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风起北美1625 > 第558章 海上要津(二)

第558章 海上要津(二)

陈延年被林义德这番话给震惊到了,他下意识地环顾四周--远处是苍翠的山峦,近处是忙碌的甘蔗田,还有堡寨中冒着袅袅青烟的制厂,以及海港边那座简陋的木制码头。

这一切,或许都要因“蒸汽船”这三个字而被赋予全新的意义。

他仿佛能看到,不久的将来,一艘艘喷吐着黑烟的蒸汽船,无视信风和洋流的桎梏,直接劈波斩浪而来,为这片岛屿带来源源不断的人口、物资和来自中枢的一道道政令。

“若真如此……”陈延年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和期盼,“那我们夏威夷拓殖区将不再是海外孤悬的飞地,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太平洋枢纽站。”

“这里更是我新华统治太平洋的支点。”林义德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那片蔗田,“所以,我们现在的每一分建设,都是在为这个支点不断夯实基础。”

四年来,新华中枢以一种近乎战略忍耐的姿态,缓慢而又吝啬地开发这片群岛,移民数量也仅两千一百余人。

除了檀华岛这一核心区域聚集了一千八百多人外,在焰峰岛(今毛伊岛)建立了约两百人的拓殖点,而在面积更为广阔但也最为原始的琉熙岛(今夏威夷岛),也仅有一百余移民在沿海一隅艰难建了座木寨。

这点人口,与其说是统治夏威夷群岛,不如说是在地图上插下了几面旗帜,象征性地将这片海上要津据为所有,防止被其他海上势力觊觎(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穿越众的执念)。

新华对这片群岛的拓殖和开发,务实而缓慢。

初期两年,来自大明闽粤的移民们,利用当地湿热的气候地理环境,在檀华岛肥沃的河谷地带引水开渠,开辟出一畦畦水田,广泛种植水稻。

虽然气候与故土迥异,但拥有种地天赋的新华移民们依旧成功实现了稻米的丰收。

在精耕细作下,一年两熟的水稻总算产出了足以糊口的粮食,无需再从新华本土千里迢迢地输入。

与此同时,耐旱高产的红薯也被广泛种植于坡地,进一步巩固了移民的口粮供应,甚至还成为与当地土人交易的一种商品。

只有实现了基本的粮食自给,这片拓殖地才能不依赖于遥远且不可靠的本土补给,真正扎下根来。

在满足基本温饱后,经济作物的种植便被提上日程。

去年试种成功的甘蔗,无疑是迄今为止拓殖区发展的最大亮点。

本土对的需求巨大,而檀华岛的气候和土壤简直是天然蔗场,更是向本土证明此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那座使用蒸汽机驱动的制厂,虽然在本土看来可能只是寻常工业,但在这片蛮荒的群岛,它那轰鸣的机器声和巨大的金属碾辊,却是新华文明与力量的象征。

此外,群岛山地中生长的檀香木,则是老天馈赠于新华的另外一种财富。

一颗颗散发着芬芳香气的木材,被移民船顺路运往大明、日本、朝鲜乃至东南亚市场售卖,是拓殖区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

至于这片群岛被命名为“夏威夷”,好像是中枢政府特别赋予的称呼。

顾名思义,以“夏”威“夷”!

嗯,充分解读了华夏传统的天下观。

当然,在新华中枢政府眼里,它象征着新华将以这片群岛为基地,将浩瀚的太平洋纳入统治范围内,进而威服四方“夷狄”--无论是欧洲殖民者,还是太平洋诸岛土著,彰显华夏文明辐射大洋的影响力。

然而,在此之前的四年,夏威夷群岛并未真正发挥出设想中的海上补给站作用。

它更像是中枢布下的一枚闲棋冷子,投入有限,建设迟缓。

那唯一的码头仍是木制结构,简陋得只能停靠一艘大型帆船。

当然,大部分时候,它总是冷冷清清的,鲜有船只往来停泊。

前期的工作重心也完全在于生存,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与当地土著建立初步的合作关系。

也就是去年,甘蔗试种的成功和那座小型蒸汽制厂的建立,才给这里带来了一丝丝改变。

这证明此地不仅能自存,还能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多少引来了本土中枢的关注,追加了蔗农移民和部分工业设备,给这片原始土地带来了更为现代的气息。

而蒸汽船的问世并投入使用,将会彻底重塑这片海洋的格局。

可以预见,当第一艘冒着黑烟的蒸汽船冲破信风的束缚,沿着一条更短的航线直抵檀华岛时,它所代表的,将不仅仅是航速的提升,更是一种全新的统治力。

——

(本章完)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网游之死神猎人 邪路英雄 南洋1931,从猪仔到巨枭 斗罗:我,太阳神 雪路 盘龙:开局抢夺至高神信物 斗破:我只是一个炼药师 盘龙:从被四神兽家族追杀开始 天地穹庐 吞噬星空从酿酒宗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