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师兄若有所思道:“若不合法呢?”
潘筠:“听说道录司正在加强对天下僧道的管理,因为贫道的缘故,近来出来做事的道士很多,连带着很多和尚尼姑都出山了,甚至有隐世之人,为免这些人争斗伤到百姓,或为钱财坑害百姓,道录司正在和天师府、僧录司和护国寺一起商量加强管理的办法。”
潘筠冲他们露出牙齿:“你只管去,事情要是摊派到我头上,我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对方打了一个寒颤,义正言辞道:“贫道是龙虎山学宫的杰出毕业生,岂能因小利而失大义?国师放心,不仅我不会去做这种事,我还会看紧师弟师妹们,决不允许身边的人出现这样的事。”
潘筠满意的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我果然没看错师兄,那这里就交给师兄了,报上来的物品一定要严格审核,绝对不放过一件,但也绝对不滥发奖励。”
李向道沉痛的道:“我知道,国师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潘筠的钱的确不是大风刮来的,却是台风刮回来的。
钦天监预计,六月二十一开始,浙江、南直隶一带有可能有台风登陆。
潘筠夜观天象,算了半天后圈了两块地方,其中一块就是宁波。
因为去年江南便遭遇大风,今年孙原贞得到消息后早早便开始准备。
而潘筠之所以急着出去,也是因为,今天都六月初五了,倭国那边的运银船还没消息。
她决定亲自过去看看。
潘筠当天晚上出发,六月初六下午就到了温泉津町港。
她趴在锅沿往下看,就看见港口上热火朝天,大家正在搬运货物。
潘筠略一挑眉。
潘小黑道:“你来得还真巧,正遇到他们要开拔。”
潘筠扫过海港内外停靠的船,若有所思:“怎么这么多船聚在这里?”
温泉津町港只是个小港口,按说不应该来这么多海船的。
潘筠飞过去,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落下,换了一身衣服,戴上帷帽后背上自己的剑才走出去。
这副打扮是大明江湖侠女在倭国的最常打扮,头戴帷帽,窄袖,利落又漂亮,背后或手上持剑,倭国的浪人看见了便会退避三舍。
也因此,近来倭国女子也开始学起明朝侠女的打扮,唐风向明风移动。
甚至连走路也开始学起来,只要走路学得好,没人分得出她们是倭人还是汉人女子,浪人就会离她们很远,倒不失为保护自己的办法。
潘筠一走进镇子,两边的摊贩和商户都热情的向她招手,走过的人也向她报以微笑,大家面上都很友好。
潘筠也看得出来,他们的友好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脸上的笑容不作假。
她直接走到港口边,目光一扫,很快就找到要找的人。
妙和板着小脸坐在凳子上,正在啪啪啪的打算盘,旁边站着一个身着短衫短裤的倭人,正弓着腰用倭语道:“我们可以按时搬完的。”
妙和不悦的用倭语回道:“昨天你就是这么说的,结果就因为你们耽误了,所以我们今天才不能按时发船。”
倭人弓着腰道歉道:“昨天突然来了很多船,人手不够,我非常的抱歉,所以我连夜叫来了很多人,您看,他们今天都很用功,还请您继续用他们,不然,他们就要白来一趟了。”
妙和有些生气,但目光扫过他身后站着的那些人,身上一样是短衫短裤,有的甚至连短衫都没有,只有短裤,光着脚,脚上还都是泥土,应该是连夜从村庄赶过来的。
她到底心软,哼了一声,还是点头让他们去搬货了。
潘筠笑了一声。
妙和听见这熟悉的笑声,猛地抬头,看见草棚外盈盈立着一人,即便她带着帷帽看不清脸,她还是猛地一下跳起来,一脸激动。
潘筠抬起食指嘘了一声,妙和便按捺住兴奋,一脸骄矜的问她:“你是谁呀,有何贵干?”
潘筠笑道:“路过贵宝地,求一碗水喝。”
妙和立即让人去倒水。
下属:……桌上明明有水。
不过他还是拎着茶壶下去,又接了一壶开水上来。
妙和将她拉到身边坐下,左右张望,小声问道:“小师叔,潘小黑呢?”
“倭国人都知道我身边跟着一只黑猫,所以我让它躲起来了。”
妙和不解:“为何要隐藏身份?”
潘筠:“我现在是国师了,有了官方的身份,就不好随便进出倭国,对了,王璁他们几个呢?”
妙和:“大师兄他们打架去了。”
潘筠挑眉:“打架?”
“是啊,大内氏要抢另一个海港,前天打起来了,大师兄就带着人过去支援了。”
潘筠喃喃:“难怪这里有这么多海船。”
“是啊,全是从那边过来的,还有好几艘朝鲜的海船呢,”妙和道:“你不知道,益田家高兴坏了,恨不得他们一直打。”
潘筠笑问:“之前倭国兴战,这里怎么样?”
“是有几批人进攻大森乡,不过,益田家族没有参与其中,虽然他们没出人手,却卖给我们不少消息,陶千户说,他很有自知之明,即便怀疑大森乡里的确有银矿,也确定我大明会赢。”
“大明既然会赢,他就不可能从我们手上抢走银山,还不如专心发展港口和海贸。”
潘筠笑着点头:“陶千户说的不错,益田信太一直是个聪明人,很识时务。”
她喜欢和识时务的人合作。
潘筠将凉下来的茶喝完,问道:“现在架打完了吗?”
妙和摇头:“不知道,没消息回来,但我想应该打完了吧,大师兄召集了很多武林侠士过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