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行业震动(1w)(求月票)
一万小定!
你吹牛逼!
作为比亚迪的掌门人,作为造车的前辈,作为新能源的探索者,王川福保持了最基本的风范,没有把自己心里涌出的第一反应说出来。
比亚迪是兼顾传统和新能源的车企,最是明白行业里的弯弯绕绕,不少车企都是通过订单数量的统计来营造市场热度,像这次听到网传的“小定”,有的就是经销商为提前备货而向主机厂提交的批发订单,这一类的不仅提交小定,为了抢占热门车型的配额还提交不退的大定。
反正,热度先上来,后续趋势怎么走是后面的事。
比亚迪上个月发布“唐”的时候也搞过热度,是在21日凌晨5点42分通过自家平台启动限量100台的预售,通稿标题则是“12分钟售罄100台的行业震撼”,而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时间是为了凸显“542”战略。
可是,可是,碳硅集团是宣称的直营啊。
这订单里面肯定就没有经销商的压货。
王川福舔了舔嘴唇,脑海里闪过诸多念头,最终在沉默过后带着难以置信的委婉:“俞总,你们,你们的门店是20家?”
他迅速的凭借行业经验抓住了疑似的问题。
碳硅的数据很好算,因为只有4天,如果小定1万,单天单店的平均小定数字就是125单。
这是一个很夸张的数字。
因为,不是所有到店的人都会百分百转化为小定客户,假设小定转化比例是行业里极高极高的30%,也就需要至少416组进店客户。
比亚迪自家的进店客户在周末能达到一天30组左右。
碳硅能做到比亚迪的14倍???
“嗯,是啊,就20家,门店压力太大了,我们又在长三角这边新搞了10家用来转化客户。”俞兴没想到那么多,只是分享经验,“我们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引流效果相当好,官网和app的线上反馈也很不错,王总,你们后面也可以试试线上的渠道。”
王川福再次沉默了。
嗯?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
这触及到比亚迪的知识盲区了。
这个引流效果相当好是怎么个好法啊?
他的喉头上下滑动,思绪确实被对方的成绩和话给打乱了。
俞兴继续分享经验:“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确实不一样,抖音这次帮碳硅搞了推流,广告效果十分不错,哦对,我今天开会的时候才明确门店的这一点,一线城市要搞核心店,二三线城市做标准店。”
王川福听着俞总的语气,感觉是挺真诚的经验分享,莫名的也想和对方分享分享经验,再度打破沉默:“俞总,恭喜,恭喜你们的开门红,小定过万,牛逼啊,俞总,一定要注意产能的跟进啊,我们去年做‘秦dm’,单月订单做到8000辆,但是电池产能出现了限制,单月只能交800辆,交付周期搞到半年,市场热度都给搞没了。”
比亚迪去年5月的秦拿到8000单,但全年累计销量只有1.47万辆,月均1100辆,产能出现严重的限制。
俞兴笑道:“王总这点提醒的对,我们傍晚的会议就是在聊产能的问题。”
王川福控制自己的吸气声,忽然觉得没什么话想说了,要么是对面吹牛逼,要么是对面太牛逼,两种情况都需要消化。
但他没法这么生硬的结束通话,便找了最后一个话题:“俞总,我定了一辆九州,还是max版的,记得早点给我发货。”
“王总,还是你眼光好,搜狐的张朝阳张总,他昨天催我发货,我一看,他居然定的是pro版,我靠,我让他转定一辆max的,我们顶配受到的欢迎力度很大,大定比例超过20%了。”俞兴感慨道,“用户也是真懂我们的用料啊。”
碳硅第一天的大定有3成是顶配max版,随着订单总量的进一步增加,这个比例下滑到2成,但也远超预料,所以,顶配的排产反而慢一些的需要2-4周。
王川福在一通电话里陷入第三次的沉默。
没记错的话,顶配max是38.58万的吧,去掉补贴和小定现金优惠,落地也得32.68万,这就是实打实的跨过30万的门槛了,还不像pro版落地不到29万。
王川福把手机拿到眼前看了看,随后才放回到耳边:“俞总,恭喜,我们要向你学习,国内新能源未来可期。”
“相互学习。”俞兴笑道,“我绝对相信这一点,这是产业革新的序幕。”
王川福最后再度恭喜,随即挂断电话,摘下了眼镜,显得有些茫然。
办公室里的通话环境很安静,但只能听到电话另一端小部分的声音。
三位撺掇老板的副总裁瞧着他的反应,面面相觑,“过万”的信息是听到的,后面则断断续续,但王总三度的沉默显得震耳欲聋。
不至于真就相信了吧?
副总裁宿飞鹏说道:“碳硅九成九的是在搞热度啊,不管怎么样,先搞出来订单量,有了能够宣传的点,后面不管是生产线有问题,还是供应商有限制,都能解释。”
另一位副总裁严叔宁刚才听到老板在电话这端的话,也琢磨道:“过万的小定,按这口吻肯定是1万刚出头,就算作1万,碳硅集团压根没那么大的承载能力啊,俞总吹牛不打草稿。”
王川福揉了揉脸,没有给出判断,看向最后一位没说话的副总高锦川,问道:“老高,你觉得呢?”
