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袁隗、司空袁逢也不由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其实他们为袁绍谋划的是冀州牧的位置,何进也答应了,只不过,没有想到皇后竟然如此偏袒李昭,坚决护着蔡邕。
若是不然,在他们谋划下,袁术为兖州牧,袁绍为冀州牧,袁氏一门两州牧,这多么令人激动。
甚至袁氏会直接压了李氏一头,毕竟李氏不过有幽州、并州两个边疆州牧而已。
只是,可惜,皇后并没有让他们满意。
不过,就算如此,袁氏一门一个州牧一个郡守,两个朝堂三公已经很是显赫了。
“凉州牧董卓听旨!”
又一道声音响彻,众人被中书舍人吸引目光。
董卓确实很振奋与开心,立即窜了出来,道:“末将董卓听旨!”
大将军何进看着董卓那颇为期待与激动的神色,脸上表情却是有些不自然。
在封赐之前,他便与董卓沟通过了,询问董卓对封赐的意见,董卓也表明了,只不过,董卓却想要司隶校尉兼任执金吾之职。
但是,皇后却是直接没有同意,他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好意思与董卓说。
大殿内。
中书舍人清了清嗓子,再次展开一道明黄圣旨,在董卓期待目光下,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后敕曰:
凉州牧董卓,于清君侧之役中,果敢勇毅,率部冲锋陷阵,尽显忠勇之态,为匡扶朝纲立下赫赫战功。凉州之地,地处边陲,局势复杂,羌胡等部时有侵扰,然董卓坐镇其间,稳边御敌,保一方之安宁,功不可没。
执金吾一职,掌京师戍卫,责任重大,需智勇双全、忠心耿耿之士担任。董卓智谋过人,武艺超群,且对朝廷忠心不二,堪当此任。故特封董卓为执金吾,掌京师禁卫,负责宫城内外之安全。
望董卓到任之后,恪尽职守,严守宫禁,确保圣上与皇后之安危。整顿禁军,严明军纪,提升战力,使京师戍卫固若金汤。同时,亦当秉持公正,不徇私情,维护京师之秩序。
上承圣上与皇后之信任,下不负京师百姓之期望。若能尽心尽力,使京师安稳,则功在朝廷,名垂史册,朕与皇后必有重赏。
钦此!”
董卓原本垂首而立,听到仅有“执金吾”三个字,而没有司隶校尉时,猛地抬起头来,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失望与不满。
董卓本以为凭借此次清君侧的功劳,再加上自己在凉州多年经营所积累的威望和人脉,怎么也能谋得一个更为显赫、更有实权的州牧之位,最好是能将势力范围进一步向中原、司隶地区扩张,这才是关键。而非仅仅被困在这京师之中,做一个看似风光,实则处处受制的执金吾。
就算是袁术的兖州牧,也超过他这个什么执金吾啊!
但圣旨已下,朝堂之上,众目睽睽,董卓虽心中愤懑,却也不敢公然抗旨。
董卓强压下心中的不满,缓缓上前,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时,动作略显迟缓,语气也少了几分应有的恭敬与激动,道:“臣董卓,接旨,谢陛下、谢皇后隆恩!”
那声音虽洪亮,却隐隐透着一股不甘。
上首,绝美、端庄皇后眉头微挑,神色浮现一抹不悦。
虽然董卓立下了功勋,但是想求司隶校尉兼任执金吾。
这在皇后看来绝对不可能的。
司隶校尉拥有监察京师百官及周边七郡(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权力。
除了监察权力,司隶校尉还统领一支军队,负责维护京师地区的稳定。
而执金吾负责京师的戍卫工作,掌管宫城内外的安全,同样统帅一支军队,若是都让董卓兼任,那么,董卓权利就太大了。
何皇后其实对董卓这个老东西并看不上,打仗一直打的稀碎,与李昭相比,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还想要大权在握,想什么呢。
若非何进帮助董卓请求,执金吾,她都不想给董卓。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对董卓也是嗤之以鼻。
对于出身边疆的董卓,家世还不行,他们同样看不上。
倒是朝堂上,一直沉默的西园军统帅蹇硕看着董卓压制不满的情绪,神色倒是微动。
董卓强压着满心的不甘与愤懑,接过圣旨后,在众文武百官或审视或轻蔑的目光中,缓缓退至朝堂一侧。
待朝会结束,董卓黑着一张脸,大步流星地走出宫殿,径直回到自己的府邸。
回到府中,董卓一屁股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蓬!气煞咱家了!”
