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主任一路汇报患者病情,罗浩这时候严肃了起来,专心致志的听着。
但这种专心致志在李秋波看来更像是做戏。
因为有林语鸣的存在,所以东莲矿总一早就连接到了ai领域,所有病历、检查报告罗浩应该早就知道。
可这时候他还一脸严肃,仿佛第一次知道情况的飞刀教授。
唉,罗浩这个狗东西成长的可真快。
还记得他刚从东莲矿总离开的时候,还有些青涩稚嫩。一年半的时间,他连演戏都演的逼真入骨。
李秋波强打起精神,陪着罗浩演戏,省得被罗浩压一头,压的透不过气。
手术不能做,演戏还不行,那自己这个院长以后分润的好处肯定会少很多,李秋波心知肚明。
看完患者,罗浩又亲自和患者家属做了沟通,尤其是912的顾怀明顾主任,罗浩几乎把他的履历给背诵了一遍。
国内顶级三甲医院的顶级专家亲自手术,虽然只是远程手术,那也够患者家属感恩戴德的。
都忙完,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患者送手术室,进行急诊手术,李秋波这才松了口气。
换衣服的时候,陈勇走进来。
他还是戴着两层口罩,和走之前没什么区别,李秋波心里想到。
“都好了,随时。”陈勇简单的汇报。
“行啊。”罗浩笑笑,“秋波院长,多亏您从前支持,咱矿总有远程手术设备,我带三个货车来就可以。”
“……”李秋波错愕,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听罗浩的意思,仿佛三个货车装载的货物还少。
“请。”罗浩反客为主,微笑着请李秋波进去。
进入走廊,媒体人已经换了隔离服,摩拳擦掌。
“媒体的朋友们,因为手术涉及到个人隐私,所以只能拍一下手术室的走廊,再多就不行了。”
“这怎么能行!“报社的记者第一个喊出声,摄像机猛地往前一怼,差点撞到工作人员,“公众有知情权!“
“就是!“一名女记者踩着高跟鞋往前挤,录音笔几乎要戳到发言人脸上,“我们大老远跑来,就拍个走廊?糊弄鬼呢!“
现场瞬间炸开了锅。
十几家媒体的摄像机同时亮起刺眼的补光灯,晃得人睁不开眼。
“卫健委明文规定,重大医疗创新必须全程公开!“一人抖着纸张哗哗作响。
然而罗浩根本没管他们,一个面容和煦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打开手术室内间的门。
一刹那,不光是媒体人都哑了,连李秋波都沉默了下去。
手术室走廊的自动门无声滑开,里面的场景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刹那间所有喧嚣戛然而止。
银灰色的走廊两侧嵌着淡蓝色的导引灯带,光线如水般流动,在地面投射出半透明的箭头标记。
三台流线型医疗机器人正平稳移动,它们的机身泛着珍珠白的哑光,关节处隐约透出幽蓝的能源光芒。
天板悬挂着全息投影屏,实时滚动着手术室内各项生命体征的3d图谱。
每当有机器人经过,投影会自动分流避让,数据流如同被无形的手拨开又合拢。
走廊尽头的消毒区,一台人形ai正抬起双臂接受紫外线扫描,它的钛合金骨架在蓝光下泛出冰冷的质感,而胸腔护板上的卫健委认证徽标又提醒着这并非科幻场景。
最震撼的是地面,地板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换成了崭新的。
纳米材质的自洁地板随着机器人的行进泛起涟漪状的光纹,每个脚步落点都会亮起环状扩散的荧光,如同踏在星河之上。
而当所有人还在发呆时,走廊深处突然传来机械合成音:“无菌通道即将封闭,请非相关人员退至黄线外。“
声音不大,却让最聒噪的记者都下意识后退了半步。
这特么是手术还是科幻片?!
