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287章 订单量產忙筹备,游客接待换新顏
飞机降落在市机场时,已是傍晚。许朗刚走出航站楼,就看到村主任带著陈师傅、赵奶奶等人举著“欢迎回家”的牌子在等候。“可算把你们盼回来了!”村主任快步上前,接过许朗手里的行李箱,“村里的人都等著听你们在欧洲的好消息呢!”
一行人坐上车,朝著清溪村驶去。路上,苏晚把欧洲之行的成果一一告诉大家:“德国汉森订了1000罐荷酱和500盒荷曲奇,法国露西要採购竹编材料设计手包,英国旅游公司10月会带第一批游客来,还有欧盟的『优质农產品认证』,以后咱们的產品出口欧洲更方便了。”陈师傅听了,激动地搓著手:“太好了!我这就回去调整加工厂的生產计划,保证按时完成订单。”
回到村里时,村委会门口早已挤满了村民。晓梅刚下车,竹编坊的姐妹们就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著欧洲的情况。晓梅拿出在欧洲买的小礼物分给大家,还把和索菲亚合作设计“意中荷”系列的事说了:“咱们要在竹编里加义大利的纹,得先练手,明天我就把设计图画出来,大家一起研究。”
当晚,村委会召开了紧急会议,安排新订单的生產和游客接待工作。许朗把订单明细贴在白板上:“汉森的订单要在11月前交付,露西的竹编材料需要在下个月中旬发过去,英国游客10月15號到,大家得把时间节点记清楚。”
陈师傅第一个发言:“荷酱和曲奇的生產没问题,加工厂现在有三台熬製锅,再招两个帮工,每天能產500罐荷酱和300盒曲奇,肯定能按时完成订单。不过曲奇需要新的包装,得儘快联繫印刷厂设计。”苏晚立刻接话:“包装的事交给我,我明天就联繫之前合作的厂家,按照欧洲的標准设计,保证既美观又符合运输要求。”
晓梅则指著竹编材料的订单:“露西要的竹篾需要更细更韧的,我得去镇上的竹编厂订一批特级竹篾,还要安排姐妹们提前分拣、晾晒,確保材料质量。另外,『意中荷』系列的设计图,我三天內就能画好,到时候咱们一起討论修改。”
小李也主动承担了任务:“英国游客来的时候,我可以带他们体验剪纸,还能现场剪荷图案的纪念册,送给他们当礼物。我明天就开始准备剪纸工具和材料,再设计几款新的荷塘主题剪纸。”
村主任看著大家积极性高涨,笑著说:“游客接待方面,张婶的农家乐要提前收拾房间,准备特色菜;刘叔负责荷塘步道和观景台的维护,確保游客安全;赵奶奶可以准备些染布小掛件,当作伴手礼送给游客。另外,咱们还要在村口修一个欢迎牌,写上中英双语的『欢迎来到清溪村』,让游客感受到咱们的热情。”
会议结束后,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第二天一早,陈师傅就去了镇上的厨具店,订了两台新的曲奇烤箱,还在村里贴了招工启事,不到一上午就有四个村民报名;苏晚联繫了印刷厂,把荷曲奇的包装设计要求告诉对方,还发了几张欧洲展会的照片,让设计师参考;晓梅则带著竹编坊的姐妹,去了镇上的竹编厂,亲自挑选特级竹篾,还和厂长商量好了优先供货的事宜。
张婶也没閒著,她把农家乐的房间重新打扫了一遍,换上了新的床单被套,还在每个房间里放了一盆干荷,既美观又能散发淡淡的香气。“英国游客可能吃不惯太辣的菜,我得调整下菜单,多准备些清淡的荷宴,比如荷粥、清蒸荷塘鯽鱼,还要做些荷酥、荷曲奇当点心。”张婶一边列菜单,一边和农家乐的师傅们商量。
