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37章 电商平台搭新桥,手作走出大山去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竹编棚的屋顶,许朗就抱著笔记本电脑坐在了棚外的竹凳上。屏幕上是刚搭建好的“清溪荷韵手作店”电商页面,他正对著页面上的產品图片反覆调整角度——竹编摆件的光影要再柔和些,蓝染围巾的顏色要更贴近实物,木牌掛件的细节要拍得更清晰。阿杰拿著刚编好的竹编小篮子走过来,凑到屏幕前一看,眼睛立刻亮了:“许朗哥,这就是咱们的网店啊?看著真专业!”
许朗点点头,指著页面上的“竹编专区”说:“你看,每个產品下面都写了详细介绍,比如这个小篮子,我写了『用清溪村老槐树竹丝编织,手工打磨无毛刺,可当收纳篮或装饰摆件』,还放了编织过程的短视频连结。待会儿咱们把周师傅编竹篮的片段剪进去,让买家能看到这是纯手工做的。”阿杰赶紧把小篮子递过去:“那快把这个也拍上!这个篮子我编了两天,竹丝都是挑最韧的,肯定好卖。”
另一边,蓝染工坊里的王婶和小雨也在忙著给蓝染布拍照。小雨把不同色的蓝染围巾铺在晾布架上,王婶则拿著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正面拍整体色,侧面拍布料厚度,特写拍纹样细节。“小雨,你把那块印著荷塘全景的围巾拿过来,这块最能体现咱们清溪村的特色,得放在网店首页当主打款。”王婶一边说,一边调整手机参数,“许朗说照片要自然光拍才好看,咱们趁现在阳光好,多拍几张。”
小雨赶紧把围巾递过去,还特意在围巾旁边放了一片新鲜荷叶当装饰:“这样拍出来既有蓝染的美,又有荷塘的味儿,买家肯定喜欢。”两人一拍就是一上午,拍好的照片传送到许朗的电脑上时,许朗正忙著给木艺工坊的產品写介绍。陈爷爷和朵朵送来的木牌掛件摆了满满一桌,有雕荷的、雕麻雀的、雕老槐树的,许朗拿起一块雕著荷塘全景的木牌,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纹路,在介绍里写道:“老匠人手工雕刻,每一道纹路都藏著清溪村的荷韵,木牌材质为本地软木,轻便易携带,可当钥匙扣或书籤。”
朵朵趴在旁边的竹桌上,看著许朗打字,突然指著屏幕说:“许朗哥,能不能在木牌介绍里加上『每块木牌都是独一无二的』?陈爷爷说,手工雕的木牌,就算是同样的图案,纹路也会有点不一样。”许朗笑著点头:“当然可以!这句话能体现咱们手作的珍贵,我这就加上。”
张婶和李嫂则在厨房里忙著给荷糕拍包装图。真空包装的荷糕整齐地摆放在竹编托盘上,旁边放著印著荷图案的包装袋和红绳铃鐺。李嫂拿著手机,一会儿拍全景,一会儿拍特写,还特意拆开一包荷糕,拍了里面的糕体——雪白的糯米裹著粉色的荷碎,看起来软糯香甜。“许朗说买家最关心食品安全,咱们得在介绍里写清楚『无添加防腐剂,保质期15天,冷藏可延长至30天』,再拍个咱们做荷糕的过程视频,让大家吃得放心。”张婶一边说,一边把刚蒸好的荷糕端过来,热气腾腾的样子让画面更有烟火气。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聚到了村委会,围著许朗的电脑看网店进展。“竹编专区、蓝染专区、木艺专区、伴手礼专区都弄好了,下午咱们把產品库存和价格定一下,就能上架了。”许朗指著屏幕,给大家一一介绍,“我还设置了『手作故事』板块,里面放周师傅、王婶、陈爷爷的手艺故事,还有村里的荷塘景色照片,让买家不仅买手作,还能了解咱们清溪村的文化。”
周师傅看著“手作故事”里自己的照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这老骨头有啥好拍的?还是多拍点孩子们学手艺的样子吧,显得咱们手艺有传承。”许朗笑著说:“周师傅,您的故事才珍贵呢!您做了一辈子竹编,见证了清溪村竹编的变化,买家肯定愿意听。我已经把您教阿杰编竹蚂蚱的视频剪进去了,放在『竹编故事』里,特別感人。”
