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71章 民为邦本,再现文成之功(求月票)

第271章 民为邦本,再现文成之功(求月票)

第271章 民为邦本,再现文成之功(求月票)

整个大宋在这一日顷刻之间便活了过来。

在一众有能之士的帮衬之下,关于整个漕运之事迅速便被定了下来。

——这就是当前的大宋。

顾氏学院所带来的帮助对于这些本就在原本历史之中有着赫赫威名之人更是极大,不仅仅是百家争鸣所引起的思想变迁,同样还有着顾氏学院所改良的处事风格。

这一切对于他们而言,本就是天大的加强!

而这,在根本之上。

本就能对顾氏带来非凡的帮助!

驿马星驰,众志开河。

诏令如雪片般飞出汴京。

通往淮南的官道上,信使背插三根翎羽,鞭策骏马,风驰电掣。

他们携带的不是普通公文,而是盖有枢密院与御史台急印,并由顾峻副署的强制征调令。

沿途州县,地方官接到命令,不敢有丝毫怠慢。

厢军立刻集结,民夫按保甲册征发,地方常平仓的粮米被迅速调出,作为民夫口粮和工程用度,得益于顾氏多年推动的基层治理改革,这种大规模的动员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

数日之内,第一批由工部侍郎亲自带领的水利工匠与工程队伍,便在禁军护卫下抵达了泗州塌陷河段。

眼前景象触目惊心,浑浊的河水裹挟着碎冰和断木,在塌陷处形成巨大的漩涡,数百艘漕船搁浅在上下游,延绵不绝,船夫、兵丁面带忧色,惶惶不安。

但别忘了——

顾氏对于治水一套的钻研本来就未曾断绝过。

且对于这种事,可从来都不只是顾氏子弟参与其中,包括巨鹿的百姓,乃至于整个河北进而整个九州的有能之士,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被顾氏不断的引入其中。

其实这也是顾易昔年所定下的人才引进策略,一个家族的人才自是不可能比得过整个世界。

这是顾易当初便已经想好的问题。

这同样也是他建立顾氏书院,同样把巨鹿打造成圣地的根本原因之一。

就是要集天下之才,加强九州进而加强顾氏!

大宋如今能有如此发达的漕运网,其实也和此事息息相关。

而如今在这种情况之下,优势更是能够尽然展现出来。

这一次,顾氏无需如同昔年顾康治水时那般,还要切身实地的前往每一段来进行考核。

只需要让一个个家族人才倾巢而出。

各自前往某处。

随即作图绘画,并根据一个个相关人才的想法进行汇总,进而进行实操。

这一切在御史台的配合之下。

都显得极为迅速。

同时间,四方边军亦是相继而动。

其实此事要论之根本的话,倒也无需那么心急,毕竟大宋这些年来还是有些底蕴的,纵使漕运断绝,就凭着各地的粮仓也可以撑得住一两年的时间。

但事关国家根本,这一两年的时间自然是不够看!

四方相继而动。

甚至就连顾峻自己都凭借着当朝太傅与顾氏家主的名头在整个京中开始行动了起来,以安天下人心!

与此同时,西夏。

兴庆府。

皇宫大殿内,气氛相较于李元昊时代,少了几分锐意进取的扩张性,却多了几分守成与审慎下的蠢蠢欲动。

李谅祚年幼即位,虽已开始亲政,但国事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母族没藏氏及其权臣舅父没藏讹庞的辅佐。

此刻,身居国相之位的没藏讹庞正站在御阶之下,向年轻气盛、急于证明自己的李谅祚禀报。

“陛下,”没藏讹庞声音沉稳,带着老练政客的算计,“宋人汴河漕运中断已确认无疑。其边境粮草转运虽未完全停滞,但陆路效率低下,各边军寨堡已有紧缩粮秣的迹象。”

“此确是天赐我大夏的良机。”

闻言,一旁的仁多保忠等人立刻点了点头,洪声道:“国相所言极是!”

“宋人如今内忧外患,顾峻老儿远在汴京,鞭长莫及!”

“陛下,臣请命,率铁鹞子与步跋子出横山,先掠其边堡,劫其粮队,必能大获全胜,以振国威!”

殿内一些少壮派将领纷纷附和,他们渴望像先帝李元昊时代那样建功立业。

如今西夏所有人对于顾氏的态度已经完全变了。

这其中自然是有着李元昊的功劳。

他不同于李德明,虽然因为先后的经历对顾氏同样也产生了一些阴影,但他更加明白此举绝对要抹平下去,如若不然的话西夏将永无翻身之地。

也正是因为如此。

自李元昊登基之后,他便刻意的想要一点点抹平顾氏在西夏百姓心中的影响。

而再加上他后续屡屡扩张有功。

自是助长了此计划的成功。

这也致使如今西夏的这些将领已然没有了当初李德明时期那种对顾氏的敬畏感。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便是如此!

