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荷韵·第264章 文创开发启新程,海外订单破难关
深秋的清溪村,荷塘虽没了盛夏的繁盛,却多了几分沉静的美。枯黄的荷叶低垂著,偶有残留的莲蓬立在水面,风一吹,便摇出细碎的水声。而村头的合作社文创工作室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晓梅正带著几个绣娘调试新设计的荷纹样,春桃捧著一叠文创样品跟苏晚討论定价,傻柱则蹲在角落,拿著竹条琢磨新的竹编造型,连空气里都飘著创意碰撞的热闹劲儿。
“许朗哥,你快看这个!”苏晚拿著一本封面印著荷塘月色的笔记本跑过来,封面上用烫金工艺印著“清溪荷韵”四个字,內页里还夹著一张干荷书籤,“这是咱们设计的第一款文创笔记本,晓梅姐她们还在书籤上绣了迷你荷,你觉得怎么样?”
许朗接过笔记本翻了翻,纸张触感细腻,图案印刷清晰,干荷书籤夹在页间,还带著淡淡的荷香。“做得不错,”他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其他样品上——有荷形状的钥匙扣,竹编的杯垫上绣著荷叶纹,还有印著清溪村风景的明信片,每一件都透著浓浓的乡土气息和设计感,“这些样品都很有特色,既保留了咱们的传统手艺,又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应该能受欢迎。”
晓梅放下手里的绣绷走过来,擦了擦额角的汗:“许东家,我们还设计了一套荷主题的刺绣手帕,用的是咱们合作社自己种的荷染的布,顏色特別自然。不过现在绣娘人手不够,要是订单多了,恐怕赶不上工期。”
许朗想了想,说:“咱们可以分两步走。一方面,从周边村子招募有刺绣基础的妇女,由你负责培训,扩大绣娘队伍;另一方面,联繫镇上的服装厂,看看能不能合作批量生產一些基础款的文创產品,比如明信片、笔记本这些,咱们再在上面手工添加一些竹编或刺绣元素,既保证產量,又不失特色。”
傻柱也凑过来说:“许东家,竹编这边我没问题!我已经教出了十几个徒弟,他们编杯垫、钥匙扣都很熟练,要是订单多,咱们还能在村里开个竹编文创小作坊,让更多村民加入进来。”
“好主意,”许朗笑著说,“张叔,你明天去镇上跟服装厂谈谈合作的事,把咱们的样品带过去,跟他们商量一下生產成本和交货周期。苏晚,你负责把这些文创样品拍好照片,放到网上的店铺里,再联繫之前合作的旅行社,看看能不能把文创產品放在他们的旅游大巴上售卖,多拓宽一些销售渠道。”
大家齐声应下,各自忙碌起来。工作室里的氛围越发热烈,每个人脸上都带著对新项目的期待——文创產品不仅能给合作社增加收入,还能让“清溪荷韵”的文化內涵更丰富,让更多人通过这些小物件,记住清溪村的美。
接下来的半个月,文创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著。张叔顺利和镇上的服装厂达成合作,第一批笔记本和明信片很快就生產出来了;晓梅培训的新绣娘也逐渐上手,刺绣手帕和书籤的產量稳步提升;傻柱的竹编小作坊也开了起来,村里的几个留守老人跟著学编竹编,不仅能赚些零钱,还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苏晚则忙著线上线下的销售推广。她在网上店铺里详细介绍每一款文创產品的故事,比如荷染布的工艺、竹编的歷史,还上传了村民们製作文创產品的视频,没想到视频很快就火了,不少网友留言说“想把清溪村的美好带回家”,订单量一下子涨了不少。线下,旅行社的合作也很顺利,不少游客在大巴上看到文创样品,都忍不住下单购买,有的还特意绕到清溪村的特產店,想多买些送给朋友。
就在文创项目渐入佳境的时候,苏晚突然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之前洽谈过的国外经销商,对方说想订购一批荷精油和文创產品,订单金额高达五十万,但要求一个月內交货,而且需要通过国际物流运输,还得提供產品的质量认证报告。
“许朗哥,这可是咱们第一次接到这么大的海外订单!”苏晚掛了电话,兴奋地跑到许朗身边,把订单详情告诉了他,“不过对方要求一个月內交货,还要质量认证报告,咱们能完成吗?”
许朗心里也很激动,海外订单意味著“清溪荷韵”的品牌终於要走出国门了,但他也清楚,这其中的挑战不小。“先別著急,咱们一步步来,”他冷静地说,“首先,质量认证报告是关键,咱们得儘快联繫专业的检测机构,把荷精油和文创產品送去检测,確保符合国际標准。其次,交货时间紧,咱们得核算一下现有库存和生產能力,看看能不能在一个月內完成订单。另外,国际物流也得提前联繫,了解清关流程和运输时间,避免耽误交货。”
当天下午,许朗就召开了合作社成员大会,把海外订单的消息告诉了大家。村民们听了都很兴奋,纷纷表示愿意加班加点赶订单。“许东家,你放心!荷精油咱们仓库里还有不少,不够的话,我再带著工人加班提炼,保证不耽误事!”负责荷深加工车间的刘叔大声说。
“竹编文创这边也没问题!”傻柱拍著胸脯说,“我让徒弟们两班倒,编钥匙扣和杯垫,肯定能按时完成订单!”
