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05章 非遗展前忙筹备,荷塘夜话盼荣光
进入十月,清溪村的荷塘虽少了盛夏的繁盛,却多了几分沉静的韵味。枯黄的荷叶垂在水面,莲蓬挺著褐色的枝干,偶尔有残留的荷苞缀在其间,像撒在绿毯上的粉珍珠。而村里的手作工坊,却比盛夏时更热闹——为了下个月的县非遗文化展,所有人都卯足了劲筹备。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落在蓝染坊,王婶就已经煮好了染液。靛蓝色的液体在大缸里泛著微光,她小心翼翼地把白色布放进去,双手轻轻搅动:“这匹布要染三遍,才能做出披风需要的深蓝底色,还得留足时间晾晒,可不能耽误了参展。”
李婶坐在旁边穿针引线,手里拿著绣绷,绷上是刚起针的荷纹:“你放心,我和赵婶每天多绣两个时辰,保证在展前把披风的纹绣完。昨天我还琢磨著,在披风下摆加一圈荷叶边,染成浅蓝渐变,看著更灵动。”
王婶眼睛一亮,凑过去看绣绷:“这个主意好!咱们的蓝染披风要跟別人不一样,既有老手艺的扎实,又有新设计的巧思,这样才能在展会上出彩。”正说著,村里的年轻姑娘小娟端著早饭过来:“王婶、李婶,快吃早饭吧,我妈煮了玉米粥,还蒸了红薯,吃完再忙。”
竹编坊里,周师傅的手指被竹条磨得发红,却依旧没停下手里的活。他面前摆著一盏快完工的竹编荷灯,灯架是细细的竹丝,瓣用薄竹片编成,还没上色就透著精致:“这盏荷灯要做三层瓣,每层都编上不同的纹路,晚上点上灯,光影透出来才好看。还有那面竹编屏风,得赶在月底前编完,上面的荷塘全景可不能马虎。”
阿明蹲在旁边帮忙削竹条,竹屑堆了一地:“周爷爷,您歇会儿吧,我跟小婷帮您削竹条,您教我们编瓣就行。昨天您教我的编法,我已经练熟了,保证编出来跟您的一样好。”
周师傅笑著点头,放下手里的竹丝:“好小子,学得真快。咱们的竹编要让城里人知道,老手艺也能编出新鲜样。等屏风编完,再在边角编上『清溪荷韵』四个字,让大家一眼就记住咱们村。”
木艺坊里,陈爷爷正拿著刻刀给小木勺雕。他面前摆著十几个小木勺,有的刻著荷,有的刻著蜻蜓,还有的刻著清溪村的石板路:“参展的小木勺礼盒,得选最精致的款式。每个礼盒里放两把勺,一把刻荷塘,一把刻工坊,再配上手写的说明书,讲讲木勺的製作过程,这样才显用心。”
苏晚蹲在旁边帮他擦木屑,手里拿著软布:“陈爷爷,我昨天跟张总商量了,礼盒要做復古风的纸盒,外面印上您做木勺的照片,里面垫上蓝染布,既保护木勺,又能展示咱们村的蓝染手艺,一举两得。”
陈爷爷停下刻刀,摸了摸礼盒样品:“这个包装好!既不哨,又能显出咱们的手艺。等这批小木勺做好,我再挑几个最好的,单独装盒,说不定能拿个奖。”
午后的阳光正好,许朗和林溪坐在工坊的遮阳棚下,整理参展的资料。桌上摆著宣传视频的脚本、手作產品的介绍册,还有提前设计好的清溪村手作logo。“宣传视频要突出三个部分,”许朗指著脚本说,“先是清溪村的风景,再是老手艺的製作过程,最后是游客体验的场景,这样能让观眾全面了解咱们的手作文化。”
林溪拿著笔在本子上记:“我已经拍了不少素材,明天再去拍王婶染披风、周爷爷编屏风的镜头,爭取后天就能剪出初版。对了,要不要请村里的老人出镜?比如让陈爷爷讲讲木艺的歷史,这样更有感染力。”
“当然要!”许朗点头,“还要拍村里的孩子跟著学手艺的画面,体现老手艺的传承。另外,咱们得做个展架,上面贴满清溪村手作的照片,再放个电视循环播放宣传视频,让参展的人能直观看到咱们的成果。”
正说著,张婶提著一篮荷糕过来:“许朗、林溪,快尝尝我新做的桂荷糕,加了村里的桂,比之前的更香甜。我想著,参展的时候可以带些样品,让大家尝尝咱们村的美食,说不定还能吸引些合作商。”
许朗拿起一块尝了尝,桂的香气和荷的清甜在嘴里散开:“太好吃了!张婶,您多做些,装在小礼盒里,跟手作產品搭配著展示。对了,网店上也可以推出『非遗展限定套餐』,手作產品加美食,肯定受欢迎。”
张婶笑著说:“我也是这么想的!已经跟包装厂定了限定包装,印上『非遗展同款』的字样,明天就能送来。等参展的时候,我再跟大家说说咱们的美食都是用纯天然食材做的,让大家吃得放心。”
