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星火燎原,顾氏贾文和?(求月票)
——大事迅速便被敲定。
当前的大宋便是如此,以御史台对各地的掌控能力而言,其实顾峻都不需要去与群臣商量,同样也不需要去告知皇帝。
只要他愿意,便可以让一条政令快速在整个大宋铺开。
当然,此举定然会伴随着各种非议。
同样也代表了一道红线。
顾易也不愿意让如今的家族达到这一步。
如果说.在刚刚进入这个游戏之时,他还对那什么所谓的皇帝抱有着一丝丝属于现代人的畅想。
但现在,在经历了千载的岁月之后,他的这种心思其实早就已经没有了。
明君昏君
强国弱国
这千载的岁月以来,他都见过了不知多少。
可毫无意外,它们都消失在了岁月之中。
但顾氏仍然在!
且其所产生的影响仍旧还在持续!
其实光凭着这一点,便已经超越了那个位置。
且不说别人了。
就说刘秀李世民.这几个可以说是以自身立下功勋的皇帝,如今又有多少人去悼念他们?
当然,倒也是会有人去提起他们。
但不同于现代。
能在当前这个时代提起他们的人,往往也只是少部分。
而寻常百姓.就是那些连书都没读过的百姓,是不知道他们的。
但这些人知道顾氏。
知道顾康、知道顾琛、知道这一个个代代相传下来的圣人。
与这些东西相比,皇位什么的自然也便不再重要了。
——局势陡然生变。
随着常平仓相继被人打开用出全力,整天下的局势也是再次发生了改变。
御史台对于地方的掌控太深了!
不仅仅是那些明面之上的御史,同样也包括了各地的顾氏子弟。
自昔年的顾煜开始,整个顾氏自下蔓延到上的政策始终都未曾有过什么改变,而这同样也在帮助着御史台去维持四方的局势!
而这场所谓的混乱。
也随着粮草以及顾氏的再次出现而渐渐土崩瓦解。
没有人想冒着生命危险去作乱。
对于九州的普通百姓而言,从古至今,他们唯一想的就是能够始终看到明天的太阳。
只要给他们留下一点活路,他们都不会去选择造反。
更别说,如今的大宋本就没有走到王朝末年的地步!
即便西夏与辽国之间仍旧在出手散布谣言又能如何?
他们的声望又岂能与顾氏相比?
甭说是大宋的百姓。
就以辽国西夏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都绝对要更加信任顾氏!
因为顾氏曾出过圣人!
泗州城。
此地处于漕运要冲,此番受漕运中断影响尤深。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地所受到的影响可谓是最大,这些时日以来已经出了不少的乱子。
但此时,整个泗州城的气氛却是完全变了。
再也没有了之前那般的凝重,反倒是有了昔年太平盛世的味道。
但很显然有些人是自然不可能会甘心的。
几个穿着宋人服饰,却眉眼间带着几分异域风尘的汉子,混在城南一处热闹的茶肆旁,借着人群的掩护,低声散布着言论。
“唉,这仗不知要打到何时?”
“听说北边辽人骑兵凶悍,杨将军那边打得艰难,粮草消耗巨大。”
“咱们这泗州城的常平仓,还能撑多久?”
“可别到时候,朝廷也无力回天啊”
此话一出,一旁立刻便有人附和道:“这位兄台所言极是!我有个亲戚在衙门当差,听说”
“咳,也只是听说啊,仓里的米,怕是见底了!”
“朝廷这是硬撑着场面呢!”
“顾太傅虽好,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若是平日,这等言论或能引起一番骚动。
然而此刻,围观的百姓们脸上却多是漠然,甚至带着几分鄙夷。
一个须发白的老者,拄着拐杖,冷哼一声:“兀那厮,休在这里胡咧咧!”
“顾圣人家出来的相公,也是你能编排的?”他浑浊的眼睛扫过那两个探子,“老汉我活了七十载,什么风雨没见过?”
“且不说巨鹿的盛况。”
“就说顾瑾相公,打得辽狗西夏崽子不敢抬头!”
“如今顾峻相公坐镇汴京,他会让俺们饿死?”
“笑话!”
不仅仅是一人。
这老者的话音刚刚落下,旁边一个提着菜篮的妇人也啐了一口:“就是!俺家男人还在河上抢修漕河呢!”
“官府日日给足工钱、管饱饭!”
“仓里的粮食不够?”
“俺看是你们这些黑了心肝的,巴不得粮食不够,好从中渔利!”
一个看似读过几天书的年轻人,更是言辞犀利:“尔等小人,只知危言耸听!”
“岂不闻顾氏在,社稷安?”
“顾太傅既然敢开仓平籴,便是心中有底!”
“尔等在此摇唇鼓舌,莫非是西夏、北辽派来的细作,欲乱我大宋民心不成?”
这话一出,周围百姓的目光顿时锐利起来,隐隐将那两个探子围在中间。
“对!看他们鬼鬼祟祟,不像好人!”
“抓起来送官!”
“报官!就说有奸细扰乱民心!”
眼见群情激愤,那两个探子脸色发白,额头冒汗,再不敢多言,慌忙挤出人群,灰溜溜地钻入小巷消失不见。
茶肆掌柜的走出来,对着众人拱拱手:“诸位乡邻,莫要被小人乱了心神!”
“顾太傅自有安排,咱们泗州人,信顾家!”
“都散了吧,该修河的去修河,该做营生的做营生!”
这一幕的种种,在如今大宋各地不断发生。
虽不能将各地的风波全然止住。
但这种人心上的动荡,却在无形之间逐渐散了开去。
当然,顾易自然也明白这一切只是基础!
虽然如今一切都看似在逐渐变好,但这一切也只是浮萍罢了。
若是不能解决漕运之事。
大宋所面临的粮草问题仍旧是足以压垮一切。
陆运所产生的消耗,是不可能弥补的。
至少在当前的这个时代。
这一点,无人可破!
不过好消息是,至少如今的一切在他看来,却仍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此项政策的正式确定。
顾氏所推行的凝灰泥也终是被正式抬到了明面之上。
在经过了一次用于漕运的试验,确定了此物可用之后,整个大宋各地的“工坊区”迅速便被朝廷彻底垄断了起来,用来生产“顾氏凝灰泥”。
一切的一切可谓是环环相扣。
到了如今,大宋各地之间的工坊区其实已经十分成熟了。
无论是其中的工人也好。
亦或是各地相关的种种也罢。
而这就是天然的生产力工厂,朝廷可以丝毫都不费力的去将这些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