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风起北美1625 > 第571章 春日(三)

第571章 春日(三)

田埂旁堆著的那些散发著异味的黑色粉末,就是农官大人口中所说的“鸟粪肥”,这在新华本土可是金贵东西,听说能顶得上好几倍的农家肥。

“再者说了,这永寧地区阳光之足,远胜江南。”陈青山伸手遮了遮毒辣的日头,继续说道:“到了夏季,这里更是乾爽透气,极少有苏松地区那边黄梅天的连阴雨。这新洲,最是耐旱喜光,正好对了这里脾气。”

这时,一阵喧闹声从远处田垄边传来。

那里有几名农技人员一边趴在地头观察著苗长势,一边拿著记事本在写著什么,还不时地用尺子测量苗高和苗距。

一些农人看得甚是稀奇,频频扭头望过去,眼睛也瞪溜圆。

田地里种庄稼,怎么还有拿笔桿子的来寻摸其中的学问?

陈青山见状,嘴角微扬,背著手,笑眯眯地走了过去。

“甲三区,第七行,样本株四,苗高两寸三分,子叶展幅一寸五分,茎粗如细箸,色呈紫褐,无病斑……”

“嗯,不错,不错,记录得很详细!”陈青山看罢,连连点头讚许道:“连苗茎顏色都留意到了,心细如髮呀!”

那名农技员得到陈青山的称讚,面色郝然,靦腆地笑了笑:“回大人,这都是卑职按部里下发的《试种观测规程》来记录的。昔日,农院的师长也曾告诉我们,『格物致知』之功,必落实於微末之处。”

“这新洲的脾性,咱们不能光靠老农的经验去揣度,得用数据把它『画』出来。从播种深度、出苗天数,到每日株高变化、叶片数量、茎秆顏色,甚至日后现蕾、开、结铃、吐絮的日期,一切变化皆需详实记录。”

他翻开册子前几页,指向密密麻麻的表格与注释:“大人你看,这是不同地块,因下种前施用鸟粪肥量略有差异,苗的长势对比。甲字区肥力最足,苗情明显壮硕;丙字区稍欠,苗则略显纤细。”

“卑职一一记录下来,待秋后便可核算出最允当的施肥比例,既不亏耗地力,亦不枉费金贵肥源。”

旁边另一个农技员李桐补充道:“还有这株距,咱们定了好几档,一尺留两株、两株半、三株……都在不同的地块试验。就是要看看,在这中央谷地,到底什么样的密度,能让这新洲单株结桃多,亩產总桃数也高。”

陈青山频频点头称讚。

他虽是“半路出家”的农官,但好歹也在农业部讲习所培训一年有余,深知这种“数据农法”的厉害。

这不再是“庄稼活,勿需学,人做啥咱做啥”的旧路子,而是要把种田变成一门可以积累,可以优化,更可以传承的大学问。

那名农技员所说的“农院”,乃是三年前新洲大学堂中新设立的农学院,招收高级中学堂毕业的学生就读,专事研习农业种植的学说。

当然,师资力量和使用的教材並不是很全面,超过半数授课老师还是各地选定的老农,然后辅以《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禎农书》、《农政全书》,以及根据眾多农人总结归纳的种植经验编订的《新华农书》等教材,对学生教授农学知识。

但这所农学院却是迄今为止,却是世界上第一座专门研究和学习农业生產的高等学府,开了一个歷史先河。

所有人都未曾想到,传承数千年的农业,竟然首次被纳入科学范畴,还有了系统而科学的研学之所,並且大规模地教授和指导学生。

“很好!咱们新华种田,不光靠手上的老茧,还得靠这个……”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又指了指农技员们的本子,“和这个。咱们现在做的每一笔记录,都是在给后人铺路。今年咱们摸清了这新洲的底细,明年就能种得更好。一年接著一年不断选育下去,就能培育出既耐旱高產、纤维又长的好品种来!”

田地里的农人们看著这几个农技员一丝不苟的样子,心里感觉怪怪的。

土里刨食,也是一种学问?

在他们的认知里,耕田种地,经验都是口口相传,好坏全凭感觉,年景不好也只能归咎於天时。

像这样把一株苗从生到死的每一个细节都掰开揉碎记录下来,还是头一回见。

王老根虽然还是觉得有些“玄乎”,但看著那几个年轻人认真的劲头,以及陈农官篤定的神色,不由犯了嘀咕:“要是真能用笔桿子写出个高產道道来,那还真是邪性了!”

日头渐渐落下,將太原堡的一圈木柵栏和新建的屋舍拉出长长的影子,炊烟也裊裊升起。

收工的移民们扛著农具,拖著疲惫的身体,走向那片逐渐成型的聚居区。

沈全福回头望去,大片的田在晚风中泛著柔和的绿波,株株苗挺拔而立,它们承载著来自苏松农民的技艺与希望,也承载著这个新生国度对富足未来的深切渴望。

“好好长吧。”他在心里默念,“在这片新土地上,咱们都好好活出个样子来。”

——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网游之死神猎人 邪路英雄 南洋1931,从猪仔到巨枭 斗罗:我,太阳神 雪路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 斗破:我只是一个炼药师 盘龙:从被四神兽家族追杀开始 天地穹庐 吞噬星空从酿酒宗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