,他在一次与首长的交谈中,曾谨慎地向首长提出的那个构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战略窗口期,不惜以雷霆手段,同时向世界,特別是向战略竞爭对手清晰传递我们的坚定决心与能力。
但他深知,这种涉及国本的战略决策,绝非他一人的提议即可左右。如今最高层拍板执行,选择的时机堪称神来之笔——毛熊已在全力准备,要在12月25日正式入侵那个被称作“帝国坟场”的国度,其庞大战爭机器的齿轮必然牢牢锁定在那个血腥的泥潭,至少在近期內,他绝无能力也无意愿在安南方向投入重大资源对华夏做出剧烈反应。
在西方,尤其是鹰酱的权力核心圈看来,此次果断行动,无疑是递上了一张分量十足的“表態”!清晰表明了其在地缘政治中,愿意採取具体行动维护双方共同利益的决心!
几乎就在分析局势的同时,林振凯下意识地进入了红警基地的系统。果然,战爭经验值正快速攀升!他开启基地地图,目光锁定安南区域,—数个猩红的光点正在闪烁,確认了红警单位正活跃在该区域內。更引人注目的是,几条醒目的蓝色虚线,从北向南,如同利剑般直插河內地区,这正是红警版歼-73战机执行精確空袭的轨跡!
林振凯回忆起10月份的情景:维修工厂对接收的一架常规歼-73和歼8战斗机进行了修復和关键性改造升级。隨后,战车工厂以这架改进后的原型机为模板,生產了红警版歼-73和歼8战斗机。紧接著,红警兵营召募出的精锐飞行员,便驾驶著这些战机执行了任务。
目光从无形的系统界面收回,林振凯与东吕领导的眼神在空中短暂交匯,彼此瞬间便读懂了对方眼中的肯定与瞭然。埃里克·施密特此刻如此激动的原因,已无比清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
此情此景之下,他们確实未曾料到,国內的战略反击会选择在这一精准的时间点以如此强烈的姿態打响一场惩戒战爭。但事已至此,这场爆发於遥远中南半岛的激烈惩戒之战,其產生的战略余波,必將为他们注入强大而难以估量的助力,使得后续的谈判更加顺利。
就在埃里克正准备进一步阐述他的后续安排之时,咖啡区入口处又出现了一道人影。一位身著笔挺美式军服,神情干练严肃的军官走了进来。他目光如炬地迅速扫视全场,確认目標后,迈著沉稳的步伐径直朝东吕与林振凯的桌子走来。
来到桌前,这位军官动作標准地向东吕领导和林振凯致了军礼,隨后用清晰而正式的语气说道:“尊敬的吕领导,林先生,早上好。我是国防部国防安全办公室的麦可·安德森上校。奉国防部长及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之命,我恳切地邀请二位,在您方便的最快时间內,移步六角大楼进行紧急会谈。”
这一邀请完全打乱了林振凯与东吕领导之前的精心规划。按原计划,他们將首先与艾利逊公司就初步的合作条款达成意向並签署备忘录,在此铺垫完成、时机成熟之后,才会前往那个权力中心——六角大楼,与国防部开启技术转让的核心谈判。
六角大楼方面竟在此时跳过中间环节直接提出会晤邀请,背后动机著实耐人寻味,令他们二人心中疑竇顿生。答案几乎毋庸置疑——必然与此时正在全球各大报纸头版疯狂刷屏的这场“惩戒行动”脱不了干係!
儘管心中疑问重重,但对於代表著鹰酱国防部最高决策层意志的正式邀约,回绝绝非选项。东吕领导迅速与林振凯交换了一个心领神会的肯定眼神,隨即转向安德森上校,以沉稳而略带外交风度的语气答道:“感谢国防部的盛情邀请,安德森上校。我们非常荣幸,並期待与五角大楼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