高锦川有些犹豫:“按理说,这个数字是不太可能,新车上市搞点离谱的东西也能理解,但这个30万级别的车,这样的订单,太离谱了反而……”
太过离谱反而让他将信将疑了。
王川福拿俞总的话来问:“俞总说一线核心商圈门店的引流效果极好极好,你们怎么看?”
三个人同时沉默,比亚迪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片刻之后,宿飞鹏摇头道:“就算极好,好到bba核心商圈门店的那种程度,我又不是没从旁边走过,也不至于到那种程度,不对,不太对,这不符合常规啊。”
这话略显心酸,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王川福往椅子上一靠,感叹道:“常规常规,新能源的车本身不就是在打破行业过去的常规吗?”
比亚迪今年重推“542”战略,又以“唐”的上市作为中心,会在年中开展“唐战番邦”挑战赛,主要内容是0-200米加速和越野挑战,而在13年“秦”上市的时候就举办过“秦战列国”擂台赛,那时候比的是0-400米加速。
这就是在彰显新能源车在性能上对常规的打破。
只是,这种活动在圈内没搞成大新闻,还招来了外资高管的冷嘲热讽——“跑得快又不是卖得掉”。
如果碳硅集团新车过万的订单没有水分,不,应该说,没有太大水分,这无疑就是在“卖得掉”上面打破常规了。
王川福又想起俞总之前来鹏城的交流,想起他当时“比亚迪的总部在鹏城却没有座椅通风”的故作费解。
他摇摇头:“客户需求是需要重视的,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多下功夫,俞总上次过来,说要把补贴当作抓手,现在看,他要赌赢一半了。”
宿飞鹏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内饰搞起来还不简单吗?”
王川福皱了皱眉:“唐为什么一开始不上座椅通风?价位上来了,我看一些成本确实没必要太省,碳硅把800v降到400v,这个决策也确实更适应如今的市场。”
宿飞鹏心里满是对九州订单的疑问,听到老板这么说,又嘀咕了一句:“我们800v是技术路线。”
“碳硅的那个一体化压铸不是技术吗?那个一体化压铸衍生出来的免热处理铝合金不是技术吗?”王川福眉头更紧,“碳硅不是没有技术,客户需求和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宿飞鹏,你得好好想想。”
宿飞鹏没想到老板直接这么帮碳硅说话,顿时尴尬起来。
“王总,这个不能怪老宿,谁听了都得心里犯嘀咕啊。”将信将疑的高锦川出声帮忙解围,又打趣道,“碳硅的订单真实性还没确定呢,王总,我看你现在快成‘州吹’了,你现在就很相信俞总的话吗?”
他没和俞兴接触过,对方上次来鹏城那次因为出差也没打过照面,只在别人嘴里和新闻里了解这位,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阿里的马总都说俞总是待人以诚,我感觉他电话里说话还是很有诚意的。”王川福这么说着,又揉了揉脸,忽然笑了笑,“哎,大俞总的诚意有点伤害到我了。”
办公室里一时无言。
王川福点了一支烟,抽了半根之后给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夸张,但线下门店的问题是能缓解的,我倾向于相信俞总那边的订单数量。”
三位副总再次面面相觑,老板这么判断,也许大概就是真的吧。
严叔宁想着临港这边的车型定位,喃喃道:“这样火爆的订单,碳硅集团是要爆炸啊……”
高锦川摇头道:“爆不得,它也是磷酸铁锂。”
严叔宁白了一眼:“你……你这不好笑。”
王川福的一支烟抽完,复杂的情绪也缓和了,转而考虑这件事对于整个行业的意义,说道:“碳硅的车如果能持续热卖,这确实是产业革新的序幕,中高端如能立起来,国内的新能源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是好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当‘州吹’也无妨。”
他说完这句又落在自家业务上面:“腾势那种探索是可以更用功夫的。”
比亚迪在品牌定位上是有劣势的,但在2010年就和奔驰探讨合作并在次年成立各占50%股份的“腾势”,目标正是高端新能源汽车。
这桩合作里,比亚迪负责三电系统,奔驰则负责整车设计与制造,去年已经推出面向市场的腾势400。
比亚迪对腾势的期望是比较高的,去年的鹏城首任车主交车仪式是王川福和戴姆勒董事唐仕凯一起出席交车——这位车主是时任华为终端bg董事长的余承东。
只是,腾势在市场里被认为既不奔驰,也不比亚迪,今年定了3000辆的销售目标,从上个月的完成数字来看恐怕是很难达成。
王川福对于首款腾势车型的设计是有意见的,但两者合作的模式早就确定是由奔驰负责这些方面,也只能无可奈何。
他现在听到“九州”的热销,再看腾势便觉得,或许没有奔驰,也未必不行。
三位副总裁听到这话便各有心思,腾势的投入是相当大的,如果出现变化,未必不是一个更好的担子。
碳硅如果能成,那就证明国内高端市场完全可以做成,那么,腾势为什么不能成?
