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国的歷史长河中,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提,那就是田氏代齐。
这事儿啊,就像是一场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的权力大转移,把齐国的歷史来了个大改写。
故事还得从春秋初期说起,当时中原地区有个大国叫陈国,陈国那时候围绕著国君的宝座,上演了一场激烈的“宫廷斗爭剧”。陈国的国君陈桓公病重时,他的弟弟趁机干掉了陈桓公所立的太子,等陈桓公一死,就夺取了国君的宝座,史称陈废公。
可没消停多久,陈桓公的三个儿子又设计干掉了陈废公。之后的几十年里,这三兄弟先后做了国君,分別是陈厉公、陈庄公以及陈宣公。至於为啥是兄弟相传,而不是父子继承,史书上也没个明確说法,咱就当是他们家族的“特殊传统”吧。
这场兄弟相传,虽然看著还算和平,但也引出了一个大问题:兄弟三人都当过国君,那他们的后人,难道都有合法继承国君宝座的权力?这显然不可能。
到了小弟陈宣公在位的时候,他直接立了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他那两个哥哥的儿子就只能变成旁支了。在这些失去继承权的国君后代里,有个叫陈完的人,他的经歷可不一般。陈完是三兄弟中最先做国君的陈厉公的儿子,如果陈厉公能多活几年,说不定就没兄终弟及这事儿了,直接由陈完或者他的兄弟继承国君之位。
可命运弄人,陈完只能当个普通的卿大夫。不过陈完心態挺好,一直努力工作,非常有才能,在陈国名声也不错。而且,他和陈宣公的儿子,也就是当时被立为太子的堂兄弟,关係特別好。要是剧情正常发展,陈完大概会成为一代贤臣,好好辅佐堂兄弟,做出一番事业。
但谁能想到,陈宣公晚年的时候,色令智昏,竟然打算废掉太子,改立自己另一个宠妾的儿子做太子。这太子和陈完关係好啊,在国內也有一定实力,陈宣公想废太子可没那么容易。
再加上奸臣从中作梗,陈宣公误以为太子和陈完要造反推翻自己,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干掉了太子。太子一死,陈完的处境瞬间尷尬了,继续留在陈国,肯定会被叔叔陈宣公剷除。为了保命,陈完只好带领家族,离开陈国,逃往齐国避难。
公元前 672年,陈完逃到了齐国。当时齐国正是齐桓公在位,齐桓公那可是霸主,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直接收留了陈完一家。不仅如此,还想让陈完做齐国的上卿。
面对这份好意,陈完却拒绝了,他说自己就是个逃命的人,能不被杀就很知足了,不敢接受这么高的职位。其实陈完心里门儿清,自己初来乍到,根基不稳,要是贸然接受上卿之位,肯定会侵占其他齐国大氏族的利益,到时候被人家排挤,想在齐国扎根可就难了。於是,陈完只接受了工正的官职,负责管理齐国的工匠。
这工正虽说不算低,但也不像上卿那么位高权重。陈完这招以退为进,还真挺高明,陈完家族也因此顺利留在了齐国。留在齐国后,陈完还把自己的氏给改了,由陈氏改为田氏,这一操作,明面上是为了避祸,实际上也是向齐国表忠心,告诉大家自己要在齐国好好干,不回陈国了。从此,田氏家族就在齐国扎下了根,开始慢慢积蓄力量。
陈完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在齐国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田完四世孙田无宇的时候,田氏家族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田无宇侍奉齐庄公,很受齐庄公的宠爱,这可让田氏家族有了更多的机会。而且,田无宇这人还特別会收买人心,他施惠於民,经常给百姓一些好处,使民心逐渐向归田氏,田氏家族的势力也因此逐渐壮大。当时齐国的相国庆封骄横跋扈、酗酒游猎,齐国上下对他意见很大。田无宇瞅准了这个机会,联合鲍氏、欒氏、高氏等家族,一起消灭了庆氏。后来,他又和鲍氏联手,灭掉了欒氏和高氏。这一系列操作下来,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地位大大提升,逐渐成为齐国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田无宇的儿子田乞,也是个厉害角色。
他侍奉齐景公,担任大夫一职。齐景公这人,前期还算有点作为,可到了晚年,那是昏庸无道,整天只知道自己享乐,完全不顾百姓死活。国库里的粮食都发霉了,他也不肯施捨给灾民,还抓了很多百姓为他建造宫殿,对待反抗的百姓,动不动就砍掉人家的手脚,百姓们对他那是怨声载道。田乞一看,机会来了,他想出了一个收买民心的好办法。他把齐国的量制由四进位改为五进位,百姓借粮的时候,他用五进位的大斗借出,还粮的时候却用四进位的小斗收回。
