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甘肃巡抚,经略关西
每年的七八月是哈密地区最热的时候,当真是七月流火,当贾环率着大队抵达哈密城外时,正值晌午,烈阳当空,人人热得汗流浃背,不过远处的天山上却肉眼可见的白雪皑皑,当真是冰火两重天。
哈密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东部,巍巍高峻的天山横贯而过,中间高两边低,天山上的冰雪融水滋养了这片土地,让本来的荒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自汉唐以来,哈密便是中国经略西域的前哨,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有“西域咽喉,东西孔道”之称。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不久前“亲自”拿下了哈密城的段永,此刻心情美得冒泡,得闻贾环等人终于赶到了,立即便率众出城来迎接。
“恭喜段公公平定哈密,经此一役,段公公可名留青史矣,当属我朝内臣第一翘楚!”贾环见面第一句话便恭维起来,人情世故拿捏得死死的。
段永顿时被搔到了痒处,仿佛吃了一百个人参果般浑身通泰,笑得见牙不见眼。
别的太监爱财,而他段永却更好名,史上立下开疆拓土之功的太监如凤毛麟角般罕见,现在自己成为其中一员,嘿嘿,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呀,不过,段太监嘴上还是谦虚道:“过誉了,全赖贾大人运筹帷幄,三军将士奋勇杀敌,咱家侥幸沾了点光罢,惭愧惭愧!”
两人互相恭维寒暄了几句,便迎了康乐公主鸾驾入城,直接入住哈密王的宫殿。一路上遇到的本地百姓大多眼神冷漠,甚至带着警惕和敌意,估计在他们眼中,晋国人就是入侵他们家园的外敌。
贾环见状不禁皱起了剑眉,没有文化认同的夷族,治理起来难度不少,只怕得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去同化融合,幸好,自己手里还有阿依娜和阿木郎这两张牌。
安顿好钗黛诸女后,贾环立即便让阿木郎,以阿依娜的王室身份撰写一份安民告示,说明晋军占领哈密的原因是拜瓦勾结吐鲁番图谋不轨,并承诺对百姓秋毫无犯,又将各族头目召来当面安抚,承诺只诛以逆贼拜瓦为首的骨干顽固份子,对其余从者皆既往不咎,同时,又让阿木郎出面,抓捕清洗拜瓦一系的死忠。
经过这一连串的措施,哈密城很快便稳定下来了,本地百姓对晋军的态度明显改善了许多,萧条的市面也开始慢慢恢复,晋军亦可钱买到物资补给。
段永见识了贾环这般手段,不由暗暗感叹,难怪说武能定邦,文可安国,治理国家确实得靠这些读书人啊,若是让自己管理,只怕不用多久,一准出乱子!
且说贾环暂时解决了内部隐患后,接下来便是准备应对外敌了,相信吐鲁番方面很快就会收到晋军占领了哈密的消息,大军压境必然是迟早的事。
所以,贾环一方面抓紧加固城防,一方面派出斥候密切监视吐鲁番方面的动向,而早在奔袭哈密城之前,贾环和段永已经派人入关求援了,但关内的援兵估计最快也得一个月左右才会到,换而言之,贾环等人至少要坚守一个月,仅靠千余人马抵挡住吐鲁番大军的进攻。
然而,当贾环登上哈密城的城头巡视后,面色不由变得凝重起来。眼前这座哈密城实在太简陋了,甚至连国内的一些县城也及不上,墙高只有六米左右,而大晋国内的城墙基本都有十米高,外墙还砌上了一层青砖,而这里的城墙都是用夯土筑成的,防御力大打折扣,很容易被挖倒。
这时,满桂吐槽道:“这些哈密人未免太过惫懒了些,这破城墙修得矮就算了,竟连砖头都舍不得用一块,护城的壕沟也不挖,若是吐鲁番大军压城,还真不好守。”
其实呢,倒不是哈密人惫懒,而是生活习惯决定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城池对他们来说真没多大必要,反而是一种累赘,后来受到汉人的影响,游牧民族渐渐学会了农耕,这才慢慢定居下来,如今的哈密百姓仍有不少过着半农耕半游牧的生活,自然不会像汉人一样,苦费心思营建城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受限于建筑的技术水平,相对于农耕文明来说,游牧文明还是落后太多了,像烧砖、冶炼这些东西,很多都不会弄,让他们建一座大晋国内那样的坚城要塞,要求未免太高了。
当然,在城外挖一条壕沟还是很容易的,所以贾环立即命令开挖环城壕沟,这是抵御骑兵进攻最有效,也是最廉价的方法。
与此同时,贾环还放了一颗“烟幕弹”,他修书一封,让阿麻黑的一名手下带回去吐鲁番,交给阿麻黑的父汗速檀阿力,遣责他对大晋图谋不轨,命其立即自缚手脚,赶到哈密来请罪,否则大晋将出动大军三十万扫灭吐鲁番,届时则悔之晚矣!
