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 > 第38章

第38章

他也回过老家的,环境真的和这边有差距。虽然老家人对他好,也很热情,但是他待不住的。

然后也不羡慕林安安了,他姐这可真是受委屈了。之前那些小崽种还欺负她,真是作孽。

军区中学离着大院还真的不远。骑车也就几分钟。几人说说话,很快就到了中学了。

学校建设得也很有军队的气息。敞亮大气。

林安安很喜欢。

因为学生比较多,校区也比较大。林安安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这里面不知道多少优秀学生在里面。说不得卧虎藏龙,回头考试,那可真是要有一番龙争虎斗了。

光是想想,就很激动。

然后想着,光打败这些人又没什么用处,她毕竟还有个大目标,要提前参加高考呢。任重道远啊。

等入学了,天气暖和了,就了解一下各个大学的情况。开始择校了。

可不能打没准备的仗。

到了学校,其他小伙伴自然各自去各自班级找老师,李二强则直接带着林安安去他妈任华秀办公室找人。

任华秀早就等着呢,见林安安来了,就要帮林安安办理。

见儿子李二强还跟着,立马把人赶走了,“赶紧去报到去。别在这里碍事儿。”

李二强这才不情不愿的走了。

两人去办手续的路上。林安安问道,“任老师,我这报名是几年级啊。”

“我看你档案上面是初二?”

“是的,可我们那初中就两年。我是毕业班的学生了。所以我想直接报这边的初三。”

任华秀发现,这还真是个事儿。因为之前他们转学的情况很少。

一般孩子都是带身边长大的。

就算有先例,也是几年级就对几年级。而不是毕业班对毕业班。毕竟学制虽然不一样,但是他们这三年的内容肯定分配得更细致一些。

为了孩子能学扎实的知识,也为了公平,都是这样分配的。家长也不会有意见,宁愿孩子多读一年,熟悉首都的学习环境再参与竞争。

林安安这情况还真有点难度。

任华秀就和林安安解释了一番这里的教学和家里还是不一样的。建议她再多读一年。扎实的基础还是很重要的。以后升学也更稳当。

林安安立马说自己已经在寒假期间翻看过了这边的课本了。和老家是有一些区别,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她也买了初三的习题册回来做过了。完全没问题。甚至觉得游刃有余。

“我觉得真不难。我希望学校能给一个机会证明我自己。我已经十六了,并不想再多读一年。我想早日参加高考。”

她倒是还没说自己准备提前高考的事儿。怕人觉得她心急,不稳当。

任华秀听她这么说,考虑了一下,就道,“行,我去和学校沟通一下。”

要是一般学生,学校还真不能由着孩子办。但是任华秀和校长说了林安安的情况。

全县第一,而且写的文章还刊登报纸。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学生。今年十六了。想争取早日参加考试也正常。毕竟按照首都的情况,十六已经可以上高中了。

有了林安安往日的这些成绩作对比,学校也愿意给林安安一个证明她自己实力的机会。给她个人安排了一场考试。就在一间空着的办公室里面,让她完成几张试卷。

这试卷是新出的题目,毕竟已经是下学期了,面临中考。毕业班的学生考试机会自然更多。

所以常备着一些试卷题目检测孩子们对过去知识的巩固程度。

给林安安的考验也不是简单几个题,而是整套的试卷。而且各个科目都有。

本来准备给林安安两天时间考完的。

结果林安安一天就考完了。

她做试卷的速度相当的快。特别是理科课程,很顺畅。事实上林安安不止顺畅,她甚至觉得心情愉快。

因为这边的试卷质量都比老家好。墨迹更清晰。纸张的质量也好。

这样的试卷写起来,如何不让人觉得流畅呢?

这事儿林安安没和家里说。中午和晚上回家吃饭,也是匆忙吃完就去看书。压根没交流。所以徐月英倒是不知道这事儿。

不过她也没关注林安安的意思,她就希望自己的闺女和儿子把学习提上去。考个好成绩,压住林安安。

还特意去给孩子买了一些教辅书回来了。

可惜两孩子一看这教辅书,都觉得头疼,面上都接受了。但是背地里全都往桌上一扔。

转身就趴床上去看连环画了。

第二天一早,林安安在学校的测试成绩已经出来了。

任华秀高兴的和林安安道,“你这孩子可真是学得好。理科基本满分。俄语也是满分。就其他文科课程扣了几分。校长知道你的成绩,都在夸赞呢。说你是个好苗子!说幸好没分配你去初二读书,要不然耽误你了。”

她越说越是羡慕林常胜有这么优秀的闺女。

在自己身边养着都不一定能有这么出息,结果人家放老家养着,竟然长得这么好。

林安安听了这个情况也高兴。这说明报名的事儿稳当了。“老师,那我今天可以报名了吗?”

