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2章 飞机客舱里的决定
一番直观的技术展示后,座谈会终于在这独特的“空中会议室”里正式开始。
因为时间已经比较紧张,所以主持会议的栾文杰开门见山:
“各位都是航空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决策者,客套话就不多说了。今天请大家来,一个重要议题就是欧洲那边适航互认谈判的最新情况和我们面临的抉择。”
不少人这会儿还沉浸在刚才讨论的技术话题当中,听到这句话才终于回过神来。
“……前方传回的信息非常明确,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分裂,使得谈判进程,特别是最终协议的签署,很可能无法在短期内完成……”
简短的开场之后,栾文杰开始通报兰新志代表团在布鲁塞尔遭遇的复杂局面和初步判断:
“而这项协议直接捆绑着caac与easa互认的生效,也就意味着我们ae1500发动机的easa适航证,以及更重要的,未来国产民机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都被迫延迟……”
听罢,常浩南也感到有些愕然。
他当然知道欧盟内部成员各怀鬼胎,但是听栾文杰这意思,怎么好像连最起码的表面一致都快维持不住了?
于是趁着对方停顿的功夫确认道:“对方内部的分歧……已经确定无法弥合了么?”
栾文杰放下手中的讲话稿,叹了口气:
“新志同志到布鲁塞尔的第一天晚上,就有差不多二十个欧盟国家的代表约了他见面,立场……完全不同。”
一时间,常浩南甚至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几秒钟的沉默过后,栾文杰才继续道:
“各国代表只有在私下场合才会表现出一些诚意,后面几天里,我们和欧盟的整体谈判根本无法推进,反而是分别进行的双边会谈能取得一定进展。”
“……”
不止一个人发出了叹息或者嗤笑的声音。
显然,区域性国家联盟干到这个份上,剩下的基本就是等待慢性死亡了。
“总之,时间不等人,市场更不等人。”
栾文杰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前方团队给出了悲观的预期,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希望能集思广益,谈一谈在这种被动局面下,我们c919项目,以及相关的产业布局该如何应对?是继续等待协议落地,还是……另寻他途?”
栾文杰的话音刚落,c919项目的总设计师吴辉立刻开口,语气中透露出几分焦虑:
“各位领导,c919项目从预研阶段开始,我们就投入了巨大精力,目标就是打造一款从设计源头就完全符合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飞机。为此,我们甚至将一部分本该属于工程研制阶段的任务,前置到了预研阶段来完成,就是为了抢时间,等协议一落地就能全速推进。”
“但项目的资金盘子总归是和正式立项强绑定的,没有立项,大笔的研制经费就无法按计划到位,每拖一天,都是在消耗我们前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抢占市场的时间窗口,我们精心设计的很多技术领先点,很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追赶而丧失优势……”
他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
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白——继续等待的风险和代价太大,项目恐怕无法承受。
但金壮泷作为企业掌舵人,却有着不同角度的考虑。
于是接话道:“老吴的担忧我非常理解,时间确实是生命线……但如果我们不等协议,现在就强行立项推进,也存在几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