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302章 自媒体传韵,老手艺焕新
自媒体博主林溪的视频剪得又快又巧,隔天傍晚就发在了社交平台上。视频开头是晨光里的荷塘,碎钻似的露珠滚落荷叶,紧接著镜头一转,村口竹编拱门下的银铃隨风轻响,王婶的蓝染裙、张婶的荷叶鸡、陈爷爷的老木桌一一入镜,最后定格在夜晚满塘飘荡的荷灯上,配文写著“在清溪村,把荷香与时光都穿在身上、尝进嘴里”。
视频发出去还不到两小时,评论区就热闹起来。有人问“蓝染披风怎么买?想定製一件”,有人留言“老房探秘项目每天都有吗?下周想带爸妈去”,还有网友调侃“荷叶鸡看得我流口水,老板能不能开外卖”。林溪抱著手机给许朗发消息:“许哥,评论区都快炸了,好多人问怎么去清溪村!”
许朗刚和苏晚整理完新一批民宿订单,看到消息忍不住笑:“多亏你把咱们村拍得这么好,要是方便,能不能在评论区回復下交通和预约方式?”林溪秒回:“早安排上啦!我还把文化节手册拍了照片附在评论区,大家一看就懂。”
这边消息刚聊完,王婶就攥著手机急匆匆找过来,手里还捏著几张纸条:“许朗、小晚,你们快看!刚才有好几个外地客人打电话来,说看了视频想订蓝染服饰,我都记下来了,这可咋整?我一个人做不过来啊!”
苏晚凑过去看纸条,上面记著客人要的款式、尺寸,还有交货时间:“王婶您別慌,咱们可以找村里其他会针线活的婶子帮忙,您负责教她们绣荷纹,分工合作肯定快。再说,咱们还能推出『简易款蓝染方巾』,不用复杂刺绣,染好底色就能卖,既能满足客人需求,也能减轻您的负担。”
王婶眼睛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法子?我这就去找李婶、赵婶她们商量,明天一早就开工!”说著,脚步轻快地往门外走,连手里的纸条都攥得更紧了。
隔天一早,蓝染坊里果然热闹起来。王婶把染好的蓝布铺在长桌上,李婶、赵婶坐在旁边穿针引线,村里几个年轻姑娘也来帮忙剪布、熨烫。苏晚路过时,正好看见一个姑娘拿著熨斗,小心翼翼地把蓝染方巾烫平:“王婶,您看这方巾的顏色,是不是比昨天染的更匀了?”
王婶凑过去摸了摸,笑著点头:“可不是嘛!你昨天教我往染液里加少量盐,顏色果然更鲜亮了。等这批方巾做好,咱们就掛在网上卖,说不定还能多赚点钱,给村里修修石板路。”
另一边,周师傅的竹编坊也迎来了新客人。几个跟著视频来的游客围著竹编架,看著周师傅编竹篮:“周爷爷,您编这个竹篮要多久啊?我想编一个带回去当菜篮。”周师傅手里的竹条翻飞,不一会儿就编出了篮底:“这个简单,你们要是有耐心,今天就能编好。我再教你们在篮边编朵小荷,更好看。”
游客们听得兴致勃勃,纷纷拿起竹条跟著学。有个小姑娘学得快,没过多久就编出了一朵小小的荷,举著给周师傅看:“周爷爷,您看我编的荷像不像?”周师傅眯著眼睛看了看,笑著竖起大拇指:“像!比我年轻时编得还好,以后要是喜欢,常来村里学,我把所有竹编手艺都教给你。”
老房区里,陈爷爷的小木勺也卖得更火了。有个做文创產品的老板找到陈爷爷,想和他合作,把小木勺做成礼盒装,印上清溪村的荷塘图案:“陈爷爷,您的小木勺手艺这么好,不能只在村里卖。咱们合作后,全国的人都能买到您做的小木勺,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清溪村的老手艺。”
陈爷爷一开始还犹豫,怕合作后做不出那么多小木勺。许朗在旁边劝:“陈爷爷,咱们可以找村里的年轻人跟著您学,您教他们做木勺,年轻人帮您打磨、包装,这样既能扩大產量,还能把您的手艺传下去,多好啊!”
陈爷爷想了想,终於点头:“行!那咱们就试试。我这就把藏在箱子里的老工具找出来,明天就教年轻人做木勺。”
中午吃饭时,张婶也凑过来聊起生意:“现在来吃荷叶鸡的客人越来越多,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家小子说想帮我开个网店,把荷糕、荷叶粥真空包装了卖,你们觉得咋样?”
苏晚连忙说:“太好了!现在很多人喜欢吃农家美食,真空包装方便携带,肯定能卖得好。要是需要设计包装,我可以帮忙画荷塘图案,让包装也有咱们村的特色。”
许朗也补充:“咱们还得找专业机构检测下,確保真空包装的食品符合安全標准,这样客人才吃得放心。等网店开起来,咱们再让林溪帮忙宣传下,销量肯定差不了。”
下午,许朗和苏晚去村委会开会,把这些新情况跟村干部们说了说。大家都很兴奋,纷纷出主意:“咱们可以在村里建个手作工坊,把蓝染、竹编、木艺都集中在一起,让游客能一站式体验”“还可以推出『清溪村手作礼盒』,把蓝染方巾、竹编掛件、小木勺装在一起,当伴手礼卖肯定受欢迎”“以后咱们还能办手作培训班,让更多人来学老手艺,把清溪村打造成老手艺传承基地”。
散会后,许朗和苏晚走在石板路上,看著村里忙碌的景象——王婶的蓝染坊飘出靛蓝色的布料,周师傅的竹编坊传来竹条碰撞的声响,陈爷爷正带著年轻人打磨木勺,张婶在厨房门口晾晒荷叶。苏晚忍不住说:“你看,咱们村现在就像一棵大树,老手艺是树根,游客是阳光,咱们就是浇水的人,慢慢把这棵树养得越来越茂盛。”
许朗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荷塘。此时正是午后,荷叶舒展著身姿,荷在阳光下绽放,偶尔有蜻蜓停在苞上,像一幅灵动的画。他笑著说:“等下个月,咱们的手作工坊建成了,网店也开起来了,肯定会有更多人来清溪村。到时候,咱们再办个『老手艺文化周』,让更多人爱上咱们村的老手艺,爱上清溪村。”
苏晚笑著点头,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清溪村的故事还在继续,那些藏在荷香里的老手艺,正在慢慢焕发生机,而他们,会一直陪著清溪村,把这些美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