“当然可以,一早我就把你档案交过去登记好了,班都分配好了。就在三年级一班。这班上的班主任可严肃了。都是教了好些年书的老师了。”

林安安一脸真诚道,“任老师,这次多谢您帮忙了。”

任华秀道,“都靠你自己,要是没本事,谁也帮不了啊。”然后拉拉林安安的手,“好好念书,可别被二强那帮混小子影响了学习。”

她可担心自家儿子读书不好,把人家带坏了。那可就是作孽了。

林安安笑了,“二强他们其实都挺能吃苦的。”

任华秀不觉得,只觉得林安安是在说客套话。

任华秀本来是要亲自带林安安去三(1)班报到的,但是林安安觉得自己能行。不用处处让人帮衬,要锻炼自己的能力。

于是就让林安安自己去了。

林安安到的时候,还在早读。班主任冯玉康自然是早就知道这么个优秀学生要来自己班上的。

也听说了林安安的情况。是从农村学校转过来的。而且还是全县第一的成绩。

这次转过来之后参加测试,那成绩都超过他班上第一名了。虽然试卷题目不一样。但是难度也是差不多的。

这些都说明这个学生是多么的优秀。

艰苦环境中能有如此成就,实在难得。

经历过去艰难时光的冯老师,心中十分欣赏林安安这样的学生。认为新华国的新一代就该这样,无论什么环境,都能成才。

见到林安安到了班级外,他笑得十分温和,“林安安同学,欢迎你的加入。”

林安安早已打听好班上老师的情况,一看老师的长相就知道是哪位了,这位头发花白,身材高瘦的老师,就是班主任冯玉康老师。“冯老师好,我叫林安安,以后要麻烦您教育了。”

冯玉康笑着点头,“好,先给你安排座位,介绍同学。”

班上同学看到林安安进来了,才知道班上来了个转学生。

有些人还认出林安安了。毕竟里面坐着的基本是军区大院的子弟。有些人家离着林安安家里也不远。

只是平时没怎么打交道。

也听家里父亲念叨过,说谁家从老家来的闺女读书多厉害,听人说考全县第一。

难道就是这个?

果然,冯老师在林安安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就开始补充林安安的优秀。

也是希望给班上那些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学生一点压力。

别以为常年考得优秀,就觉得自己没在竞争对手了。这不就来了?

林安安来得晚,找了个后面的位置坐着。

教室里面窗明几净,是她喜欢的学习环境。

说实在的,如果林常胜同志没有在十几年前对她不闻不问,她肯定会感激林常胜的。毕竟他努力奋斗,才让她有了这样的好环境。但是想到他努力奋斗最后只造福了其他人,而她这个闺女还得自己争取这些,林安安就感激不起来了。

然后觉得这如今的生活都是咱自己争取来的。

她甚至都觉得自己心态够好了。要不然光想想自己错过了这些年的幸福生活,想想亏得太大,不得怨死那两口子,然后把生命里最好的年华花在他们身上?

太亏了。

他们不配她如此消耗情绪。

林安安收拾好了课桌就读书,等早读结束了,大家休息的时候,才主动和同桌打招呼。

她的同桌是一个女孩子,长得国字脸,很周正的一类型。

估摸着也不是爱说话的类型,对于林安安主动打招呼,还挺紧张,然后有些开心。“我叫孙燕妮,我家住大院西片,和你们家离着远。”

两人交流了一下,林安安也大致的知道对方的情况了。她小时候也在农村生活过几年,因为那时候爸爸职位没升上来,没有分配房子。而且奶奶还在。但是后来分配房子之后,又照顾病重的奶奶几年,才在她六岁那年搬来了首都。