王婶也凑过来说:“那我的蓝染故事里,得放上小雨改进染料的片段,这孩子年轻,脑子活,改进的染料又牢又好看,得让买家知道咱们的手艺在进步。”陈爷爷点点头:“我的木艺故事里,要放上我爹留下的老刻刀,还有朵朵雕小麻雀的样子,体现咱们木艺的传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手作故事”板块补充得更丰富了。下午,许朗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了產品价格——竹编小篮子39元,蓝染围巾89元,木牌掛件29元,真空包装荷糕25元一盒,还设置了“手作组合套餐”,比如“竹编篮+蓝染手帕+木牌掛件”套餐129元,比单买便宜20元。“这样能吸引买家多买,也能让他们一次体验到咱们不同的手作。”许朗解释道。
价格定好后,大家开始清点库存:竹编摆件有20个,蓝染围巾有30条,木牌掛件有50个,荷糕有100盒。“库存好像有点少,要是卖得好,很快就没了。”阿杰担心地说。周师傅笑著说:“没关係,卖完了咱们再做!咱们手作虽然慢,但做得仔细,买家肯定愿意等。许朗,你在网店上註明『手工製作,下单后3-5天发货』,让买家有个心理准备。”许朗点点头,立刻在產品页面上加上了发货时间说明。
傍晚的时候,“清溪荷韵手作店”终於正式上线了。许朗把网店连结发到了之前建的旅游群里,还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清溪手作上线啦”的视频——视频里,周师傅在编竹篮,王婶在染布,陈爷爷在雕木牌,最后镜头落在网店页面上,配文“来自清溪村的纯手工手作,每一件都藏著荷韵与匠心”。
没过多久,旅游群里就热闹起来了。之前来村里的林晓第一个留言:“终於等到网店上线了!我要下单蓝染围巾和荷糕,上次在村里没买够!”还有很多没去过村里的网友,看到视频后也纷纷諮询:“竹编小篮子能装东西吗?”“蓝染布会掉色吗?”“木牌能定製刻字吗?”许朗一边回復留言,一边盯著订单页面,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晚上八点多,第一笔订单来了!是一个来自上海的买家,买了“竹编篮+蓝染手帕+木牌掛件”的组合套餐。许朗激动地喊了起来:“大家快来看!第一笔订单成交了!”正在竹编棚里编竹丝的周师傅、在蓝染工坊里整理染料的王婶、在木艺工坊里雕木牌的陈爷爷,都赶紧跑了过来。看著订单页面上的“已付款”字样,大家都笑了——这是清溪村的手作第一次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外地,是手艺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订单越来越多。蓝染围巾卖得最好,尤其是印著荷塘全景的款式,很快就剩最后几条了;竹编小篮子也很受欢迎,很多买家留言说“放在家里当装饰,看著就舒服”;木牌掛件因为可以定製刻字,也接到了不少订单,有刻名字的,有刻祝福语的,陈爷爷和朵朵每天都忙著雕定製木牌;荷糕因为保质期短,许朗特意在页面上註明“现做现发”,张婶和李嫂每天都要蒸好几锅,才能赶得上订单。
为了让买家更放心,许朗还开启了“手作直播”——每天下午直播周师傅编竹编、王婶染布、陈爷爷雕木牌的过程,直播里还会回答买家的问题。有一次直播时,一个买家问:“蓝染围巾怎么洗才不会掉色?”王婶在镜头前详细解释:“第一次洗用冷水,加少量盐固色,轻柔手洗,不要暴晒,晾乾后顏色会更鲜亮。”买家们纷纷留言:“学到了!”“老匠人就是专业!”