顾氏,确实已经许久未曾拔刀了。

殿内少壮派将领的请战之声,让年轻的李谅祚血脉贲张,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如父皇般开疆拓土、威震宋夏的英姿。

他几乎下意识的便要点头。

但就在这时,国相没藏讹庞却是直接打断了他:“陛下,诸位将军求战之心,老臣感同身受。”

没藏讹庞缓缓开口,声音压过了殿内的激昂,“然则,宋军西军种家、折家等部,皆百战之师,壁垒森严。”

“顾氏虽久未直接挥师,然其经营边务、改良军械、灌输战法,影响无处不在。”

“我军若独力强攻,纵能破其边堡,劫掠些许粮草,亦必遭其精锐反噬,伤亡恐难预料。”

他话锋一转,将目光投向北方:“况且,陛下可曾想过,若我大夏与宋军拼得两败俱伤,那北方的辽国,会作何想?”

“耶律宗真会坐视我大夏壮大,或是甘心只作壁上观吗?”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了几分。

辽夏关系向来微妙,既有联合抗宋的需要,更有彼此提防、甚至背后捅刀的可能。

李元昊时代能周旋其间,靠的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外交手腕,如今的西夏,尚不具备独自应对两国压力的绝对实力。

李谅祚眉头微蹙,他虽年轻,却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那以国相之见,该当如何?”

没藏讹庞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陛下,当遣能言善辩之使,携重礼与国书,密赴辽国中京。”

“向辽主耶律宗真陈明利害,宋人漕运中断,内部空虚,此乃我两家共分之天赐良机!”

“提议两国结盟,约定时日,同时发兵攻宋。”

“我大夏兵出横山,直指鄜延、环庆;辽国铁骑南下,猛攻燕云。”

“使宋人首尾难顾,防线必溃!事成之后,燕云之地归辽,陕西、陇右归我大夏。”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道:“唯有将辽国拉下水,共同承担风险,分享利益,方能确保我大夏在此战中既能攫取实利,又可免遭辽国背后算计。”

“此乃万全之策!”

——三国峥嵘,便是如此。

纵使之前有着再怎么多的仇怨,但当那一代亲经仇恨之人去世之后,在这滚滚大势之前,一切的仇恨便已经不值得一提了。

如今的夏辽两国之间,都属于弱者。

而弱者便会不由自主的联合起来,抵抗强者。

而李谅祚仔细思量了片刻,也终是微微点了点头:“好!就依国相之言!”

“立刻选派得力使臣,秘密出使辽国!务必促成夏辽联盟!”

辽国,中京。

耶律宗真也早已从自己的情报渠道得知了宋国漕运的困境。

他召集北院枢密使萧惠等心腹重臣商议。

“西夏使臣即将到来,意在结盟攻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耶律宗真问道,手指轻轻敲打着御座扶手。

萧惠沉吟道:“陛下,西夏新主年幼,国政操于没藏讹庞之手。”

“此人非李元昊,野心有余而魄力或显不足,且更为注重实际利益。”

“其结盟之请,无非是想借我大辽之力牵制宋军主力,他们好趁虚而入,在西线捞取好处。”

“其心可诛,其诚意有待商榷。”

另一位大臣则道:“萧枢密所言固然在理。”

“然则,宋人内乱确是天赐良机。”

“若能趁此机会夺取河东,我大辽国力必将大增。”

“若拒绝西夏,其独自在西线得手,实力膨胀,将来恐更难制衡。”

“不如暂且应下,约定共同进退,待瓜分宋土之后,再凭借实力与西夏周旋不迟。”

耶律宗真权衡利弊,他对宋朝的富庶早已垂涎三尺,开疆拓土的诱惑实在太大。

最终,贪婪与对战略机遇的把握占据了上风。

“回复西夏使者,”耶律宗真下定了决心,“朕原则上同意结盟。”

“令其派能主事之重臣前来,详细商议出兵规模、具体日期、进军路线及战后疆界划分!”

“同时,密令南京道诸军,加紧备战,粮秣器械务必充足!”

“只待盟约细则商定,便与西夏同时发兵,共击南朝!”

一众臣子皆是默默的点了点头。

所有人都对此事心知肚明。

如今天下,宋强、辽夏弱,他们是不可能放过任何削弱大宋的契机的。

大家都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谁又能看不出来,光凭着此时还不足以一举覆灭整个大宋?

但这件事,本身就没有丝毫可以回转的地步!

无路如何他们都必须要动手!

更别说对于辽国而言,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直都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遮天:我为荒古第一帝 这是我们的战锤之旅 钓鱼佬的重生日常 极品驸马 Hello,男神大人 无尽神域 斗罗:命运的双生 斗罗:我生物学者,觉醒器武魂? 吞噬:交易未来,抽象成神! 斗罗龙王:我的攻略系统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