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人们陆续聚集到荷塘边。许朗搬来几张竹编桌椅,苏晚泡了荷茶,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著参展的期待。夕阳把荷塘染成橘红色,晚风带著荷香和桂香,格外愜意。
“你们说,咱们的手作能在展会上获奖吗?”小婷捧著茶杯,眼里满是期待。
周师傅放下茶杯,笑著说:“不管能不能获奖,咱们都要拿出最好的手艺,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的老手艺。就算没获奖,能跟其他手艺人交流学习,也是好事。”
王婶点头:“是啊!我听说,这次参展的有很多厉害的手艺人,比如做陶艺的、做剪纸的,到时候我要多跟他们聊聊,看看能不能把其他手艺的元素融入蓝染,做出更特別的產品。”
陈爷爷看著荷塘里的莲蓬,缓缓说:“我年轻的时候,总怕这些老手艺没人学,会慢慢消失。现在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用心,我就放心了。这次参展,也是想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老手艺不是老古董,也能跟上时代,也能赚钱养家。”
许朗握住苏晚的手,轻声说:“不管展会结果如何,咱们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就算这次没拿到大奖,咱们还有下次,还有以后。只要咱们坚持传承老手艺,坚持把清溪村的故事讲下去,总有一天,咱们的手作会走出县城,走向更大的舞台。”
苏晚点点头,眼里闪著光:“我已经跟县里的旅游局联繫了,他们说如果咱们的手作在展会上表现好,会帮咱们推荐给省旅游局,以后可能会有更多游客来清溪村。到时候,咱们可以建更多的民宿,开更多的体验课,让村民们都能增收致富。”
夜色渐深,荷塘里的荷灯又亮了起来。一盏盏荷灯在水面上飘荡,映著岸边人们的笑容,像撒在黑夜里的星星。林溪拿起手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配文写著“非遗展前的荷塘夜话,我们在清溪村,盼著老手艺的荣光”,发在了社交平台上。
没过多久,评论区就热闹起来,“加油!期待你们在展会上的表现”“等你们的好消息,到时候一定去清溪村玩”“老手艺值得被看见,支持你们”。林溪把评论读给大家听,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大家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继续忙呢!”许朗站起身,笑著说,“等参展回来,咱们再好好庆祝,办个热闹的『庆功宴』,让全村人都高兴高兴。”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看书认准 101 看书网,101????????????.??????超给力 】
人们陆续散去,荷塘边只剩下许朗和苏晚。苏晚靠在许朗肩上,看著水面上的荷灯:“你说,多年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手作工坊在清溪村建成?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因为老手艺来到这里?”
许朗紧紧抱住她,轻声说:“会的。只要咱们一直坚持,一直用心,清溪村会成为老手艺的天堂,会成为所有人都嚮往的地方。到时候,荷塘里的荷灯会一直亮著,老手艺的故事也会一直讲下去。”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荷塘里的荷灯轻轻摇晃,仿佛在为他们的约定作证。清溪村的夜,安静而充满希望,所有人都在期待著非遗文化展的到来,期待著老手艺绽放荣光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