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忙里偷闲饮杯茶去,苦中寻乐拿碗酒来
开篇词:
古邑襄阳,新茶初沸,柱上留联。为名忙利碌,心疲神倦,偷闲片刻,茶韵绵绵。装卸工人,偶然经过,妙对佳联众口传。诗翁讶,此中藏哲理,苦乐相牵。黄牛白酒桌前,谈笑里、人生苦乐全。看茶楼热闹,文人墨客,寻常百姓,共话婵娟。一碗清汤,几杯浊酒,道尽人间冷暖篇。心舒畅,且将烦恼事,抛却云边。
【诗翁话联】
襄阳古城,一家新茶楼在市井间热闹开张,成为了文人墨客和市民们的新去处。为了吸引顾客,店老板在店门的右侧柱子上贴出了一副引人注目的上联: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然而下联的位置,却始终空着,静候佳句。
这上联很快便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目光。他们纷纷驻足品味,试图对出与上联相契合的下联,却始终无人能成。于是,这根柱子便孤独地空着,仿佛在等待着某位有缘人的到来。
一日,诗翁旅梦恰好路过茶楼,看到上联后,苦思冥想,却始终未能有所得。
就在这时,一位装卸工人走进了茶楼。他穿着一身工作服,脸上布满了汗水和尘土,显然是刚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他点了一碗牛肉面和一碗黄酒,坐在门前的凳子上准备享受这难得的片刻闲暇。面香四溢,酒香扑鼻,工人吃得津津有味。
吃着吃着,他无意间抬头看到了那根柱子上的上联。他微微一愣,放下碗筷,站起身来,大声地念出了下联: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碗酒来”。
这下联与上联完美契合,如清泉流过,令人心旷神怡。
诗翁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这位普通的工人竟然能对出如此工整、意境相谐的下联。他连忙走过去向工人讨教对联的奥妙。
然而,这位工人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他挠了挠头说:“我哪懂什么对联啊,这只不过是我平时生活的感受,一不小心顺口说来而已。”说完他笑了笑便转身离去了,留下满堂喝彩的观众和一脸惊愕的诗翁。
诗翁站在那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反复品味着这对联的意境和韵味,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这对联虽然语言直白、朴素无华,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从生活中自然流露出的智慧,让他对这位普通的工人充满了敬意。
从那以后,这副对联便成为了襄阳城的一道风景,茶楼的生意也因此更加兴隆。而那位普通的工人则因为他的智慧和才华被传诵一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民间高手。诗翁也将这对联的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这对联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乐观态度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闲适和快乐。
【墨韵悟联】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碗酒来。
此联是典型的多分句式对联,直白朴素却字字珠玑,对仗十分工整。
它以日常口语表达,不加修饰地展现了人生的真谛: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或困苦,我们都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闲适和快乐。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其实,生活本就如这副对联所言,充满了忙碌与困苦,但也同样充满了闲适与快乐。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寻找,那份美好便始终在我们身边,不曾离去。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上联从人们日常忙碌的生活状态切入,指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为名为利而奔波的普遍现象。然而,在忙碌之余,人们也应该学会“忙里偷闲”,给自己一刻的宁静与放松,享受一杯茶的宁静时光。这既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方式,也是对快节奏生活的温柔抵抗。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碗酒来”,下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另一面——劳苦。无论是劳心还是劳力,生活总免不了各种艰辛和挑战。然而,这副对联鼓励我们在苦难中寻找乐趣,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易。一碗酒,或许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它可以慰藉心灵,让我们在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滋味。
多分句式对联:
是指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对联形式。每个分句可表达完整意思,但整体上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能够承载更丰富的内容和意义。
襄阳:
汉水之滨的璀璨明珠,自古便是人才辈出之地。卞和以玉石鉴赏闻名,发现和氏璧,传为佳话。宋玉之辞赋,文采斐然,传颂千古。三国时,诸葛亮智勇双全,“隆中对”奠定蜀汉基石。庞统之才智,与卧龙齐名,令人称奇。西晋羊祜、杜预,一文一武,铸就襄阳的辉煌。唐代皮日休、孟浩然,以诗会友,留下无数佳篇。北宋米芾,书法独步,南宋李曾伯,坚守襄阳,誓死抗敌。这些英才,以卓越的才华和勇气,共同铸就了襄阳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采。他们的事迹,激励后人,传承千年。
【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多分句式对联”?
2、欢迎您对本作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期待您的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