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厉害的丫头
探春扫了眼,只见屋内摆放了七八个大箱子,再也没有别的。
七八个箱子不少,但是有三个人,探春惊讶道:“东西只这些?”
晴雯笑道:“主要还是我和平儿姐姐的,信爷的东西最少,左右不过几套衣裳,十几本杂书,还有一柄宝剑罢了。”
“宝剑?”
探春又望了望箱子,木箱子都不大,不像是放入宝剑的样子。
身边的平儿指了指墙上。
墙上挂着一把剑。
“别听晴雯瞎说,哪里是什么宝剑,并无特别之处,普通的剑罢了,信爷并不喜贵重之物。”平儿笑着解释。
探春了然,打趣道:“只要是信爷的东西,晴雯眼里都是宝贵的。”
屋里人都被逗笑了。
几个婆子中有人也大着胆子插话,心底只当是府里未出阁的姑娘,“三姑娘这话说的对极了,晴雯丫头心里装着信爷,我看啊”
平儿和晴雯都有些尴尬。
平日里私下说也就罢了,此时还有探春和她带来的人。
探春眼神横了过去,也没什么神情,却有一股说不出的严厉之色,那婆子不禁止住了话头。
其余几名婆子也是心里一怔。
转眼之间,屋内气氛顿了顿,探春回过头,面色如常笑道:“信爷是个男儿,多几套衣裳少几套衣裳无所谓,平姐姐还有晴雯,咱们是姑娘,不和他们外头的男子比,我也知道,平儿姐姐信任二嫂子,有心里话也对二嫂子说,我虽然和平儿姐姐说了许多话,平儿姐姐只当客气,并没有放在心里,只是我从小的时候,平儿姐姐就来了,心里一直把平儿姐姐当做姐姐看待,虽然不知道平儿姐姐有没有把我当妹妹看待,哪怕没有,我也能理解.”
一番话下来,平儿眼圈都红了,不禁握住探春的手,哽咽道:“三姑娘。”
几名婆子没想到平儿的反应会这么大。
晴雯也吓了一跳。
探春眼神如玉,仿佛什么都懂。
平儿也不准备解释,只觉得今日才真正认识了三姑娘,往日里仗着二奶奶的势,终归没有把心思过多放在几位姑娘身上。
虽自己对姑娘们不错,却并不够了解。
自己跟了信爷,与别人不同,自己是二奶奶带来的丫鬟,又是送来的人,平儿自卑自己的身份,从来不敢以妾室的身份自居,对谁都小心翼翼。
也就是这些年里,信爷性格好,所以前番才敢为二奶奶出头。
晴雯虽是丫头,自己从来不把她当丫头对待,不定哪天信爷就收了晴雯,只怕倒头来,自己的身份还不如晴雯呢。
探春的眼神深邃,仿佛什么都懂,安抚道:“平儿姐姐要知道,二奶奶始终是府里的二奶奶,而且不光是二奶奶,老祖宗,太太,大奶奶,还有我,心里都记着平儿姐姐,既然老祖宗和太太让我管府里的事,平儿姐姐身上穿的,手里用的,嘴上吃的,哪一样都不能少,不能让人小瞧了去,一定要告诉我才对,否则二奶奶知道了,岂不是更伤心。”
这回平儿不再拒绝,点了点头。
探春顺势回过头,向晴雯笑道:“晴雯也是,都说信爷脾气好,性格体贴,只是女儿家的事,许多事毕竟不方便,只怕信爷也不知道,所以不方便告诉信爷的,尽管使人来告诉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晴雯也连连点头,只觉得心里暖暖的。
如此下来,探春又送了好些绸缎丝绢,都是上好的料子,又有女儿用的各色物件,甚至各妆品盒子等等,添置了五六箱。
平儿姐姐和晴雯要离开府里,探春是知道的。
二嫂子的事,探春也是不服气的,可也知道自己的身份,让自己管事,不代表自己什么都可以管。
既然如此,自己只能尽量周全。
府里的事情要理顺,平儿和晴雯要离开可以,但是不能带着怨气,要知道自己是从贾府出去的,出去之后,还要把贾府当娘家才行。
这才是送人的用意。
否则把人送出去,结果还送了一身怨气,那还不如不送。
何况探春自问自己也并没有虚情假意。
无论是平儿还是晴雯,在府里的待遇都是一等一的,吃穿用度都比普通人强多了。
大家高高兴兴地把事情办好了,日后高高兴兴和和睦睦,如此大家才能都过得好,这般的道理,难道还能有错不成,只怕那信爷也高兴才对。
探春说尽了好话,东西也添置了,离开的时候才又说道。
“信爷本来可以常住,但信爷身份高了,总是要避嫌的,所以无奈分开。”探春半笑半提醒道:“每回信爷回京,第一件事是拜访老爷,老爷为了信爷的事也不知道操了多少心,这回信爷打了个游击将军,说来也挺令人感慨,记得信爷刚来京的时候,也才是都司,如今倒好了起来,堂堂一个游击将军,他说打就打了起来。”
晴雯急忙说道:“信爷从来不欺负人,必然是那人的错。”
探春点了点头,没有继续理会晴雯,而是看向平儿,平儿恢复了镇定,不敢乱说话,小心道:“三姑娘说的话,我都记住了。”
都说晴雯姑娘聪明,目前看来晴雯是勇了些,聪明倒谈不上,还没有开窍。
平儿才是正如传言般,难怪二嫂子依赖平儿。
不过这般才好,聪明的人知道什么事不能做,自己不用多担心了。
“老爷在前头和信爷说事,估摸着也差不多了,我不留下来打扰,等会信爷回来,如果有什么交代,平儿姐姐使人去吩咐我就好了。”
探春起身笑道。
平儿和晴雯也纷纷起身。
众人把探春一路送到园子里,直到探春一行人的身影看不到了,平儿才收回了视线。
前套地区的人口大概在十来万,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万。
二十万人口是前套地区巅峰时期才有的人口。
兔毛川和单于地区,陆续消灭了两三万人口,大板升地区的扫荡,虽然只消灭了万余敌人,但是破坏了胡人的生态环境,所以会间接消灭更多胡人。
这才是自己急于进攻的原因。
战机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天与不取必受其咎的道理就是如此。
错过了这次打乱胡人统一的机会,等胡人统一后,哪怕只统一大部分,那也不再是一地可以解决的胡患,需要集九边之力。
以大周现在的情况,用什么去凑齐大军需要的粮草军饷?
自己抓住了机会,占领了先机。
欧彦虎带着三五万青壮北征,如果真让他得逞,回来的时候,带着十万胡骑南下,自己的身板必然是挡不住的,所以还得出击。
犹如明初的时候。
帖木儿汗国最强大的时候,面对明朝使者的逼迫,哪怕是帖木儿恨得牙痒痒,最终也无奈选择了称臣纳贡,因为帖木儿担心明朝攻打他,让他陷入东西夹击的困境。
何况是还未成气候的欧彦虎。
这次自己回去大同后,需要带着大军进行远征,离不开朝廷的支持。
不光自己这一路。
要整个大同军镇三路齐发,分担自己承受的压力,也就是说需要额外支出上百万石粮草,几十万两的军饷。
就看张吉甫有没有这个魄力。
否则朝廷要是不答应,大同面临的危机并没有彻底解除。
那就只能指望聚众昌了。
到时候不是自己压着聚众昌,而是自己都要听聚众昌。
张文锦也是有压力的。
不然他不会找朝廷要银子,可惜现在的地方就是个无底洞,多少银子也不够填,半路已经分到各家手里,落不到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