办公室里烟雾缭绕,惊愕、疑问、震惊交织在四人心头。
……
二月的最后一周,碳硅集团明确了当前阶段的两条首要原则。
保转化,保交付。
自发布会首日的数据出炉以来,管理层就意识到一线门店将会承受的巨大压力,因为,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旦无法顺利消化,市场热情会很快冷却。
所以,如何保转化就成了首要的事情,先有转化,才能有不断的交付。
碳硅集团是在第三天按照行业经验启动的“直达”活动,通过小定来分批联系潜在客户,然后大巴车一辆辆的拉来临港工厂,而在申城以为则是围绕仓储物流中心启动临时网点。
不过,这个应对只在半天之后就进一步得到优化。
俞兴在楼上办公室瞧见大巴车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虽然这种大巴车拉一批人的效率看起来很高,但即便配备了车上的员工也难以把中途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
反正都是拉来临港,不如直接把一辆辆“九州”派出去,这样在来到临港的途中就能直接获得试乘体验,包括副驾与后排的娱乐屏都可以播放车型的配置讲解。
一辆大巴车能一次性拉来五六十人,一辆“九州”去掉驾驶员和讲解员工,只能拉四个人,但碳硅集团就是车多。
前者只是单纯的运输,后者则可以视为一次比较完整的转化活动。
而且,副驾、后排的乘坐体验本身便会是优势点的展现。
“九州”是一辆六座中大型suv,愿意考虑这种车型实际上就是完成一次普遍的筛选,他们更在意多人出行场景,也就更在意家庭成员的乘坐体验,而不是自己的驾驶体验。
由此而来的小定客户便是更进一步的筛选转化。
所以,乘坐“九州”前往临港虽然人数效率上降低,但这个过程就是在把车型优势与他们需求结合在一起。
俞兴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和负责销售工作的蔡俊辉、贾启东讨论,立即便被确定为更新的解决方案,临时抽调公司里的新进员工来充当“开车”与“陪车”角色,算是一次轮岗。
大家把它命名为“蚂蚁搬家”。
碳硅集团是一家新车企,流程没那么死板,迅速更改方案并试验后便立即认为这种把转化放在路上的效果更为出色。
全国一共20家门店,原本一家平均需要处理125组小定用户,现在则是前端门店、中端九州、后端临港或者仓储来共同消化特殊时期的客流压力。
这种压力会随着上市热度与新门店的建设在3月中下旬获得缓解。
当然了,压力太大需要处理,压力太小也会让人担忧。
申城市场因为存在牌照因素,因为牌照价值,它是碳硅集团在全国市场里反响第一的城市。
所以,碳硅集团会参加4月22日至29日举办的申城国际车展,结合“九州”上市所带来的反响,预计将会再度提高一波销售的热度,届时便就有更多消化的基础与经验。
2月26日,俞兴又过了一把在碳硅总部临时充当讲解的销售瘾,刚返回办公室就接到了朱泽辉主任的电话。
朱主任同样十分关心碳硅集团,但对网传数据的反应明显慢了两拍,这通电话便是询问具体的情况。
俞兴这次就没谈小定的数字,而是告诉对方“九州”截止到目前为止的交付量。
五天时间,碳硅集团交付了713辆九州。
从小定到大定,因为大定存在72小时的锁单时间,所以,实际交付相较于大小定的增长是存在滞后的。
“713??”朱泽辉听到数字后明明听明白却又追问道,“什么?俞总,我没听清,你再说一遍!”
俞兴一字一顿的说道:“主任,我是说,我们到今天为止已经交付了713辆九州汽车,其中有534辆pro版,有179辆max版,申城这边是交了257辆,占了3成多,不愧是咱们的大本营。”
朱泽辉像是从嗓子眼里发出的声音:“呃,呃,呃……”
俞兴真怕对方在办公室里噎住了。
“这才几天啊?这……”朱泽辉陷入巨大的震惊与困惑,“你,你上次不是说‘还不错’吗?这是还不错吗?!”
俞兴确认道:“是啊,还不错。”
朱泽辉再次追问:“不是,我认为你上次的‘还不错’是一个月能卖到1000来辆……”
俞兴吹捧道:“主任高见,后面几天再交交,我们二月确实只能卖1000来辆。”
二月只要28天,眼看就要结束了,三月第一天是周日,正好可以发销量周榜。
朱泽辉安静了。
他上次和关心碳硅集团的市里领导说了,碳硅集团一个月卖一千辆就是成绩合格,现在……现在这特么,这特么的以后你来当临港的主任啊?
朱泽辉迅速从巨大惊喜中平缓下来,谨慎的问道:“俞总,我和你是一起看着碳硅集团从无到有的,我对碳硅集团也是绝对的支持,你们现在这个情况能不能持续?下个月会怎么样?领导问起来,你觉得……怎么是合适的?”
他现在感觉隔壁的碳硅集团完全失真了,本能怀疑数据真伪,但别的数据可以造假,这实际交车必然是水分很少,713辆只是用百计算,可是,这已经卖出去2亿多的营收了!
这就是30万价位的车啊!
俞兴轻巧的说道:“不知道啊,我肯定希望继续卖得好,可是,也说不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