晓梅也说:“刺绣手帕我们可以加快进度,晚上再加点班,保证质量和数量都能达標。”
看著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许朗心里暖暖的。他站起身说:“谢谢大家的支持!不过咱们不能只靠热情,还得有周密的计划。我已经联繫了市里的质量检测机构,明天就把样品送过去;张叔负责联繫国际物流,了解清关和运输的细节;苏晚负责跟国外经销商沟通,確认订单的具体要求,比如包装规格、標籤语言这些;其他人按照各自的分工,加快生產进度,每天匯报生產情况,確保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大会结束后,所有人都行动起来。第二天一早,许朗就带著荷精油和文创样品,开车去了市里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样品,说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出报告,许朗心里有些著急,但也只能耐心等待——质量是底线,不能有丝毫马虎。
张叔那边也遇到了难题。国际物流的清关流程比想像中复杂,需要提供產品的產地证明、质量认证报告、装箱单等一系列文件,而且运输时间也不確定,要是遇到海关查验,很可能会耽误交货。“许东家,要不咱们找个专业的外贸代理公司?他们熟悉清关流程,能帮咱们省不少事。”张叔建议道。
许朗觉得这个主意可行,立刻让苏晚联繫外贸代理公司。苏晚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家有丰富农產品出口经验的代理公司,对方表示可以帮忙处理清关事宜,但需要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许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要能顺利完成订单,这点服务费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打开海外市场的大门。
然而,麻烦还在后头。一周后,检测机构传来消息,荷精油的某项指標虽然符合国內標准,但距离国际標准还有一点差距,需要重新调整生產工艺,否则无法通过认证。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重新调整工艺需要时间,而订单的交货期只有不到三周了,要是赶不上,不仅会损失订单,还会影响“清溪荷韵”的信誉。
“许东家,这可怎么办啊?”刘叔急得直跺脚,“咱们的荷精油一直都是按照国內標准生產的,从来没出过问题,怎么到了国际標准就不行了?”
许朗也很著急,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刘叔,你別慌,”他冷静地说,“咱们先问问检测机构,具体是哪项指標不达標,需要怎么调整工艺。然后立刻召集车间的工人,研究调整方案,爭取儘快解决问题。”
他立刻联繫检测机构,详细了解了指標不达標的原因——原来是荷精油中的杂质含量略高,需要增加一道过滤工序。许朗鬆了口气,还好问题不算太复杂。他马上赶回合作社,和刘叔一起召集车间工人,研究增加过滤工序的事。工人们连夜试验,调整过滤的时间和温度,终於在两天后生產出了符合国际標准的荷精油,重新送去检测后,很快就拿到了质量认证报告。
解决了质量认证的问题,生產进度也得跟上。合作社的成员们都拼尽了全力:刘叔带著工人在深加工车间连轴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傻柱和他的徒弟们住在竹编作坊里,饿了就吃泡麵,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晓梅和绣娘们也放弃了休息时间,手指被针扎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绣;张叔则每天盯著物流进度,和外贸代理公司保持沟通,確保清关文件万无一失;苏晚则隨时跟国外经销商匯报进展,让对方放心。
终於,在订单截止日期的前三天,所有產品都生產完毕,顺利装上了国际物流的货柜。当货柜缓缓驶离清溪村的时候,所有人都鬆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许朗看著货柜远去的背影,心里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笔订单,更是“清溪荷韵”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是所有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周后,国外经销商传来消息,货物顺利清关,已经收到了產品,对產品的质量和包装都非常满意,还表示希望能和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关係,下次要增加订单量。
这个消息让清溪村沸腾了!村民们聚集在合作社的院子里,放起了鞭炮,庆祝第一次海外订单的成功。许朗站在人群中,看著大家开心的笑脸,拿起话筒说:“乡亲们,咱们的『清溪荷韵』终於走出国门了!这是咱们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没有大家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成功。未来,咱们还要继续努力,把更多优质的產品卖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知道咱们清溪村,知道咱们中国的美丽乡村!”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苏晚走到许朗身边,递给他一杯荷酒:“许朗哥,辛苦了。咱们做到了!”
许朗接过酒杯,和苏晚碰了碰杯,又举起来对著村民们说:“来,咱们一起乾杯,为了清溪村的明天,为了『清溪荷韵』的未来!”
所有人都举起酒杯,喝下了杯中的荷酒。酒液清甜,带著荷香,就像清溪村的生活一样,虽然有过困难和挑战,却始终充满希望和甜蜜。
当天晚上,许朗和苏晚坐在荷塘边的露台上,看著满天繁星,聊著未来的规划。“许朗哥,国外经销商说下次要增加订单,咱们得提前扩大生產规模了,”苏晚说,“荷种植面积得再增加一些,深加工车间也得扩建,还有文创產品的种类,也可以再丰富一些,比如开发荷主题的香薰、蜡烛,甚至是服装。”
许朗点点头:“你说得对。咱们还得加强品牌建设,註册『清溪荷韵』的国际商標,避免出现仿冒產品。另外,可以邀请国外的经销商来清溪村参观,让他们亲眼看看咱们的生產过程,了解咱们的文化,这样才能建立更信任的合作关係。”
苏晚靠在许朗怀里,轻声说:“真没想到,咱们当初只是想把清溪村的荷卖出去,现在竟然能走到国外。许朗哥,谢谢你,带领咱们过上了好日子。”
许朗紧紧抱著她,低头在她额头上印下一个吻:“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走下去,把清溪村建设得更好,让『清溪荷韵』的名字,传遍全世界。”
荷塘里的残荷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在为他们祝福。许朗和苏晚知道,海外订单的成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著他们。但只要合作社的成员们团结一心,只要他们始终坚守初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清溪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清溪荷韵”的故事,也会继续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