这一来一回,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都对田乞感恩戴德。很快,田氏家族就贏得了齐国民心,势力越来越强大。当时齐国的名相晏子,早就看出了田氏家族的野心,多次向齐景公进諫,提醒他要小心田氏。可齐景公就像被猪油蒙了心,根本听不进去。公元前 539年,晏子出使晋国,私下里跟晋国的叔向感嘆说:“齐国之政,最终会归到田氏手里啊!”这话,就像是一个预言,预示著齐国未来的命运。
晏婴去世后,田乞的胆子越来越大。
当时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反叛,被晋国追击,他们向齐国求粮。田乞觉得这是个在诸侯中结党、为日后作乱铺路的好机会,就对齐景公说:“范氏和中行氏数次於齐国有恩,咱们可不能不救。”齐景公也没多想,就派田乞给他们送去了粮食。这事儿之后,田乞在齐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齐景公去世后,宰相国惠子和高昭子立太子荼为国君,也就是晏孺子。
田乞心里可不乐意了,他想立与齐景公另一个自己交好的儿子阳生。晏孺子继位后,阳生逃往鲁国。田乞表面上拥护国惠子和高昭子,暗地里却开始搞小动作。他对国惠子和高昭子说:“最初大多数大夫都不想立荼为太子,你们两位辅佐荼即位后,大夫们都想准备谋反呢!”然后,他又对其他大夫说:“相国很可怕,他想要除掉我们这些不支持太子即位的人。趁他还没动手,我们先干吧!”这些大夫们被田乞这么一挑拨,都被他忽悠瘸了,纷纷跟著他起兵。田乞带著大夫们领兵攻入宫廷,国惠子和高昭子急忙迎战,结果寡不敌眾,最后失败了。
田乞把逃到鲁国的阳生接回自己家中,然后召集眾大夫前去他家喝酒。
在这之前,他把阳生装在一个袋子里,中途打开袋子放出阳生,说:“这才是齐国的国君。”眾大夫一看这情况,都嚇得不轻,不过在田乞的威逼利诱下,也只好磕头拜见。这时,有个大臣站出来说:“你们都忘记景公的遗命了吗?”眾大夫一听,心里又有点反悔。阳生赶紧叩头说:“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到了这个地步,眾大夫也没办法,只好同意立阳生为君,这就是齐悼公。齐悼公即位后,田乞担任相国,从此独揽齐国大权。
田乞死后,他的儿子田常继承了相位。
田常这人,野心比他爹还大,他继续用田乞的老办法,用大斗把粮食借出,小斗收回,进一步贏得民心。当时齐国的右相监止,很受齐简公宠信,田常心里特別嫉妒。有一次,监止的同族子我想灭掉田氏,结果被田氏的一个远房同族听到了,偷偷告诉了田常,说:“子我將要诛灭田家,如果你不先下手,灾祸就要降临了。”
田常一听,这还得了,带领人马就入宫要杀掉子我。齐简公一看这情况,准备下令抓住田常。可他身边有个人说:“田常不是作乱,他是在保护君王的安全。”齐简公也没多想,就没下令抓田常。田常听说齐简公发怒后,害怕齐简公杀掉自己,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兵准备杀掉齐简公。齐简公嚇得赶紧逃跑,可还是没能逃脱,最后被田常派的人给杀了。
田常杀掉齐简公后,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也就是齐平公。
经过这两次武装斗爭,田氏彻底掌握了齐国大权,同时也削弱了姜姓大族的权力,姜氏的势力变得更加微弱,齐国国君彻底沦为了田氏的傀儡。之后,田常又將鲍氏、晏氏等较强的齐国公族全部诛杀,进一步巩固了田氏在齐国的地位。田常去世后,他的儿子田盘继承父位,继续担任齐国国相。这时候,田氏几乎拥有了整个齐国,齐国的大小城邑的大夫都由田氏家族之人担任,虽然田氏名义上还不是诸侯,但实际上,姜姓齐国已经完全由田氏说了算了。
到了公元前 391年,田和把齐康公流放到海滨,只给他留了一座城,让他奉其先祀,自己则自立为国君。公元前 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封田和为齐侯,这意味著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国的合法统治地位。
公元前 379年,齐康公去世,姜姓齐国祭祀断绝,田氏代齐彻底完成,齐国的歷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了田氏齐国的时代。
田氏代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权力更迭事件,背后有著深刻的原因。
首先,齐国公室內部的权力斗爭不断,国君的昏庸无道,给了田氏可乘之机。
其次,田氏家族善於把握时局,採取了一系列收买民心的政策,贏得了百姓的支持,为代齐奠定了坚实的群眾基础。
最后,春秋末期的社会动盪和诸侯国的爭霸战爭,也为田氏的崛起提供了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