除了头几年因为口音被人笑话,后来就融入这里的生活了。又说起大家都挺好相处。男娃儿之间还会经常打架,互相不服气。女孩子却不一样,玩熟悉了之后就一起去看看书,聊聊天,或者约着一起看电影,打乒乓球。都还挺好相处的。

特别是比他们年纪大一些的那些大院哥哥姐姐们,人都挺好的。

林安安觉得也是,比他们大一些的,都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自然也不会像现在那些皮小子一样,整天闲着没事儿干一样的闹腾。

除了主动和同桌熟悉之外,林安安并没有主动的和谁主动打招呼。

同桌每天都要近距离接触,总是生疏的样子不好,但是其他人就顺其自然了。她也要看看哪些人适合交朋友。

而且林安安自己也忙。在学校的时候,除了上洗手间,她基本上都在学习。

除了要为高考做准备之外,还因为林安安在首都买的一些高三教辅书来看之后,发现自己好像不算特别天才了。

她发现高三习题册的题目做起来就比高一高二的要有难度一些。虽然还是能应付,可林安安觉得,这也说明自己并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学学,就能考大学的那种超级天才。

可能她确实有学习的能耐,但是这种能耐是有限的。

还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行。

她也是庆幸自己没托大,来了之后就测试自己的能耐。

要不然还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林安安开学之后都要过去一周了,林常胜期间并没有回来,倒是小李给林安安送了一次生活费和票证。

亲手拿到钱,这可比从邮局拿到钱要更开心。

林安安这会儿也想到了徐月英的情况。

不管她猜测得对不对,总要做好准备的。年前写了一封信,还没收到回信。也不知道老家的人是个什么态度,会不会回信。

这边邮局下班时间就关门,她放学之后也没法打电话,只能等周末放假了。

这边,徐月英经过大院通讯室的时候,发现了林安安的名字。

上面是通知来拿信的人的名字。说明有林安安信件。

她心里一动,估摸着是老家那边的人写的,就不知道是谁了。于是走过去,“林安安的信件,我给她带回去吧。”

通讯室的人拒绝了,“林安安同志来打过招呼,她的所有信件,她都要亲自拿。谁来也不给。连林师长来拿都不行。”人家有这个要求,他们通讯室那就只能照办。信件这种东西,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听到这话,徐月英只觉得被打脸了。

被这么叮嘱,不就是明晃晃的说明这丫头不信任这个家里的人吗?

她这个当后妈的指不定被人说成什么呢。

当然了,这事儿也给徐月英提了醒了,倒是开始担心老家这边和林安安密谋什么了。

可她因为之前寄钱的事儿,已经和老家那边闹出了隔阂来了。

现在过去讨好,她也做不出来。担心给他们得寸进尺的机会。之前被林安安拿捏过了之后,她就不想再给别人机会了。

于是想到了自己的第一狗腿子林小环。

林小环除了上次可能骗了她买车的钱之外,表现的还是比较听话的。

于是她上班中途就请了个假,去邮局给林小环打了个电话。

林小环接到她二嫂的电话,心情是很不好的。

因为每次接二嫂电话,基本没好事。

而且她心里已经记恨二嫂了,对二嫂滤镜碎了很多。现在已经没那么“敬爱”二嫂了。

徐月英倒是听出林小环语气不好了,就问,“小环啊,是不是谁说我坏话了?我怎么觉得你对我有点情绪呢?”

“这可不是,我主要是工作上的难处。”林小环解释道。

总不能直接说我骗你钱,你和我哥说了吧。这事儿林小环没法直接问,直接问就证明自己亲口和徐月英承认自己骗钱的事儿,挺尴尬。而且她上次回老家就做出了选择,也没必要再问什么了。

徐月英信也没全信,但是也没辙,只能道,“有什么难处你和我说,回头我帮你打个电话和你们领导说说。”

林小环听到这话就有点开心。然后想着二嫂这么多年也没对我这么好过啊。

正有点激动呢,就听二嫂道,“小环,爸妈和大哥三弟那边有什么情况,你清楚吗?今年安安过来,我太忙了,也没顾着给他们写信寄点东西回去,怕他们对我有意见。”

这要是过去,林小环就没心没肺的啥都说了。可现在,她一下子就警觉起来了。

特别是想着家里人还怀疑二嫂私藏爸妈生活费的事儿呢。

还有听到林安安的名字了,她就谨记自己是哪边的人。

自然不能说真话了。“都挺好的,都念着你好呢。你又不是不知道,爸妈最看重二哥和你了。还问安安在你那边有没有惹是生非呢。”

