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到处都有碰瓷的
或许是最近电影市场上各种严肃作品有些多,突然间冒出来一个喜剧风格的科幻电影,还是很受欢迎的。
午夜场的票房不算出色,《火星救援》拿到了1123万美元的票房。
不过在观众口碑方面不错,影迷们给出了高度好评。
“马特·达蒙不当特工去火星种土豆。”
“有没有一种可能,杰森·伯恩为了躲避cia的抓捕,躲到了火星上。”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当然也有正经的评论:
“这部电影为什么是近几年科幻片最让我喜欢的,是因为它是那么的积极乐观又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很多科幻片是很棒,但只有《火星救援》是最正剧的喜剧。
不高深,很平易近人,也不讲大道理,没有太多强制的价值观灌输,马特·达蒙的演技一流。
有两个段落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他刚刚与nasa取得联系后,跟观众探讨应该摆什么样的pose,然后竖大拇指傻笑的样子。
一段是他坐上升空器,泪流满脸说go的样子。
在一个孤独的星球上,即使在失去与地球的联系,在土豆种植区被炸毁,在地面火箭发射失败的时候。
他一直没有失去信心,这种永远都乐观的生活态度很让人鼓舞。”
还有影迷说道:“电影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唯一的敌人不是另一方的人类,而是整个火星和宇宙深空。
站在另一边的是放下前嫌联合起来的各方人类,打了一场极难但最终成功的史诗级pve。”
然后底下有影迷留言道:“伙计,看到这条评论我泪目了。相比如今矛盾重重的各国,电影里那样美好的世界似乎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了。”
确实,不少影迷都觉得影片在科学依据方面做得都很好,唯一科幻的地方就是中美合作。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也是创作者寄托了美好的希望。
在高口碑的加持下,加上小吉伯特和马特·达蒙等人的票房号召力,影片在北美首周拿到了9487万美元的票房,为暑期档开了一个好头。
《火星救援》这种影片比不上那些传统的续集电影大作,首周票房虽然没有破亿,但也足够让人惊喜了。
有媒体评论说,如果这部电影不是小吉伯特执导,根本到不了这么高的票房。
确实,小吉伯特的的票房号召力也是吸引更多人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不过影片里和中国航天局合作的那一幕,却被一些媒体批评。
《华盛顿邮报》就指责小吉伯特讨好中国:“一个美国宇航员,居然需要找中国来拯救,这对美国的航天事业来说,是一种侮辱。”
写这篇文章的记者估计不会想到,十几年后有两位宇航员在天上挂了快一年才被救下来,而且还是私营企业救下来的。
不过这不影响一部分媒体就这个问题对小吉伯特展开各种口诛笔伐,试图抹黑和影响这部电影,造成口碑影响。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不少人都被带了节奏。
不过小吉伯特方面也有应对方案,就在影片进入次周的周一早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了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发,以及火星移民计划。
之后《洛杉矶时报》作为小吉伯特的喉舌,也站出来说话。
《洛杉矶时报》认为,有些人口口声声打着爱国的旗号,实际上却是收钱办着坏事,阻碍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