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扫元 > 第273章 军政体系再调整

第273章 军政体系再调整

第273章 军政体系再调整

在本位面,张士诚举义的时间,虽然受到石山的干扰而提前了几个月,但其人的锋芒也完全被横空出世的石山与其红旗营所掩盖。

更致命的是,张周政权的战略发展空间也被牢牢锁死:其东面是茫茫大海,北面的淮安路治所山阳县如同铁钉,久攻不克;西、南两翼,则全是红旗营日益巩固的控制区。

双方这段时日更因富庶的扬州城归属问题,大军云集,紧张对峙。

张士诚虽说已经建国称王,却仅据有五座城池,其“国都”高邮更是与红旗营已经控制的扬州近在咫尺,处境非常艰难,甚至可以说岌岌可危。

因而,当石山派遣胡惟庸出使高邮,展现出愿意搁置争议,携手抗元的诚意后,别无他选的张士诚也只得就驴下坡,迅速派出以司徒李伯升为首,规格极高的使团,乘船溯江而上,赶往江宁。

对于这支来自潜在盟友(亦是潜在对手)的使团,石山在外交礼节上给足了张士诚面子,于百忙之中抽空亲自接见了李伯升一行。

但此番接见,他只展望未来,涉及到红旗营和张周政权携手抗元需要达成的具体协议,石山则命新任礼曹知事夏煜负责,由其会同相关曹司的掾吏,与张周使团慢慢细谈。

双方都面临着元廷反扑的巨大压力,以及内部亟待解决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耽误不起。

尽快解除彼此间的紧张对峙,建立一个哪怕只是短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同盟关系,以便能集中精力向其他方向开疆拓土,是双方共同的迫切需求。

这一点,便是谈判得以快速推进的坚实基础。

夏煜出仕红旗营的时间虽短,却以机敏善辩著称,深得石山信任。李伯升则是张士诚麾下重臣,老成干练,此番出使,已得到张士诚充分授权。

两位主持谈判的官员在江宁驿馆内,围绕着一张巨大舆图,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窗外树影摇曳,蝉鸣聒噪,室内则时而争辩,时而沉默,双方都在为各自势力的每一分利益而绞尽脑汁。

由于双方都耽搁不起,且实力相差实在太大,争论虽然激烈,却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就在相对和谐(至少表面如此)的氛围中,协商达成了如下同盟意向:

其一,红旗营与张周政权彼此承认对方已经实际控制的区域。

这一条款,意味着张周政权正式放弃了对顶在自家国都门口的扬州领土宣称,而红旗营也默许了扬州路被张士诚剜去泰州、如皋两地的既成事实。

李伯升清楚己方没有退路,尤其是可以牵制扬州侧翼的泰州,一旦“让给”红旗营,本国的国都就完全暴露在红旗营兵锋下,这无疑于要了张士诚的性命,“诚王”绝不可能接受。

而夏煜也明白,石元帅当下的战略重心在江南的浙北,不愿在淮东地带与张士诚过多纠缠,维持现状,对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红旗营更为有利。

其二,任一方针对双方交界区域的任何军事行动,必须提前告知另一方。如若违反,视作背盟。

这一条款,看似对等,实则是对相对弱小的张周政权隐形保护。

毕竟,以红旗营如今的军威,随便出动一个满编卫,就足以牵制张士诚的“全国”兵马,令其不敢妄动。张周政权既然得了红旗营施与的这份“安全保障”,自然需要付出相应的诚意。

夏煜便毫不客气地提出,红旗营即将对扬州路剩余的四座城池——泰兴、通州、海门、崇明州用兵,要求张周方面不得干预,并需撤出结合部兵马,以防大战期间爆发冲突。

这四城的攻略任务仍以镇朔卫为主,且要与红旗营主力在浙北的进度一致。

理论上讲,张周政权还有机会,至少能赶在傅友德攻下泰兴前,尝试攻打通州等地。

但李伯升听着夏煜平静却不容置疑的陈述,心中只剩下苦笑。

他深知“诚王”绝不敢在这个时候,与兵锋正盛的石山正面冲突,加之红旗营水师已牢牢控制长江下游江防,张周政权实质上已无力争夺这江口四城。

尽管心有不甘,李伯升也只能代表张士诚,应下这个近乎最后通牒的附带条件。

其三,红旗营于扬州和高邮交界处的石圩村设立互市。大宗物资交易,须以金银等贵金属结算,或是协商一致后以物易物。首批交易物资的明细,则由双方后续具体协商。

张士诚当下急于扩军备战,最紧缺的便是铁料和成品兵甲,尤其对红旗营在扬州之战中大显神威的“大号碗口铳”眼热不已。

但夏煜的态度非常明确,直接堵死了这条路:

火炮等军国利器,红旗营绝不可能出售;即便是制式刀枪盔甲,因红旗营近段时日正大规模扩军,产能已捉襟见肘,尚需动用库存满足自身需求,更遑论外售。

实际上,军械产能不足,对红旗营而言只是暂时的问题。

在石山的高度重视下,匠作院不断研究推广新技术,并改进管理办法,滁州、怀远、合肥、江宁、句容等地的铜铁矿冶产能已大幅提升,远超元廷控制下的同期水平。

当前真正的瓶颈在于军械制造的产能,随着水力锻锤等简单机械的大规模运用,及梯次培养的工匠学徒逐步出师,这个问题也迟早会得到解决。

而且,在红旗营平定浙北的过程中,收缴了海量地方豪强武装的非制式兵器。

这些武器奇奇怪怪,还良莠不齐,大多不符合红旗营的战术要求,回炉重造又费时费力,正好可以筛选一部分,用来与张士诚交易,换取红旗营当下急需的物资或金银铜钱。

红旗营虽然从建军之后,就不断扩军,到现在已经十余万规模,但石山每个阶段都严格控制军队规模,注重军事和民生的协调发展,防止竭泽而渔。

而张士诚这种近乎饮鸩止渴的疯狂扩军,注定难以持久。

大量青壮脱离农业生产被裹挟入张周军中,本就产粮有限的淮东地区,要不了多久就会陷入粮荒。

到那时,石山早已经拿下整个富庶的浙北产粮区,红旗营对外输出的大宗商品,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兵器转向粮草。

无论粮食还是铁器,都是乱世之中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就算是盟友,也绝不可能敞开了供应。

实际上,即便石山愿意如此做,张士诚也未必有那个购买能力。

不过,主动向张士诚出售粮食,在石山的规划中,不仅是为了赚取利润,或者团结张士诚这个暂时的盟友,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未来浙北经济的长期稳定。

浙北地区,是蒙元最重要的大粮仓。

在本身供养着庞大脱产人口和军队的前提下,战乱前仍能每年通过漕运向北方输送百万石以上的粮食,在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三百五十二万石。

红旗营一旦全取浙北,石山绝不可能再给元廷漕运一颗粮。

但如此巨大的粮食产能一旦被完全释放出来,在满足自身扩军备战的需求后,必然会产生大量盈余。

若不能及时将这些“多余”的粮食投入到流通领域,转化为资金或其他重要物资,就只能任其在仓库中霉烂变质,这无疑会严重打击本地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不利于红旗营的长期稳定统治。

其四,双方定期互派使节,以期增进互信,及时化解可能产生的矛盾。

石山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与张士诚的联盟纯粹是权宜之计,其牢固程度根本不取决于是否互派使节,而完全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动态对比。

一旦张士诚自觉羽翼丰满,拥有了能与红旗营“扳手腕”的实力,绝不会对背弃盟约有任何心理负担。

此举,主要还是为了暂时稳住这位不安分的邻居,让张士诚能放心大胆地向北面的元廷控制区开拓,但又必须通过种种手段控制其发展速度,避免张周政权成长过快,反过来对红旗营构成威胁。

李伯升行事干练,与红旗营达成盟约意向后,就立即带着协议文本乘快船返回高邮,报请张士诚用印,以使盟约正式生效。

不过,这份盟约对于处于弱势的张周政权而言,利大于弊,以张士诚的见识和魄力,应该不会多做犹豫,基本上只是走个程序而已。

石山之所以不与李伯升细谈,一是体现身份对等,二则是他这段时间的主要精力,放在红旗营新一轮军政调整上。

军事上,石山立足于红旗营势力范围快速扩张,导致防守兵力需求急剧增加的现实,推出了重大调整:在专注于机动作战的各卫战兵之外,新增设“卫戍兵”序列。

卫戍兵没有固定的编制员额,而是根据红旗营势力范围的变化和战局需要,灵活调整所需驻守的城池和兵力数量。

前线最关键的战略节点,仍由战力强悍的各卫战兵驻防,卫戍兵则负责次一级城池守备、要道巡逻以及协助维持地方秩序,不用承担过于艰巨的野战或攻坚任务。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斩杀异形后,国家疯了一样找我 我的道姑女友来自民国1942 超武斗东京 让你当酋长,你成球长了? 七零年代:我觉醒后成了白富美 人在柯南,系统钦点蝙蝠侠 玄幻:敢退婚?我反手娶你家老祖! 我正在把自己修改成最终妖魔 女子监狱长?无良作者別搞我! 离谱!这个家族僕人都是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