徐月英心里其实也不是很能信任她这话了,但是也只能哄着,尽量拉拢。于是叹气,“哎,提不上惹是生非,都是我这做后妈的应该承担的责任。”

然后又道,“以后家里要是有啥情况,你可得和我说。总不能安安不在老家,我就不关心家里了。还有,家里要是给安安写信,你也帮我打听一下写了什么。这孩子有心事也不给我和你二哥说,我们都操心呢。你费心了,以后我和你二哥都念着你的好。”

“好,我都记着呢。”林小环敷衍的回答。

然后想着,难怪突然对我好了,估摸着是那丫头给你好看了。就知道我的重要性了。

果然,这折腾人,还是得看安安的。

连二嫂都没辙。

林小环顿时觉得心里平衡了。也对跟着林安安的心思更坚定了。二嫂都没辙了,她跟着二嫂混什么。

安安这丫头会折腾,还能送人上报纸呢。

关键是安安说话算话,人家说不来她家里吃白食了,就真不来。不像二嫂总是说念在心上,记在心里,结果这么多年,屁都没有。

还有那海鱼干,她妈给她拿了回家里吃。真好吃。她以前竟然都没吃过呢。安安去了首都,家里才吃上。公婆对她更是高看一眼,说这么好的东西,县城都没卖的,也是沾光才吃上的。

以前难道就没有?只不过人家不愿意往老家给而已。

通过这些事儿,林小环越发意识到了,二嫂就是那画出来的一张饼,看得到,不能吃。

跟着她混没前途。

挂了电话之后,她就琢磨着,找个机会回家里一听,和家里人一起再琢磨琢磨,别回头爹妈被二嫂忽悠了。

要不然自己这个骗过二嫂钱,欺骗过二嫂的人,那是没啥好处的。

林安安中午放学回来,就收到了老家的信。

除了老林家的,高小翠的和孙回的。应该都是之前的回信。

她高高兴兴的放入书包里面。

吃饭的时候,徐月英就问起了,“我看通讯室有你的名字,信拿了吗?”

林安安点头,“拿了。”

“谁写的啊?你爷奶给你写信了?”

林安安道,“朋友写的。”

徐月英还是有些怀疑,“安安,如果爷奶给你写信了,就给我说一声。回头给我也看看。你也知道他爸总是惦记老家。然后我之前事儿没做好,也太粗心了。以后也要关注老家的消息。”

林安安道,“邮局就在那里,是去寄信,发电报,还是打电话。这不都很方便?我爸把老家责任给你,你就给我?你们两可都会推卸责任啊。老林家遇到你们这儿子媳妇,可真是倒霉透了。”

徐月英:……

林文静道,“你胆子可真大,你这话敢和爸说嘛?”

林安安道,“我倒是敢,你妈不敢。”

林文静看了眼她妈那委屈的样子,有些替她妈不值当,又觉得活该。“你看你对她好,她这么对你。”

曹玉秋赶紧哄着孩子,“行了,别拱火了。吃饭。”

经过几次之后,曹玉秋可真是不想和林安安正面对上了。谁知道她嘴里能吐出什么话来的。

而且她也惦记着在和常胜说清楚之前,尽量的不闹腾。

但是徐月英这顿饭无疑是又没吃好的。

林安安上楼去,就开始看信件。

先看了老家的。主要是从中找到重要信息。比如一年八块钱生活费之类的。

虽然林安安有一张嘴可以说,可有证据还是比没证据好。这封信也代表了老家对林常胜两口子的不满。信中以老爷子老太太的语气说出了林常胜不孝抠门这事儿,不给她们寄东西,和她和老头子一年才二十块钱。多亏了安安要了生活费,现在还给她寄了好东西。

除去这些重要信息,看这语气,这明显的是开始捧着林安安了。原来是捧着徐月英和林常胜的,现在又加上林安安了。

看来还是远香近臭。在老家的时候,他们虽然也和林安安主动示好,但是却没这样的态度。难道是因为来了首都,自动的在他们心里提升了身价?

