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臣这次定增新股復牌后,股价一度回升到每股七元,而在此之前,每股还摸高八元——以鸿臣復牌前后十二亿股、十四亿股的总股本计算,市值前后两次都无限接近一百亿了。
见萧良此时还拿市值一百亿说事,朱禕琳都忍不住美眸对他横了又横,这算什么激励人心的话?
许建强比较直接,笑著问萧良:“你就不能说点更鼓舞人心的话?”
“更鼓舞人心啊?”
萧良挠了挠脑袋,带著几许醉意说道,
“好吧,到一零年,国內的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应该能达到一千亿,茶饮料市场规模应该会略高一些,而整个软包装饮料市场规模应该能达到五千亿。理论上,也应该出现千亿市值的头部企业。会不会是鸿臣,还是南亭湖饮料呢,就要看诸君努力了!”
整个软包装饮料市场,远没有到决一胜负的时刻,甚至离初决胜负还早。
此时甚至只要在华东地区巴住在第一、第二梯队,未来都有问鼎全国的可能。
感觉有了醉意,萧良便不再喝酒,就坐在桌旁閒聊。
九点钟钱採薇要赶回去给两个小傢伙睡前餵奶,拽著萧瀟回市里,野炊宴就在眾人意犹未尽之中结束,留了一桌子残羹冷炙,还要麻烦管理站的人员收拾。
这几天主要是液鋰电池第一条半自动试验线开始运转,萧良赶回东洲观察试验线的运行情况。
採购日本恩益集团的全自动液鋰生產线,无论是產品质量、运行稳定程度、空间占用以及生產效率上,在这个年代简直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但设备的採购以及维护成本太高了。
新的试验线,就是在恩益全自动液鋰生產线的基础之上,仅保留精准度要求极高、难以手工作业取代的一小部分自动化设备,其他应简则简、能简则简,都改成手工作业。
新的试验线,难度不在设备的更替。
得益於前期在中试线上不计成本的摸索与尝试,在新採购的卷绕叠片等基础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新的试验线仅用一个半月,就在新建厂房里完成安装与调试,但真正的难度,在於手工作业程序的摸索与制定。
试验线最终要求產品的优良合格率达到一定的標准,要求各个环节添置足够多的操作工人之后,將廉价劳动力与低廉工业用地等因素都折算进去,综合生產效率,只能比恩益的全自动液鋰生產线更高,而不能更低。
要不然就失去取代的意义。
新的试验线刚启动,但投入的熟练员工人数还有限,效率与良品率都在缓慢提升中,还不能说成功,但也符合预期。
这涉及更复杂的工厂流程管理,萧良也不见得能比梁棠华等高薪聘请的管理人员更为出色。
这也很正常。
全自动液鋰生產线,是日本接手欧美先进位造业转移,並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二三十年来的精华所在。
蜗巢科技將其拆解成大部分用手工作业替代,一条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规模初步就增加了十倍,梁棠华等人管理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一两个月內就调整到位;更关键是流水线还要继续增加人手,进行压力测试,確保效率最大化。
不过,这条路是萧良一定要走通、走下去的。
鸿臣集团完成第二次增发新股之后,萧良拿到一亿两千万股新股,並由张斐丽代表香港子公司进入董事会。
这部分股票就不能再隨意减持了,但是可以抵押啊。
萧良又找香港的日资银行,赶在日元匯率暴跌之前,抵押贷取相当六亿港元的日元贷款,找恩益集团订购了包括卷绕叠片设备在內的六组关键新设备,爭取明年就將液鋰电池生產线增加到十条。
良品率暂时低点没有关係,生產效率暂时不如人意也没有关係,一时半会无法產生盈利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前期將有限的市场占住,儘可能限制韩系电池企业的崛起,意义更为重大。
野炊结束,下山后见时间还早,与许建强、熊志远、袁文海他们告辞,萧良又拉上顾培军他们到饮料公司的厂区,去看铝塑纸盒灌装试验线的运转情况。
採用原纸基板复合铝镀pet膜专利技术,生產铝塑纸盒包装,用以灌装茶饮料推向市场,是一年半之前就联合卫雄包装、裕固技术在做的事情。
这件事进展很缓慢,但十一月之前,精密机械设备公司也推出第一代灌装试验生產线,安装到厂区进行生產,准备从生產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提高。
与液鋰生產线自动改手动不同,饮料灌装生產线,萧良则是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动程度。
这主要在於饮料超高速灌装的精准、柔性化要求,跟液鋰电池的生產要求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对各个环节的设备精密程度要求都要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