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放下电话,一脸“便宜你们了的表情”道:“这个涂料现在工作还没彻底完成,就连应该最早用上这东西的西南所现在都还没见过,你们应该是三分厂外,第一批正式见到这东西的。”
合着我们还应该感到荣幸是吧……不对,的确是应该感到荣幸!同志们兴奋不已,就像小学生一样乖乖的等着那位“小刘”把东西送过来。
没多久,在会议室外面的警卫员同志把一迭还散发着热量的复印件送了进来,同时还有一块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同志们不约而同的凑了上去,围在那迭复印件的旁边,紧紧的盯着面前的白纸黑字。
“c波段衰减33db!!!”
不同的配比、厚度、波段,最终的结果是不太一样的,不过这难不倒同志们,找最常用、看起来效果最好的那组结果就行。
而寻找的结果,让同志们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就算不是雷达专业的,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基础知识也能让他们分辨得出,衰减33db是个什么概念。
也不多,3个数量级吧。
而且c波段是当前对空应用最成熟、测距最为精确的波段,兼具了精确和距离,此时的x波段还是差点意思。同时,c波段离远程雷达常用的s、l波段并不远,这意味着这种涂料在l、s波段上应该也有不错的效果。
高振东对这个结果,高兴但是不觉得意外和震惊,和资料原版,还是差了几个db啊,没办法,技术环境限制在那儿。
但是同志们可不这么想,不满意?不存在不存在,满意得不得了。
空装局的同志一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狠狠的在自己的脸上拍了几下,仿佛想要证明点儿什么。轰炸机什么的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至少战斗机的隐身涂料是稳了!而且看高振东同志这样子,轰炸机的难道还差得了?
高振东解释道:“这个涂料在配比和涂层厚度上做了很多考虑,具体的就不说了,不过对于l、s波段,也有不错的效果,如果需要对l、s进一步优化,也可以做一些调整。”
你想说我们也不让你说,只要知道有这个东西,就已经是天大的喜事!当同志们听见这个涂料还能进一步针对波段做调优,心中的喜悦简直无以复加!
“那……合着这个飞机最大的难度,还是在飞翼构型本身了?”重飞厂的同志此时觉得身上压力陡增,问题又绕回来了。
委总工和空装局的同志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都忍不住笑起来。
那可不,外形隐身,高振东同志已经算出来一个大致范围,给出了基本构型,大大的降低了相关工作的难度。隐身涂料,就在这儿摆着呢,至于调优,那是振东同志的事情,其他人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
结果剩下的,还是把飞翼给搞好这个难题。
“看来你们重飞厂啊,可能压力会很大啊,食材都给你们准备好了,要是做不出一桌子好菜,那可能委里是要打屁股的咯。”委总工开玩笑道。
重飞厂的同志也不是吓大的:“老总您说得对,食材都准备好了,这桌子菜怎么着我们也得给做好咯。再说了,这不还有高委员兜底嘛。”高委员可是说过的,飞翼进入详细设计阶段的话,他是要跟进的。
先不管他能做多少事,就这态度,就能稳定军心,更别说重飞厂的同志本来就斗志高昂。
高振东笑道:“不过这个涂料也不是只有好处,缺陷还是有的。一来,这个涂料的厚度很厚,要用厘米来计算,所以会占掉飞机一部分的载重,二来,这个涂料会带来维护上的麻烦,这个飞机不论是造价还是使用,价格都低不了。”
这涂料的配方和工艺,倒不是那种特别娇贵的,毕竟国内几十年后的隐形战斗机,就没有哪架是要恒温恒湿当爹一样供起来的。这涂料的来源虽然大概率来自于淘汰或者落选技术,而且还是脱敏过后的,不过底子在哪儿呢,总归不会太麻烦。
但是话虽如此,涂层的存在无疑还是为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麻烦,特别的要求总是有的嘛。
不过同志们完全没放在心里,这就对了,要是一点代价都没有,同志们还觉得心里不踏实。
“没关系没关系,那是我们的问题,能隐身是最重要的。”空装局的同志笑得满脸褶子,跟黄土高原上看见下雨的老农似的。
“就这性能,就这效果,这东西涂上去就算是少装两吨炸弹,那都是我们发动机的问题,和涂料没关系。”他乐呵呵的道,还好,他没有丧失理智到说“都是飞行员的问题”那地步。
先行者总是有这种超规格的待遇的,f-22那涂层金贵得比伺候个爹还麻烦,但是不影响它成为旗空军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
“对嘛,贵是我们防工系统的问题,和这个涂料没关系。”也许贵是贵了点,但那不是涂料的错,委总工拎得清。
高振东打开那个包裹严实的口袋,从里面拿出来一样东西:“大家可以看看,这东西最终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虽然这是废品,但是样子大差不差。”
同志们早就想看了,但是高振东不动手取,同志们是不会主动去拿出来的,这是纪律,也是尊重。
在同志们好奇、惊讶、喜悦等种种目光中,一片铁灰色的东西出现在高振东手上。
那是一片银色的铝制基底上,涂着一层甚至比铝板还厚的铁灰色涂料,看起来毫不起眼,可是就这毫不起眼的东西,居然能衰减33db的雷达波!
委总工沉默不语,只是伸手接过这块铁灰色的薄板砖,用手仔细的摩挲着,想要说点什么,但是又没说出来。
他摩挲良久,才恋恋不舍的递给下一位同志,下一位同志和他如出一辙。
“好啊,太好了!”这是同志们唯一能说的出来的话。
最后,这块废品被非常郑重的交回了高振东手中,哪怕是废品,也是要仔细保管的。
高振东举了举手里的涂料样品道:“根据我测算,外形加上涂料两种措施齐下,这架轰炸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不会高于0.5平方米……”
su-57那个样子传说都能做到0.5平方米,这个飞机没有理由比它还差,作为五代机守门员,su-57的隐身性能……这么说吧,就连三儿都曾经没看上,要不是被天涯六比零打急了眼,原本是宁愿继续买阵风都没想着买这货。
这个数字并不夸张,搁21世纪甚至连隐身机都不见得够得着,高振东已经是在非常保守的做估计,打埋伏嘛,高振东的老习惯了。
但是这个数字在其他没有经历过隐身战机毒打的同志们耳朵里,就是两个概念。
“多少?0.5?那不就是炊事班的一口锅那么大嘛!这也太夸张了!”要知道图-16这类轰炸机,雷达反射面积都是上百平方米起步!
不夸张不夸张,几十年后,我们还有飞在空中的巴掌呢。
高振东点点头:“这个数据,我还是有把握的。”
“那岂不是能把轰炸机被发现的距离,压缩到几十公里之内?”0.5这个数字在高振东看来不算很优秀,但是这个年头的雷达同样也不够优秀。
“大致可以这么理解。”高振东笑道。
空装局的同志眼睛贼亮:“那能不能把飞机再做大点……”
果然,一旦压力尽失,部队的同志那个老习惯又回来了,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他就差把洲际轰炸机写到脸上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我不建议,主要是作战半径超过3500公里之后,代价就很大,但是意义却不大,对于我们来说,3500公里是一个坎,然而超过3500公里,作战半径就陡然上升到10000公里以上才有意义,跨度太大,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说,和我们的短时间之内的目标相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