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媒体们不约而同的宣传和炒作小吉伯特担任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监制的事情。
同时也提到了《小太阳》这部片子,一时间在视频网站上无人问津的《小太阳》播放量大涨。
看着画面虽然很古老,而且还是儿童科幻片,但从内容上来说在那个年代无疑是超前的。
但很大一部分人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就算让小吉伯特亲自执导,影片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是正常的,在一切都没做出来之前,抱着怀疑的态度是合理的。
当初环球影业也不相信一个二十一岁的小伙能拍出《鲨滩》,后面也不相信这个小伙子能持续成功,于是他们成功错过了一个世界级的大导演。
人往往会因为之前的经验来判断一些事情,但能做成事情的人,往往会跳脱出经验主义。
对于华语电影来说,科幻电影是陌生的领域。
郭凡此前虽然算执导过一部科幻片,但那是在好莱坞的科幻体系和框架下。华语电影在这方面的基础,基本等于零。
《流浪地球》的项目筹备会小吉伯特也参与了,他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实说,华语电影的工业基础等于没有。
如果想要做成这件事,估计得四五年的功夫。”
大家都知道小吉伯特几乎是一年一部电影的速度来制作的,但那是依托在好莱坞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下办到的。
网上就有人说,如果小吉伯特成为一个华语电影导演,依然有那些奇思妙想,但他一部都拍不出来。
最终小吉伯特还是会成为一个一流的导演,但不会有如今的国际知名度了。
这句话是事实,所以小吉伯特也说道:“对你们来说,最难的其实不是如何完成一部电影,而是如何完成从小作坊到工厂的转变。
如果拍了一部电影,没有完成这样的变化,那等于这部电影白白拍摄。”
有中影的领导就问了:“那假设我们做到了呢?”
“做到了一次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能次次做到。”
小吉伯特说道:“市场,一个规模足够大的市场是关键。如果没有这个市场去养活从业者,最后的结局依然是白干。
有了足够的市场容量,还得有大量的作品的诞生。
想想你们国内的电影公司,大部分一听到科幻电影,是不是会本能的拒绝?”
大家一想也是,如今是大流量时代,什么是大流量时代?那就是一切向流量看齐。
如果能轻轻松松的发财,谁还会费劲巴拉的做那么多复杂的工作?
小吉伯特继续说道:“这也是我在这几年内依然不看好华语科幻电影的原因,所以《流浪地球》不能失败。
这部电影失败了,想要再来就很困难了。”
想想前世《流浪地球》取得了成功,结果转头就来了一部《尚海堡垒》,把观众雷得外焦里嫩。
在《尚海堡垒》大失败的前提下,就是依然没有新的科幻电影出来,偶然有一部《独行月球》都已经是不错的作品了。
直到《流浪地球2》,但《流浪地球2》坏就坏在受众问题,不是合家欢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