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73章 交流盛会聚宾朋 非遗新程启华章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清溪村的荷塘上,荷叶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钻。许朗站在荷塘埂上,手里拿著国际非遗交流节的筹备清单,正和村里的干部们核对细节。“舞台就搭在荷塘东边的空地上,得用竹编的材料做背景,再掛些荷染的布料当装饰,这样才符合咱们清溪的特色。”他指著远处的空地,语气里满是期待,“还有嘉宾的接待,马可和汉森下周就到,得安排住在老郑叔的民宿里,让他们体验体验咱们的农家生活。”
旁边的村主任点点头,在清单上记下:“我已经让村里的妇女们准备农家菜了,李大嫂说要做荷香酥、莲子燉鸡,还有她新研发的荷叶粥,保证让嘉宾们吃得满意。”正说著,苏晚从荷染工坊走过来,手里拿著一卷荷染布料:“许朗,你看这布料当舞台装饰行吗?王婶昨天染的,是淡绿色带点荷纹,掛起来肯定好看。”
许朗接过布料,对著阳光看了看,布料的顏色温润柔和,荷纹若隱若现。“太合適了,”他笑著说,“你再让王婶多染几卷,掛在舞台两侧,风一吹,布料飘起来,肯定特別有氛围。”苏晚点点头,又想起一件事:“对了,林晓说海外帐號上有不少网友问能不能线上观看交流节,咱们得找个人负责直播,把清溪的非遗展示给更多人看。”
“让陈雨来吧,”许朗说,“她在巴黎做过直播,有经验。我已经跟她联繫好了,她下周会带著巴黎体验中心的几个店员一起回来,还能帮忙接待国外的顾客。”两人正商量著,林晓背著书包跑过来,手里拿著一个平板电脑:“苏姐、许书记,你们看,这是我做的交流节宣传视频,里面有周师傅编竹编、王婶染布的画面,还有咱们村的荷塘景色。”
苏晚接过平板电脑,点开视频。视频一开始,就是周师傅手里的竹丝在指间翻飞,不一会儿就编出一个小荷;接著是王婶在染缸前搅动染料,荷染布料在水中慢慢变色;最后镜头拉远,荷塘里的荷竞相开放,配上轻柔的音乐,让人看著心里格外舒服。“做得太好了!”苏晚忍不住称讚,“把这个视频发到海外帐號上,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关注。”
接下来的几天,清溪村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周师傅带著学员们在空地上搭建舞台,竹编的背景架一节节拼接起来,上面还编了小小的荷图案;王婶则带著村里的妇女们染布料,染好的布料掛在院子里,红的、绿的、蓝的,像一道彩色的风景线;李大嫂的点心坊里,莲子慕斯、荷香酥的香味飘出老远,她还特意做了几个荷形状的蛋糕,准备在交流节上展示。
周五这天,马可和汉森终於到了。马可穿著一件浅色的休閒西装,手里拿著一个笔记本,一进村就被荷塘的景色吸引了:“这里太美了,比我想像中还要漂亮。”汉森则戴著一顶遮阳帽,手里拿著相机,不停地拍照:“我要把这里的景色拍下来,放到慕尼黑的专卖店里,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
苏晚和许朗带著他们去了老郑叔的民宿。民宿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已经摆好了竹编的桌椅,桌上放著刚泡好的莲子茶。老郑叔笑著迎上来:“两位客人,一路辛苦了!快坐下来喝杯茶,歇歇脚。”马可坐在竹编椅子上,摸了摸椅子的扶手:“这竹编手艺太精湛了,坐著也舒服。”
下午,苏晚带著马可去了竹编工坊。周师傅正在教学员们编竹编收纳盒,看见他们进来,赶紧停下手里的活。“马可先生,欢迎你来参观!”周师傅递给他一根竹丝,“你试试,编竹编得先把竹丝泡软,不然容易断。”马可接过竹丝,学著周师傅的样子在水里泡了泡,然后尝试著编了一个简单的纹,虽然编得歪歪扭扭,但他笑得很开心:“这比设计图纸难多了,每一根竹丝都得用心。”
苏晚在旁边介绍:“周师傅编竹编已经四十多年了,村里的年轻人都跟著他学。这次我们想跟你合作设计环保手袋,竹编手柄就由周师傅和学员们来做,荷染面料由王婶负责,咱们一起把清溪的手艺融入到设计里。”马可点点头,拿出笔记本,翻出之前画的手袋设计图:“我觉得可以在手柄上编点荷纹,和面料的荷染图案呼应,这样更统一。”