哪怕是科幻电影爱好者也没在大屏幕上看见过这样的一幕。
媒体人们集体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静默,仿佛被一只大手卡住了喉咙。
一名报社的摄像师最先反应过来,镜头猛地一抖,画面剧烈摇晃——他忘了自己正扛着十几斤的设备,只顾着张大嘴盯着走廊深处。
女记者手里的录音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却浑然不觉,嘴唇微微分开,眼睛瞪得溜圆。
“这……这是咱们东莲的医院?“赢男记者喃喃自语,手里的红头文件滑落在地,纸张散开,他却连弯腰去捡的念头都没有。
那名四十岁的女主持人职业素养最高,但此刻她的声音也卡在了喉咙里,直播画面里只剩她半张着的嘴和微微抽搐的眉角。
导播在耳机里疯狂提醒她说话,可她的大脑显然还在处理眼前的画面,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挤出一句:“观、观众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的……“
资深摄影老刘——他从业三十年,拍过无数大场面,此刻却像个第一次摸相机的新人一样,手抖得连防抖云台都救不回来。
他盯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摘下眼镜使劲擦了擦,又戴回去,仿佛怀疑自己眼了。
而李秋波院长的表情最值得玩味——他脸上那种官方式的微笑还僵着,但眼角却在不受控制地跳动,脸颊的肌肉时不时的抽出一下,像是得了老年痴呆。
这也太震撼了。
而罗浩,只用了一个小时,就临时搭建起来了一个无人医院!
林语鸣愣住,他知道小螺号在搞什么。
眼前的这一幕意味着如果有需要,野战医院会在更快的时间内搭建起来。
而小螺号带着车赶过来,只不过算是一次应急演练。
这次演练的数据也会被保留下来,存入数据库,和未来的数据相互参照。
“不好意思,各位。”“小孟”温和的拦在门前。
随着气密门的关闭,这回没人再说什么请我们来之类的屁话。
刚刚惊鸿一瞥看见的那一幕意味着什么,只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都懂。
这也太牛逼了吧!
李秋波跟着罗浩走进“简单”改造后的手术室。
踩在纳米材质的自洁地板上,脚下有涟漪一圈圈的氤氲荡漾,就像是脚下有一朵朵莲盛开似的。
“小罗,这是?”李秋波喃喃的问道。
“纳米材质的自洁地板,适合层流术间。但用在民间,所以加了点特效。”罗浩解释道,“和患者解释技术如何先进,用处都不大,最适合的就是让他们亲眼目睹。”
罗浩在阴阳自己么?李秋波下意识的想到。
但一转念,他就否认了这个想法。
人家还用阴阳自己?这特么不就跟西游记里的描述一样么,孙大圣不管和凡人说多少自己如何牛逼都没用,直接一个人前显圣,凡人就得跪。
直到这一刻,李秋波才明白《西游记》里的某些桥段的意思。
“患者全麻完毕,正在建立体外循环。”罗浩介绍道。
“啊?”李秋波全程和罗浩在一起,可罗浩却近似于全知全能,掌控着手术室里的一切。
这?
气密铅门打开,没有一丝声音。
李秋波整个人像是被灌注了水泥一样,硬邦邦的站在原地,愣愣的看着手术室的一幕。
视野中,两台医疗ai机器人正以超越人类极限的精准度建立体外循环。
主刀ai机器人站在患者右侧,它的机械手指灵活地分离出主动脉和右心房,动作轻柔得如同在拆解一件艺术品。
当它持着动脉插管的手腕旋转15度时,导管尖端恰好以完美角度滑入血管,没有一丝多余的晃动。
“体外循环准备就绪。“
ai机器人发出平稳的电子音,同时将插管与循环管路对接。
它的光学镜头不断调节焦距,2000万像素的成像系统能清晰捕捉到血管壁最细微的颤动。
一旁的辅助ai机器人正在调控体外循环机,它的四根手指分别连接着不同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血流速度、温度、氧合效率等18项参数。
当它发现静脉回流压力有0.3mmhg的波动时,立即微调了负压吸引器,整个过程不超过0.5秒。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们的配合——当主刀ai机器人完成主动脉插管时,医乙恰好递来预充好的循环管路;当医乙调整泵速时,医甲已经预判性地准备好了血管钳。
这种默契超越了人类团队数十年合作才能达到的水平。
“开始转流。“随着主刀ai机器人的指令,鲜红的血液顺着透明的管道平稳流动。
辅助ai机器人的胸腔护板上实时投影着循环参数,各项指标都稳定在最优区间。
当心脏停跳液灌注完成时,两颗机械头颅同时转向监护仪,确认心电图已经呈现完美的平直线。
整个过程中,它们白色的外壳始终纤尘不染,只有胸口的蓝色呼吸灯在规律闪烁,透过无菌服,安静得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而在手术室角落,几位东联矿总的医生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手中的器械早已忘了放下。
体外循环机那也有ai机器人在看着,这机器东莲矿总极少用,可ai机器人却让早已蒙尘的设备重新焕发了光芒。
“都是ai,能行么?”李秋波颤声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