且说吐鲁番的汗王速檀阿力,一直在等儿子阿麻黑的好消息,结果好消息没等到,却等来了儿子阿麻黑成为阶下囚的噩耗,而且阿麻黑所带去的一千五百名吐鲁番骑兵竟也全军覆没了,另外,哈密城也已为晋军所占领。
一时间,仿似晴天霹雳,惊得速檀阿力魂飞魄散。诚如拜瓦所讲,吐鲁番在西域诸国中虽强,但只有骑兵数千,步兵也就四五万的样子,一下子被灭了一千五百骑兵,绝对是伤筋动骨的损失。
再加上贾环在信上恐吓,说大晋准备出动三十万大军扫平吐鲁番,一时间竟真把速檀阿力给唬住了。当然,速檀阿力也不会傻到真的自缚手脚,跑去哈密请罪,他一边集结兵马加固城防,一边派出使者去见贾环,试图用谈判来拖延时间。
殊不知这正中了贾环的下怀,他写信恐吓速擅阿力,正是要争取时间等候援兵,所以他一边跟速檀阿力的使者谈判,一边加固城防,一边等候关内的援兵赶来。
如此一来,大半个月过去了,双方竟都相安无事,只是互相派出信使扯皮。
在此暂且不提贾环如何与吐鲁番汗王耍嘴皮,且说贾环和段永拿下哈密城的消息传回嘉峪关后,守关将领立即飞报肃州卫,而肃州卫的指挥使也作不了主,立即飞报甘州总兵。
甘州总兵乃甘肃镇最高军事指挥官,此人名叫洪成涛,收到报告后不由震撼不已,啧啧,贾环这小子胆子可真够肥的,仅凭千来号人竟然敢打哈密,关键还被他成功拿下了,果然有两把刷子,难怪在辽东所向披靡,连威震天下的努尔哈赤也败在他手下。
洪成涛踱着步琢磨良久,最终决定只派出两千人马支援哈密。倒不是洪成涛小气,实在是甘肃镇乃九边重镇之一,既要防御西域诸国,又要提防北边的瓦剌人,再加上近几个月以来,陕西、宁夏、山西、河南、山东等多地发生农民起义,地方卫所都被动员起来镇压,兵力捉襟见肘,洪成涛实在匀不出更多的人手了。
另外,劳师远征可是十分烧钱的行当,在朝廷不拨专款专粮的情况,甘肃镇也没有派大军远征的能力,调动两千人已经是洪成涛的极限了。
一转眼已经到了乾盛十一年的八月份了,哈密的捷报,连同拜瓦的人头终于送抵了京城,逞到了乾盛帝的面前,朝堂之上震惊一片。
谁又想到贾环这小子到哈密送婚,最后竟然把哈密也拿下了,拜瓦这个“新郎官”没当成,反倒作了刀下鬼,啧啧,怎么一个牛比了得!
乾盛帝龙颜大悦,因为这半年来发生的事太让他恼火了,各种天灾人祸,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反贼,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剿灭了一茬,另一茬又冒出来了,各地卫所军疲于奔命,银子得像流水一样,可把乾盛帝气得连牙都咬碎了。
试问这个时候收到哈密的捷报,乾盛帝又怎么能不高兴?这简直就是一场久旱甘露啊,一扫半年来的晦气,同样也是一剂重振全国上下士气的强心剂。
当然,乾盛帝不是没怀疑过贾环弄鬼,但相比之下,乾盛帝更看重结果,而且这个时候,大晋确实也亟需一场胜利来振奋士气人心,而拿下哈密无疑是一件可告慰宗庙的大喜事,更何妨贾环还奉上了拜瓦的人头,捷报上还提到活捉吐鲁番台吉阿麻黑。
“啧啧,贾环这小子虽然不讨喜,但确是一名难得的将帅,一员福将啊。”乾盛帝心里暗暗感叹,当即下令内阁拟旨,封贾环为甘肃巡抚,提督关西军务,全权经略西域事务,加衔都察院佥都御史。
另,封太监段永为监军,所有参与哈密之行的将士皆有封赏。
不得不说,目前的乾盛帝虽然滋生享乐思想,开始怠政不朝,但仍旧不失为一名有魄力的君主,不会因人而废事,关键时候敢于放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