看完上面一张,发现下面还有一张新加的。内容是关于林小姑上门来说了上次相亲的真相,原来是徐月英安排的。他们就通过这个事儿怀疑生活费的事儿是不是也是徐月英这么抠门,是否林常胜不知道。

林安安挑眉,这是还对林常胜抱着期望?

林安安心说,问当然是会问,但是不是替老家问的。

自从猜测徐月英准备摊牌之后,她就知道这个事儿到了说出来的时机了。要不然谁知道人家有没有什么本事,来个大事化小呢?

林安安不想去考虑林常胜知道这个事儿之后,会如何对徐月英。说实在的,这和她没多大关系。

人家两口子就算离婚,和她有关系?

没准林常胜的心情倒是舒坦了,没啥心里负担了。回头为了两个孩子,再来个复婚。还真有可能。看看上次没寄东西回去,他不也就发个脾气?

林安安要的是补偿,要的是在这个家拥有最好的待遇。尽最大的可能弥补自己吃过的亏。要享福。

所以林安安在琢磨,如何利用这件事儿来获得更多的好处,达成自己的目的。

不管如何,这封信就是必要的工具。

是她讨债的凭证。

把信随身放在了书包夹层里面,林安安又看了孙回和高小翠写的信。孙回这封信里面放着几个人写的,都是之前相处过的军属。大家共用一个信封寄过来的。都为林安安开心。也说了一些他们在老家的生活。看到大家生活都顺利,林安安也很开心。

然后又看了高小翠的。满张纸都在写着羡慕。也关心林安安在这边生活是否顺利,有没有被人欺负。有没有被人小看了。还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首都找林安安玩。

看完信,林安安心情很好。

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挺好。

初三下学期抓得很紧,老师课程讲的很快。而且小考频繁,第一周学完一单元就开始考试。

而且考试还是安排在周末,尽量不占用学习时间。

这么频繁的考试,学生压力自然大。

但是老师们也不轻松。学生周末考完,周一,就出成绩了。

周一下午,就宣布了班级排名。

林安安以优秀的成绩,占据全班第一的宝座。

林安安觉得开心的同时,又觉得这不算什么。因为这还只是班级呢。还是得看月考成绩。

月考才能看全年级的。

但是老师们都很高兴,觉得林安安这成绩很稳。新学期换了新环境,依然这么优秀。

倒是班上之前竞争的几个学生,确实有了压力了。

而且这些人还挺有进取心,主动过来认识林安安。

找她讨教学习方法,比如为什么她俄语那么厉害,听说还是在老家学的。然后又问她数学为什么那么厉害,竟然考满分。

林安安也没藏着掖着,很大方的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她觉得自己这些经验不算什么,因为基本上都是靠勤奋。

优秀又大方的人,自然不缺少朋友。靠着这次考试成绩,林安安也开始荣誉这个班级了。

结交了一些优秀好学的朋友。

初三学生不少家里的家长都是和林常胜级别差不大的,开个会都能碰上。

人家知道林常胜闺女一来就考第一。力压群雄。少不得羡慕几句。

开会的时候碰到,也就念叨了两句。

林常胜这才知道闺女考试了,还考了第一。

他也是笑,“这才开学呢,这就考试了?”

坐在边上的李四海也主动和他说两句,“你这闺女真是出息。报名的时候本来报初二,她觉得自己能行就要报初三。然后校长让她考核,她直接给了个漂亮成绩,让校长都觉得捡到宝了。”

旁边其他首长听着,都觉得林常胜这闺女可真是出息。

虽然大家都知道以后肯定是想安排家里孩子进部队的。可这学历和待遇,还是有区别的。比如提干,那肯定就提那些文化高的。

而且以后打仗机会少了,和平了。立功机会少,也更看重个人能力。学习好也是证明能力的一种方式。

林常胜心里很骄傲。

于是开完会之后,决定回家看看。

林安安下午放学,就在门口和他碰到了。他一看到林安安,就高兴的问起了考试的情况。

林安安看到他的时候,心里一思索,故意垮着脸,敷衍道,“还行吧。”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小姐有病 团宠美人是吃货!(美食) 上钩 七零小俏媳:我家村霸超凶的 开局沙漠之鹰,给鬼爆个头! 捡到一只黑心小触手 当前任成了科研大佬后 穿到民国成为魑魅魍魉之主[穿书] 原神,长枪依旧 社恐总裁靠触手贴贴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