第二天,汉森去了慕尼黑专卖店在清溪村的供货仓库。仓库里,竹编餐具、荷染服饰整齐地堆放在货架上,小辉正带著几个村民打包货物。“汉森先生,你看这些货,都是按你要求准备的,竹编餐具用荷染布料做了缓衝,肯定不会损坏。”小辉指著打包好的箱子说。汉森打开一个箱子,拿出一个竹编碗,碗的边缘光滑,没有毛刺:“质量比上次更好了,这样顾客肯定会更喜欢。”
周日这天,国际非遗交流节终於开幕了。清晨,荷塘边的空地上就挤满了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有不少国外的嘉宾。舞台上,竹编的背景架掛著荷染的布料,风一吹,布料轻轻飘动,像是在跳舞。许朗走上舞台,手里拿著话筒:“欢迎大家来到清溪村,参加这次国际非遗交流节。清溪的竹编和荷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让非遗走向更远的地方。”
许朗的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接著,表演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王婶带著荷染工坊的妇女们展示荷染技艺,她们手里拿著坯布,在染缸里轻轻一浸,再捞出来,坯布慢慢变成了淡绿色,上面还印著荷纹。台下的观眾看得入迷,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然后是周师傅和学员们的竹编表演。周师傅手里的竹丝像有了生命,一会儿就编出一个竹编篮子;林晓和其他学员则一起编一个大的竹编荷,十几个人分工合作,竹丝在他们指间翻飞,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竹编荷就成型了。台下的马可忍不住站起来鼓掌:“太精彩了!这简直是艺术品。”
表演结束后,就是非遗体验环节。游客们可以跟著王婶学染小手帕,跟著周师傅学编竹编小掛件。一个来自上海的小女孩,在王婶的指导下,把一块白色的手帕染成了淡粉色,上面还印著小小的荷。“我要把这个手帕送给妈妈,”小女孩高兴地说,“这是我自己染的,特別有意义。”
汉森则在一旁的展示区,向游客们介绍慕尼黑专卖店的產品。他拿著一件荷染防晒衣,对游客们说:“这件防晒衣用的是清溪村的荷染工艺,防晒指数spf50+,穿起来舒服又环保。在慕尼黑,很多顾客都喜欢这样的產品,因为它不仅实用,还蕴含著中国的传统文化。”
苏晚和马可则在荷染工坊里,继续完善环保手袋的设计。马可拿著一块荷染面料,在设计图上比划著名:“我觉得可以把面料裁成不规则的形状,这样更有设计感。”苏晚点点头,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裁著面料:“荷染面料比较厚,裁的时候得慢一点,不然容易裁歪。”两人一边討论,一边动手製作样品,不一会儿,一个简单的手袋雏形就出来了。
中午,大家在荷塘边的空地上吃农家饭。李大嫂端上了荷香酥、莲子燉鸡、荷叶粥,还有她做的荷蛋糕。马可尝了一口荷香酥,眼睛一亮:“太好吃了!这个酥皮很脆,里面的荷馅也不腻。”汉森则喜欢喝荷叶粥,一碗接一碗地喝:“这个粥很清爽,夏天喝正好。”
下午,陈雨带著巴黎体验中心的店员们,在交流节上做直播。她拿著手机,对著舞台上的表演,向网友们介绍:“大家看,这是清溪村的荷染技艺,每一块布料都是手艺人精心染制的,独一无二。现在我们的直播间里有优惠活动,下单购买荷染產品,还能赠送一个竹编小掛件。”直播间里的网友们热情很高,订单不断地跳出来,陈雨和店员们忙得不亦乐乎。
傍晚的时候,交流节迎来了高潮——非遗產品拍卖会。拍卖的產品有周师傅编的竹编篮子,王婶染的荷染长裙,还有林晓设计的竹编手机支架。第一个拍卖的是周师傅的竹编篮子,起拍价五百元,很快就被一个来自北京的收藏家以两千元的价格拍走。“这个竹编篮子编得太精致了,我要把它放在家里当装饰品。”收藏家说。
最后一个拍卖的是王婶染的荷染长裙,起拍价一千元。台下的马可举了牌:“我出三千元!”接著,一个来自上海的女士举牌:“我出五千元!”马可犹豫了一下,又举牌:“我出八千元!”台下一片惊呼,最终,马可以八千元的价格拍走了这条荷染长裙。“我要把这条裙子带回米兰,放在我的设计工作室里,它会给我更多的设计灵感。”马可激动地说。
