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这也难怪,古时候攻城战一围一两年的例子比比皆是。
……
曹彦不在军营,是因为他外出走访,和打听寿春的消息去了。
据本地一些老人描述,寿春周围四面环水,西面和北面是绵延千里的淮河,东面是东淝河,南面则是瓦埠湖。
周边近四千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大小河流,几乎都流经寿春。
乍看之下,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的是,寿春城偏偏建在地势相对低洼之处。
按理说,这种地方极易遭受洪涝灾害,可古人还真就把寿春城建在这儿了!
难道古人真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
寿春地处淮河中游南岸,控扼淮河、淝水交汇处,是连接中原与江淮的咽喉要道。
战国时期楚国迁都于此,正是看中其“北接中原、南控吴越”的战略辐射能力。
寿春三面环水,淮河、淝水、护城河共同构成天然防御体系。
尽管面临水患风险,但其“高墙深池”的城防设计,仍能有效抵御敌军强攻。
而且,早在战国楚都时期,寿春城就已修建了地下涵洞,东、西涵洞连接内外水系,已经初步解决了排水问题。
到了宋代时期,他们在城墙外增筑了八米宽的石堤,抵御洪水冲刷。
到了明代时候,人们发明了涵闸与月坝组合,利用水位差实现“内水外排、外水内阻”,彻底解决河水倒灌问题。
1991年洪水围城 50天,寿县依旧安然无恙,便是得益于这一巧夺天工的设计。
显然,相较于水患风险,寿春的战略收益更为可观,
“控扼淮颖,襟带江沱,为西北之要枢,东南之屏蔽”,
这样的评价,寿春当之无愧。
三天后,曹彦回到军营。
曹操开口问道:“你这几天在外,可有打探到什么消息?”
“有!”曹彦点头,随后将寿春及其周边的情况,包括自己的看法,详细说了一遍。
这时,贾诩突然发问:“如今正值枯水季节,水攻之计可行吗?”
淮河流域雨季集中在6至9月,11月已经进入枯水期,降雨量和河水量锐减。
而且11月气温开始骤降,此时寿春周围平均温度只有 5c左右,涉水作战极易导致士兵冻伤,行动力也会大幅下降。
不过,曹彦并不打算在冬季进攻,他回道:“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我们可能主要以围困寿春城为主。也可以适当配合孙策,试探性地进攻两轮。”
“这么说,你还真打算水淹寿春?”曹操惊讶道。
“没错,不过我会‘不小心’的把消息透露给孙策,让他来放水。”曹彦笑道。
“哈哈哈哈!果然如此!”不料,曹操、荀攸、贾诩三人同时大笑起来。
“?”曹彦一脸茫然,随后恍然大悟:“原来,你们都猜到我的用意了?”
“不容易啊!”
“你曹子安也有被看破计谋的一天!”曹操看起来有些得意。
不过,荀攸忽然说道:“既然我们能看出来,那周瑜想必也能看出来。”
“所以,子安你背后肯定还有其它算计!”贾诩眯着眼睛问道。
“噶?”曹操的笑容戛然而止,搞了半天,自己才是小丑?
曹彦的脸上,此刻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说道:“蓄水淹寿春,只是给孙策和寿春守军施加压力。我真正的想法,是攻心!”
“攻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