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姚广孝计破平江
虎丘山红旗营元帅行辕,虽是新设,却已经是戒备森严。捧月卫将士皆是百战锐卒,眼神锐利如鹰,按刀肃立,将石山外围区域护卫得滴水不漏。
道衍刚走出平远堂没几步,便被一队巡逻士兵发现并拦下。问明这个形貌奇特、眼神锐利的小和尚竟要面见元帅,该队队率不敢怠慢,立刻层层上报。
听闻有个法号“道衍”的年轻僧人点名要见自己,石山也有些好奇,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他略一沉吟,压下心中泛起的微妙波澜,平静道:
“带他过来。”
不多时,道衍被亲兵引至石山跟前。
只见这位名震长江南北的红旗营元帅,仅穿一袭简单的红袍,但气度沉凝如山岳,目光开阖间自有威严,举止从容,看不到半分草莽豪强的粗野之气,反倒有种洞察世情的深邃。
道衍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愈发坚信自己今日前来,是踏对了通往毕生抱负的关键一步。
他知道石山军务繁忙,最重实效,不敢打机锋浪费对方的宝贵时间,径直上前,双手合十行了一礼,便开门见山地道:
“贫僧道衍,冒昧求见元帅。听闻元帅志在天下,海纳百川,尽揽四方英杰。却不知元帅麾下,可容得下方外之人效力?”
石山打量着眼前这年轻的僧人,其貌不扬,甚至因那三角眼而显得有些“凶”,但站姿挺拔,眼神明亮而坚定,毫无寻常僧人的拘谨与避世之态。
石山唯才是举,跛足的孙炎都能出任机要职务,朴道人、朱重八、马治等文武官员或曾出家再还俗,或还在坚持自己的道号。自不会因为眼前这个小和尚相貌古怪,就拒绝他的投效。
他已经决定收下道衍。但才学需经锤炼,见识需阅历滋养。
眼前的小和尚看起来不过颇为年轻,纵有慧根,佛法精深,若不能解决红旗营当下面临的现实难题,于石山而言,也非急缺之才。心念电转间,石山已有了考量,爽朗一笑,道:
“石某用人,但问其才,不分佛道儒俗,不论出身贵贱。只要身怀一技之长,自当虚位以待,共襄盛举!”这句话既是表态,也暗含考校。
道衍何等机敏,立刻听出了石山的弦外之音——空口无凭,需显真章。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应道:
“元帅快人快语,贫僧亦不敢空言。小僧本是长洲人,出家后亦常于城内行走。略知平江城防薄弱之处,或可助元帅大军破此僵局?”
石山并没有急着询问城防薄弱处。法号道衍,形如病虎,长洲人士……
当这些关键信息串联起来,他的脑中如同划过一道闪电,骤然蹦出四个字——“黑衣宰相”!
眼前这个年轻的僧人,莫非真是原历史位面那个辅佐朱老四,以“靖难”之名掀翻建文朝廷重建大明天下的姚广孝!
本“应该”四五十年后才大放异彩的人物,不仅提前出现,还说要投效自己,一股历史的荒诞感瞬间攫住了石山。
不过,很快他便平复了心情——真英雄,何惧豪杰来投?
他穿越到这个世界这么长时间,早已经深度改变天下大势,连朱重八都在他麾下兢兢业业做参谋。
一个年仅十八九岁,心性、智谋、阅历都离原历史位面巅峰状态的道衍和尚相差甚远,又有何可心惊?此人反而是一块亟待雕琢的璞玉,一朵提前投入他帐下的异数之。
石山压下心中波澜,面上不动声色,饶有兴趣地道:
“愿闻其详。”
站在外面说话,绝非待客之道,更非对待潜在豪杰之礼。
石山抬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姿态郑重:
“法师既有良策,岂能立于帐外叙话?还请随我入帐内详谈。伯仁,你也一起来,正好参详!”
常遇春正准备回营整顿兵马,对平江城展开试探攻击,听了道衍这番话,早就止住了脚步,很想知道道衍嘴中的“平江城防薄弱之处”,闻言赶紧跟上。
他倒要看看,这个小和尚能说出什么样来。
正如石山所料,人的学问见识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绝非一日之功。
此时的道衍年仅十八,还远不是原历史位面那个精通儒释道、兵法权谋,能协助朱棣完成“靖难”壮业的成熟政治家。
十四岁那年,其父欲让他学医谋生,他却一心只想“读书做大官,光耀门楣”。
此后,虽然因为种种机缘出了家,自然不再追求“光耀门楣”的世俗目标,但那颗渴望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的心却从未熄灭,甚至因身处佛门而更加炽烈。
——这便是他当下最直接的人生追求,还谈不上有多么明确高远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因此,今日得见石山,道衍唯恐错失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不顾方外人的身份,径直赶来投效。
他出口那句“是否接纳方外人”,看似沉稳,实则已透露出他内心压抑不住的激荡与急切。
跟着石山这一路,道衍的目光便不着痕迹地快速扫视。
行辕刚刚组建,营中各项布置尚未完全就绪,将士们正在忙碌地搬运器械、搭建营帐,但一切井井有条,杂而不乱,只听得到简洁的号令,并无寻常军营的喧哗,足见红旗营训练之素。
更让他心折的是石山作为统帅,并没有如元军将领那般直接征用舒适的云岩寺僧房,而是与麾下将士一样宿于营帐,仅因指挥需要,帐幕更为宽大而已。
帐内的陈设更是简洁至极,除了军事舆图、沙盘、文书案几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奢华装饰,唯有浓烈的务实与肃杀之气。
二人分宾主落座,亲兵奉上粗茶。石山也不客套,直接切入正题,道:
“法师适才所言平江城防有薄弱之处,不知在何处?”
“就在娄门!”
道衍回答得异常干脆,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石山早知道平江城墙共有六门,其中娄门是水门,因连接娄江而得名。按理说,此城防前年八月份才完成重修,至今还没满两年时间,又是元廷盯着的重点工程,不应有明显的防御漏洞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