董卓猛地一拍案几,案几上的茶盏都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了一地。
“这何皇后也太不把我董卓放在眼里了!我董卓为清君侧出生入死,杀了十常侍,为他们铲除了障碍,扶持了大皇子为太子,可谓立下赫赫战功,本想着能谋个州牧之位,最好能兼任司隶校尉,掌一方大权,她倒好,竟然只给我个执金吾打发咱家!”
大厅内,李儒、李榷、张济等人吓了一跳,忙伸头往外看,生怕外人听到了。
李儒看到董卓这般模样,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问道:“主公,可是在朝堂之上封赐之事不顺?”
董卓面色铁青,冷哼一声,道:
“何止是不顺!那何皇后只封我为执金吾,大将军数日前答应某的皆没有做到。我董卓在凉州多年,何曾受过这般憋屈!这执金吾看似风光,实则处处受制于朝廷,哪有州牧之位来得自在!”
李傕是个急性子,一听董卓这话,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嚷道:
“主公,这何皇后也太不识好歹了!咱们为她何家出生入死,她倒好,这般小气!不如咱们反了,学那周开,封个公!”
张济相对沉稳一些,皱了皱眉头,道:“李将军莫要冲动,如今朝廷虽然内乱,但洛阳以及各州仍有不少兵力。咱们若贸然反叛,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董卓饮马战场数十年,现在倒也没有昏了头,神色虽不好看,却也点了点头,道:
“张济所言有理,不过,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若是真能学那周开,封公,割据一方也是一番快事!”
李儒听着董卓说出心意,哪里不明白董卓仍是向往周开逼迫朝廷封公、割地的潇洒,李儒脸上突然浮现一抹笑意,眼中闪过一丝算计,道:
“主公,其实,依在下之见,您未必没有机会效仿那周开!虽然洛阳兵力并非只主公一路,怕是不久后,主公不满何皇后封赐之事,便会引来了有心人相助!”
董卓听了心中倒是一动,有些惊疑看着李儒。
有心人?
正说着,突然,府中下人来报,说董太后派人前来求见。
董卓心中一动,与李儒等人对视一眼,哪里不明白李儒说的有心人,怕就是董太后,董卓深吸一口气说道:“快请!”
不一会儿,董太后派来的宫人被带到了大厅。
宫人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董将军,太后听闻将军在朝堂之上受了些委屈,特命小人前来慰问。太后说,将军乃当世豪杰,不应屈居于执金吾之位。如今朝廷局势动荡,太后愿与将军合作,共谋大业。”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故作镇定,问道:
“太后有何打算?与本将军合作,又有何条件?”
使者微微一笑,说道:“太后希望将军能与蹇硕上将军的西园军联合,为太后所用。待将军与蹇硕将军击败何氏后,可与太后共同扶持幼主为储君,太后愿意提拔将军为三公官员,乃至封侯也不在话下。”
董卓听了,心中有些惊喜,若是能与蹇硕联合,他们兵力直接超过袁氏、何氏很多,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至于成为三公官员,乃至其他条件,也绝对会比何氏给的多。
如此想着,董卓顿时就站起身来,满脸笑容,对着使者拱手道:
“还请使者转告太后,本将军愿为太后效劳,扶持二皇子!”
“还请使者回去告诉太后,本将军定不辜负太后的期望!”
使者闻言大喜,对董卓行了一礼,便匆匆离开了董卓的府邸。
待使者走后。
董卓突然冷笑了起来,对李儒等人说道:
“这董太后倒是会抓住时机,与咱们合作,正是咱们的机会。如今有了太后的支持,有蹇硕的配合,咱家推翻何氏,扶持起二皇子轻而易举。”
“只不过,不论董太后、何皇后怕是都不会真正重用咱家,只要我们再解决了蹇硕,那个时候,朝堂上不就是我们说的算了?那个时候,什么官职,什么封侯拜将,你们通通有份!”
董卓说的很是贪婪、暴虐与桀骜不驯,让大厅内的牛辅、段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皆都兴奋激动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