直播不仅增加了买家的信任,还带来了更多订单。有一次,许朗直播阿杰编迷你竹编棚的过程,直播间里一下子来了很多观眾,大家都被阿杰手里的迷你竹编棚吸引了,纷纷问“这个卖不卖?”阿杰赶紧说:“这个是之前展会的展示品,要是大家喜欢,我们可以接受定製,大概需要一周时间。”没想到一下子就接到了10个定製订单,阿杰和周师傅赶紧加班加点,赶在一周內完成了订单。
隨著订单越来越多,村里的年轻人也主动来帮忙。之前在外打工的大壮,看到村里的手作卖得好,也回村帮忙打包发货;村里的小学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帮忙回復买家留言;甚至连村里的老人,也会帮著整理竹丝、挑选荷叶。大家分工合作,打包的打包,发货的发货,回復的回覆,村委会的院子里每天都堆满了包裹,快递员每天都要来村里取好几次件。
有一天,许朗收到了一个来自北京的买家的评价,评价里写著:“收到蓝染围巾了,顏色比图片还好看,摸起来很软,能感受到手工的温度。看了网店上的手作故事,很喜欢清溪村的氛围,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村里看看,体验一下竹编和蓝染。”许朗把这个评价读给大家听,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周师傅感慨地说:“以前咱们的竹编只能在镇上卖,现在通过这个网店,能卖到北京、上海,真是想不到啊!这电商平台,真是给咱们搭了一座新桥,让咱们的手艺能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知道。”
王婶也笑著说:“是啊,上次有个广州的买家,收到蓝染布后,还拍了照片发过来,说要做成连衣裙,穿著去参加朋友的聚会。看著咱们的手作能被这么多人喜欢,心里真高兴。”陈爷爷点点头:“我收到一个大学生买家的留言,说买木牌是为了送给老师,感谢老师的教导。能让咱们的手作传递温暖,这比卖多少钱都开心。”
苏晚看著大家忙碌又开心的样子,心里也很欣慰。她想起刚开始筹备电商平台的时候,大家都担心不会操作,怕卖不出去。可现在,不仅卖得好,还收穫了这么多好评,这离不开大家的努力,也离不开许朗的专业指导。“许朗,谢谢你啊,要是没有你,咱们的手作也走不出大山。”苏晚真诚地说。许朗笑著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能帮咱们清溪村把手艺传出去,我也很开心。接下来,咱们可以开发一些新的產品,比如竹编的收纳盒、蓝染的桌布、木艺的茶杯垫,丰富网店的產品种类,吸引更多买家。”
大家都同意许朗的提议。周师傅和阿杰开始研究竹编收纳盒的设计,要实用又好看;王婶和小雨开始尝试染蓝染桌布,要选更耐用的布料;陈爷爷和朵朵开始雕木艺茶杯垫,上面雕上荷、小鱼的图案,適合日常使用。张婶和李嫂则研究起了新的伴手礼,比如荷酥、荷叶饼,延长保质期,方便运输。
夕阳西下,荷塘里的荷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村委会的院子里,大家还在忙著打包今天的订单,快递员的车刚走,车上装满了清溪村的手作,也装满了清溪村人的希望。许朗坐在竹凳上,看著网店页面上不断增加的订单和好评,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电商平台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用心做好每一件手作,清溪村的手作一定能走得更远,清溪村的荷韵与匠心,也一定能传遍全国各地。
晚上,许朗把今天的订单数据整理好,发到了村里的微信群里:“今日订单35笔,其中竹编10笔,蓝染15笔,木艺5笔,伴手礼5笔,总销售额3285元。”群里立刻热闹起来,大家纷纷点讚、留言,分享著喜悦。周师傅留言:“明天我早点去竹编棚,多编几个小篮子!”王婶留言:“我明天多染几块蓝染布,爭取满足更多买家的需求!”陈爷爷留言:“我和朵朵明天把定製的木牌都雕完,不耽误发货!”
看著群里的留言,许朗笑了。他知道,清溪村的手作之路,还有很长,但只要大家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就一定能走得稳、走得远。月光洒在荷塘上,荷叶上的露珠泛著光,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许朗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清溪村的手作会像这荷塘里的荷一样,在全国各地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更多人感受到手工的温度,感受到清溪村的荷韵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