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主动求召
胡长粲回到府上后,当即命人整理胡氏一族明里暗里掌控的所有田契,亲自携著厚厚一地契文册登门拜访李德林。
他躬身示好,言辞恳切:“李侍郎推行新政,乃为国谋利。胡某愿奉上田契,任凭官府勘验清丈,绝无隱匿!”
李德林审视著眼前恭敬递来的田契,连忙回礼接过,心下暗生思量。
对方身为陛下亲舅,態度谦卑周全,礼节无可挑剔。
其態度之诚恳,举动之迅速,出乎他的意料。
这无异於彻底缴械投降。
按理说,这是推行均田政策的重大突破,若能顺利清查胡氏田產,其震效果远超查办几个普通勛贵。
然而,正因对方身份过於特殊,李德林更加不敢大意。
若断然拒绝,恐伤天家顏面;但若贸然收下,又恐捲入后族纷爭。
他沉吟片刻,决定暂不表態,只温言安抚道:“国舅深明大义,在下感佩。然田產交割事关国策,当由陛下圣裁。容我明日稟奏天子,再行定夺。”
胡长粲见其未置可否,心中更添焦灼。
他忽地长嘆一声,满脸愁苦地倾诉:“不瞒侍郎,胡氏虽有逾制占地之过,却从未仗势强夺!纵有兼併,亦按市价予民补偿,更助乡邻修渠凿井—”
言下之意,不过小瑕未掩大节。
李德林听出其辩白之意,不动声色道:“国舅苦心,本官定当如实稟明。胡氏之功过曲直,相信陛下定会洞若观火,秉公裁决。”
胡长粲却猛然起身,语气决然:“既如此,胡某愿隨侍郎同赴宫门,面圣陈情!”
李德林沉吟著,语气带上了明显的推拒:“国舅,外臣面圣奏事,皆需先行通传,得陛下允准方可勤见。未奉宣召,下官岂敢贸然携国舅同行?此恐有不便。不如国舅稍安,待下官请得陛下旨意,再—
“不劳侍郎奔波通传!”胡长粲几乎是打断了李德林的话,语气急切,“我就在此等候面圣的机会!哪怕等到宫门关闭、等到五更天,也绝不离开!请侍郎务必代我向陛下传达此意!”
他双拳紧握,目光灼灼地盯著李德林,摆出一副“你不鬆口,我就不走”的坚决姿態李德林无奈,看著眼前这位身份贵重却执意赖在自己府邸等候结果的皇帝亲舅。
深知今日若不依他,对方真能死缠烂打到底,闹得更不成体统。
这“待詔”的姿態本身,就是一股巨大的压力。
与其让他继续在此施压,甚至可能后续引发更大的风波,不如顺势为之,將过程置於自己可控的范围內。
他只得同意:“国舅既执意等待,下官即刻入宫请旨,请国舅在此稍候。
说罢,李德林命人引胡长粲去用茶,自己则转身走向书房。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心中盘算著即將面圣时如何奏对这烫手山芋般的“陪同请求”。
暮色渐沉,马车碾过朱雀御道的青石板,驶向宫城,马车在宫门外停稳。
卸剑、递牌、內侍引路,李德林步履匆匆,沿著熟悉的宫道拾级而上。
含光殿巨大的斗拱在暮靄中投下深重的阴影。
殿门无声滑开,暖黄烛光混合著沉香的气息涌出,驱散了门外的微寒。
殿內只闻高儼翻动奏疏的沙沙声,以及侍立角落的內监微不可闻的呼吸。
“臣李德林,叩见陛下。”李德林趋步上前,恭敬伏拜。
高儼从案读间抬首,目光掠过李德林明显带看一丝疲惫的面容。
“平身。清田之事,进展如何?”他的声音平和,带著无法忽视的威严。
李德林起身,腰背挺得笔直:“回稟陛下,京畿清查,初见成效。赖陛下洪威,禁军整肃,所涉之勛贵庄园,其顽抗者,皆已挫其锋芒;有识时务者,业已交出田册,配合丈量。”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名录,高儼伸手接过。
“此乃近日依律处置及主动献田之家清册,所收隱田、罚没资財、收押涉案人等,皆已录明,並部分钱帛器物正移送大理寺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