刘叔则带著几位村民,在荷塘步道旁加装路灯,还把木栈道的鬆动木板换成新的。“观景台要加个遮阳棚,游客夏天来也能乘凉,再摆几张石桌石凳,方便他们休息拍照。”刘叔拿著捲尺,在观景台上来回测量,额头上的汗水顺著脸颊往下淌,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赵奶奶则找出了压箱底的染料,开始製作染布小掛件。她把白布剪成荷形状,再用苏木、梔子等天然染料染色,最后缝上掛绳,一个个精致的染布掛件很快就堆了起来。“这些掛件送给游客,让他们带回去做纪念,也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清溪村的染布手艺。”赵奶奶笑著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一周后,苏晚拿到了荷曲奇的包装样品。包装盒採用淡绿色的纸盒,上面印著荷塘荷的图案,还有中英双语的產品介绍,侧面还贴著欧盟“优质农產品认证”的標誌。“这个包装太好看了!”陈师傅拿著样品,满意地点点头,“既体现了咱们的特色,又符合欧洲的標准,肯定能让汉森满意。”
晓梅也完成了“意中荷”系列的设计图。图纸上,竹编餐具的边缘编著义大利的橄欖枝纹,中间则是清溪村的荷图案,两种元素结合得恰到好处。“咱们先编几个样品,寄给索菲亚看看,要是她满意,再批量生產。”晓梅拿著设计图,和竹编坊的姐妹们一起討论编织技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確定了编织方案。
小李则设计好了新的荷塘主题剪纸,有“荷塘垂钓”“荷映月”“农家赏荷”等图案,还准备了空白的剪纸册,打算让游客自己动手剪,再把作品带回家。“我还想在剪纸册里加几页清溪村的介绍,让游客更了解咱们村的歷史和文化。”小李一边说,一边在剪纸册上写下文字。
隨著10月的临近,村里的准备工作越来越紧张。加工厂里,新订的烤箱已经安装调试好,帮工们熟练地製作荷曲奇,香气瀰漫了整个村子;竹编坊里,姐妹们忙著编织露西要的竹篾材料,还在试编“意中荷”系列的样品;农家乐里,张婶和师傅们开始试做新菜单上的菜品,邀请村民们品尝提意见;村口的欢迎牌也安装好了,淡蓝色的牌子上,中英双语的字体格外醒目,旁边还掛著晓梅编的竹编荷掛件。
10月10號那天,许朗组织大家做了一次全面的准备检查。在加工厂,陈师傅展示了已经做好的500罐荷酱和300盒荷曲奇,包装整齐地堆在仓库里;在竹编坊,晓梅拿出了“意中荷”系列的样品,竹编餐盘上的橄欖枝和荷纹精致细腻;在农家乐,张婶端上了试做的荷宴,清淡可口,香气扑鼻;在荷塘边,刘叔的观景台和路灯都已完工,木栈道也打扫得乾乾净净。
“大家都辛苦了!”许朗看著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欣慰,“再坚持几天,等英国游客来了,咱们一定要展现出清溪村最好的风貌,让他们感受到咱们的热情和特色,也为以后的旅游合作打下好基础。”
村民们纷纷点头,眼里满是期待。他们知道,这次英国游客的到来,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接待,更是清溪村打开国际旅游市场的关键。他们要用心做好每一个细节,让游客带著对清溪村的美好回忆离开,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藏在荷塘边的美丽村庄。
10月14號晚上,村里的人都没有睡好。张婶提前把农家乐的房间暖气打开,確保游客住得暖和;晓梅把第二天要展示的竹编样品重新整理了一遍;小李则把剪纸工具和材料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许朗和苏晚则反覆核对第二天的接待流程,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10月15號早上,天刚亮,村里的人就都起床了。许朗和苏晚带著几位村民,早早地在村口等候;张婶在农家乐里忙著准备早餐;晓梅和小李则在文创店门口摆好了展示台。阳光洒在荷塘上,泛起金色的波光,仿佛也在为清溪村的第一次国际游客接待加油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