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郑和下西洋
“从权宦的角度来看,赵高干的事儿都很正常。”
“可正常的权宦,通常情况下不会主动毁掉国家。”
“毕竟这是根基,没了根基的话,什么样的权宦也都成了野狗。”
“可赵高的操作就很迷惑。”
“魏忠贤还知道不能短缺边军,竭力供应军资粮草。”
“可赵高掌权之后的所作所为,完全就是奔著弄死大秦去的。”
“他也的確是如愿以偿了。”
赵清然嘿嘿笑著“再想想赵高的出身。”
“他母亲本是赵国贵女,却是受刑罚至身体残缺,被罚入宫中为奴隶,之后生下赵高。”
“如果带入为母亲,为赵国报仇的身份,那赵高的所作所为,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他也的確是成功了,成功的將秦国送进了火葬场。”
“从復仇者的角度来说,做的很不错。”
秦朝时空。
祖龙面无表情的看著天幕。
他没说话,也没什么命令下达。
毕竟赵高早就被他下令处死了,三族都被平了。
就算是再有火气,也总不能追到地府去再报復一遍。
过了好一会,祖龙方才淡淡呼唤“蒙毅?”
蒙毅急忙上前行礼“臣在!”
“六国遗族...“”
祖龙停顿了下,旋即嘱咐“都处置掉。”
蒙毅心头一紧,急忙应声“领命!”
六国遗族,数量可是非常庞大的。
更重要的是,各国王族,其实大都是亲戚。
所谓春秋战国,本质上就是一群亲戚们在爭抢家產罢了。
现在祖龙要干掉六国遗族,彻底断绝潜在的威胁,避免以后再出现什么魏高,韩高的。
这就等於说是,要把自己的亲戚们都给干掉。
不愧是始皇帝,一旦动手那就是雷霆风暴。
赵清然自然不会知道,自己隨口几句话,就给无数六国遗族带去了毁灭性的打击。
他在等求助。
然而並没有等到。
摇摇头,起身去吃饭洗漱。
出门转悠一圈跑了各处產业看看查帐,忙完了这些才回到家中,继续之前的工作。
十大著名太监第二名,三保太监郑和。'
郑和,云南昆阳人。』
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
据传,郑和本为蒙兀住云南回回人员后裔。』
大明攻破云南之后,以俘虏的身份被带回京城,入宫为监。
之后郑和被分派到燕王府服役,成为朱棣府中的太监。
靖难之役时,燕王府全员动员,身为太监的郑和,也参加了靖难之役,並且立下了功勋,甚至因为此功,被朱棣赐姓为郑。'
朱棣造反成功之后,郑和隨之水涨船高。』
先后办理过祭祀,刊印佛经等差遣。'
至永乐三年,朱棣挑选中正当壮年,身材魁梧,又有著军事经验,並且得到信任的郑和为正使,带领船队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之旅。'
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出海。』
“船队先是抵达占城,就是出產占城稻的占城。』
这期间还协助张辅,討平了安南。
『之后南下爪哇,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
『在航行的终点古里,郑和赐其王国王誥命银印,並起建碑亭,树立石碑。”
『碑文称古里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同风,刻石於兹,永示万世。』
航行途中,还曾隨手剿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股海盗。』
此时天幕暂停,赵清然的声音传来。
“我真的很好奇。
他用一种疑惑的语气说道“还有哪位太监,能比郑和还要出名的?”
“大名鼎鼎的郑和,居然只排第二?”
“第一若是让我不满意,那必然是先取关,再举报!”
先是抱怨了一番郑和的排名。
接下来,赵清然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前边的都不说了,就说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歷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大规模海外开拓。”
“欧罗巴的大航海时代,比起郑和来说,晚了几百年。”
“规模上就更不能比了。”
“郑和的船队,大小船只数百,人员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