拍卖会结束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荷塘里亮起了荷灯,一盏盏荷灯在水面上漂浮著,像一颗颗星星。大家坐在荷塘边,吃著莲子慕斯,喝著莲子茶,聊著今天的交流节。马可看著荷塘里的荷灯,对苏晚说:“这次来清溪村,我收穫太多了。不仅看到了精湛的非遗技艺,还感受到了这里的热情和温暖。我相信,咱们合作的环保手袋,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汉森也点点头:“我要把这次交流节的照片和视频带回慕尼黑,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溪村,知道中国的非遗。以后,我会加大和清溪村的合作,把更多的非遗產品带到欧洲市场。”
苏晚看著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次国际非遗交流节只是一个开始,清溪的非遗之路还很长。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清溪的竹编和荷染,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会有更多的非遗產品走向世界。
接下来的几天,马可和汉森在清溪村又待了一段时间。马可和周师傅、王婶一起完善了环保手袋的设计,確定了竹编手柄的纹和荷染面料的顏色;汉森则和许朗签订了新的供货合同,增加了竹编宠物窝和荷染围巾的订单。
离开的那天,村里的人都来送行。马可手里拿著周师傅送给他的竹编小篮子,里面装著王婶染的小手帕:“我一定会儘快把环保手袋的样品做出来,到时候再带回来给大家看。”汉森则抱著李大嫂做的荷香酥:“谢谢大家的热情招待,我会想念清溪村的荷和美食的。”
车子慢慢驶离清溪村,马可和汉森从车窗里探出头,向大家挥手告別。苏晚站在村口,看著车子渐渐远去,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清溪的非遗,就像荷塘里的荷,会在更多的地方绽放出美丽的光彩。
回到村里,苏晚和许朗开始总结这次交流节的成果。交流节期间,共接待游客两万多人,非遗產品销售额突破了一百万元,还签订了多个合作订单。“咱们得趁热打铁,”许朗说,“把这次交流节的视频和照片整理好,发到各个平台上,进一步扩大清溪非遗的影响力。另外,非遗培训学院要多招些学员,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
苏晚点点头,拿出笔记本,记下接下来的计划:“我要和陈雨一起,把海外帐號做得更好,多发布一些非遗製作的视频,吸引更多的国外顾客。还要和马可保持联繫,儘快推进环保手袋的生產,爭取下个月就能在欧洲市场上市。”
林晓也跑过来,兴奋地说:“苏姐,交流节结束后,海外帐號又涨了十万粉,好多国外的网友都问怎么报名咱们的非遗培训学院。还有几个国外的学校,想和咱们合作,开展非遗交流课程。”
苏晚听了,心里更有底气了。她抬头看向荷塘,夕阳下的荷塘格外美丽,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清溪的非遗新征程喝彩。她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清溪的非遗一定会传承下去,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走向更远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清溪村继续在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非遗培训学院迎来了新一批学员,其中还有几个来自国外的留学生;环保手袋的样品顺利製作完成,马可带著样品在米兰的设计展上展出,受到了广泛好评;汉森的慕尼黑专卖店也增加了清溪非遗產品的种类,销售额不断攀升。
清溪村的故事,就像荷塘里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隱藏在江南水乡的小村庄,知道了这里精湛的竹编和荷染技艺,知道了一群为非遗传承默默努力的人们。而清溪村的人们,也会继续坚守初心,用自己的双手,编织著非遗的未来,书写著属於清溪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