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三位一体(5k)
空装局的同志讪讪的笑了起来,其实这个道理他不是不懂,但是诱惑力太大,实在没抗住。
防工委总工也乐了,部队的同志啊,就这样,理解,理解。
不过作战半径达到洲际级别的轰炸机,甚至作战半径达到6000公里以上的轰炸机,也的确是意义不大,高振东说得没错,要有意义,就得有10000公里以上,那代价太大了,根本没法搞。
关键问题就在于,隐形飞机的核心是隐形,但是这个核心问题,却被高振东解决得非常不错,隐身涂料就不用说了,委总工敢说,就现在这个,往西南所那个飞机上面一涂,搁谁谁迷糊。
拿这个考验部队的干部,那是真抓住了死穴。
而外形这方面,至少隐身部分他是有方案的,至于这个为了隐身的方案结合飞翼能不能飞起来,他也有相当完善的资源准备。
这些资源有他自己准备的,例如飞翼构型的一些基本要素、电传操纵系统、操纵手段的丰富、设计工具的升级等等。
还有一些,则是整个社会准备的,例如风洞,就这一项,就能把飞翼的成功率拔高不知道多少个百分点。
振东同志布局之周详,可见一斑。他不只是自己在努力,还在尽可能的利用整个环境的力量。
“这个事情,我们回去好好合计合计。另外,有些纪律上的规定,我想不用我再说,在座的同志是都清楚的。”说到后半句的时候,委总工的面色有些严肃。
这个地方,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明白!”
“明白!”
“……”
同志们一个个面色严肃,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时候。就今天这幅三视图,还有图上的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数字,以及刚才看到的那份未完成的测试报告,还有那块虽然已经作废的样品……
这里面的任何一样东西,流传出去都足以在军用装备领域掀起一场波澜。越是往外,越是如此。
说完这个,委总工笑着对高振东开玩笑:“走走走,今天我们打次秋风,在你们食堂吃午饭。还别说,何师傅的手艺,我还真有点儿想了。”
傻柱在和高振东打交道比较多的几个系统里,也算是名声在外,甚至可以说,他的名气比高振东都大。
说到三轧厂的高总工,保密级别不够的同志和保密级别够但是工作不相干的同志大致是不清楚的,但是说到三轧厂的何师傅,那名气可大了,毕竟高振东是属于非工作原因不能讨论的,但是何师傅那手艺却是能没事儿就拿出来吹吹牛。
熟悉一点的,也不乏红白喜事请傻柱过去掌勺的,这让他的名气再上一层楼。别的不说,等到80年代,傻柱但凡走出去开个哪怕是苍蝇馆子,也不用受闫老大两口子那鸟气。
重飞厂的同志倒是了解不太多,空装局的同志却是太清楚了。
“对对对,总工您这么一说啊,我还真是馋虫有点犯了。”
高振东笑了起来:“嗯,早就准备好了。我们过去吧……”
能请来这里的同志们吃顿好的,在这年头也是一种挺朴素的美好,所以高振东一般但凡自己有客人,都会请小食堂那边做好准备。
自己掏钱,不收饭票,酒肉管够,主打的就是一个让同志们吃得开心。至于这钱的来历,各部委的出版社清楚得很,干净清白。
走在路上,有内保的同志领着重飞厂的同志在前面走,高振东看着空装局的同志直乐。
空装局的同志此时处于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之中,一大半是兴奋,自然是因为隐形轰炸机,而其中,却又掺杂了一点点不甘。
这种不甘,自然是来自于洲际轰炸机。
知道现在没法搞,但是却又觉得很可惜,明明有这么好的突防技术在手……
看着他们的样子,高振东实在是于心不忍,这是病,得治。根治是根治不了,不过缓解一下,高振东还是有些办法的。
高振东扯了扯委总工的衣袖,叫住了空装局的同志,又向前面重飞厂的同志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继续往前走。
重飞厂的同志看见手势,加快了脚步,走得飞快,生怕在这里多停留半秒。一看这架势,后面这几位就是有事情要商量。
“振东同志,这是……”难道还要单独开小灶?这可不是振东同志的风格,大家都一样,有啥吃啥。
他猜对了一半,是小灶,但此小灶非彼小灶。
看着面露疑惑的同志们,高振东笑道:“我知道你们对航程有些耿耿于怀,要不我给你们出个主意,至少能让你们把手伸长一点。”
“什么主意?”空装局的同志一脸的惊喜,振东同志还有埋伏呢?想到这里,他马上想起了什么事情来:“难道是正在研制的加油机?”
如果有加油机帮忙,的确是能让轰炸机再前出个1000~2000公里。这和振东同志说的“伸长一点”,在概念上应该大致差不多,毕竟高振东同志的“一点”,和别人的“一点”多多少少有些区别。
高振东摇摇头:“靠加油机不算本事,我的意思是,不论在何种作战半径下,都将轰炸机的打击范围,再延展800~1500公里左右。”
潜艇,高振东伸手了。
陆基导弹,他也伸手了。
那干脆海陆空三位一体,都去蹭蹭。
巡航导弹,启动!又不是没有准备,1500的不一定,800的应该没问题吧?
嗯?这话别说空装局的同志,就连委总工都精神十足,把马上要到嘴的美味扔到了九霄云外。
“延展这么多?难道是什么新式武器?”除了武器,没有别的解释。但是到底是什么武器,同志们不由得犯嘀咕。
什么东西能打这么远?反舰导弹算远了吧?现在也就开始向着100公里上下前进,这还是在高振东找到超视距雷达的路的前提下才开始的。
就算导弹再大一点,重一倍!射程也就200~300公里,再重就不可能了,飞机压根扛不动。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考虑了一种新式武器,能有比较可靠的办法达到这个射程,只是精度可能一般般,精确打击点目标可能够呛,但是如果用于核武器的话……”
没错,高振东就是在想空射巡航导弹的事情。
如果设计得当,这个以b-21为外形蓝本的轰炸机,是有6米以上长度弹仓的潜力的,这也是高振东选择b-21的另外一个原因,弹仓够长,能装。
等到几十年后条件成熟了,也逼急眼了,没准这货能直接装上6米长的电线杆,化身刺客,猎杀对方的预警机也没准。
不过6米长的弹仓,就意味着另外一件事情——它能装得下战斧级别的导弹,而且还不破坏隐身外形,这可真是太有趣了。
高振东的话,让两帮同志瞬间就激动起来。
高振东说可靠,那大概率就真的可靠!
关键点在于,高振东的话里,是这个武器的射程800~1500公里,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不但隐形轰炸机能用,普通轰炸机也不见得就不行。
这样一来,灵活度可就大得多。
而且空装局的同志想得更多,如果隐形轰炸机能在载弹3吨的情况下实现3500公里的打击半径,那加上空中加油机带来的至少1000~2000公里,以及这个武器的800~15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整个欧陆、石油湾、东南亚乃至袋鼠洲,以及旗的北极州都被覆盖在这套体系的打击范围内!一些需要灵活威慑的任务,压根就不用弹道导弹,毕竟那东西贵、少,而且平时的威慑力还不如凌空的轰炸机。
在这种体系下,哪怕是图-16和仿制型那大约2200~2500公里打击半径,都显得眉清目秀起来。毕竟威慑嘛,就要能看得到才行,这时候图-16反倒是比隐形轰炸机管用,大不了只挂一颗,再提升点航程。
至于说精度不大好,这算什么大问题,这个射程上,肯定是先满足胖子和小男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