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青简史记 > 第2章 乐书:穿越千年的旋律

第2章 乐书:穿越千年的旋律

一、神秘古书背后的故事

各位看官,今儿个咱嘮嘮一本藏在歷史深处的神秘古书——《史记?乐书》。说起《史记》,那可是大名鼎鼎,司马迁老爷子了老多心血,给咱后人留下了一部超牛的歷史巨著,从黄帝开始,一路写到汉武帝,上上下下三千多年的事儿,全在里头了。这《史记》就像一个大宝藏,里头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每个部分都装满了歷史的乾货。

可这《乐书》,在这大宝藏里,有点与眾不同,透著股神秘劲儿。它不像本纪里那些帝王將相的故事,打打杀杀、爱恨情仇,一听就来劲;也不像列传里的英雄豪杰、奇人异士,经歷传奇得让人拍案叫绝。《乐书》讲的是“乐”,这“乐”可不只是唱歌跳舞那么简单,在老祖宗那儿,它可是和国家治理、社会风气、人的修养紧紧绑在一起的,是一门大学问。你说神奇不神奇,一本讲音乐的书,能和治国安邦扯上边,这里头的门道可深著呢。

二、从宫廷到民间的音乐密码

在古代,音乐那可是无处不在,从宫廷到民间,都有它的身影。在宫廷里,音乐是祭祀大典上的必备元素。想像一下,那场面庄严肃穆,皇帝带著一群大臣,在祭祀天地、祖先的时候,旁边就有专门的乐队演奏著雅乐。这雅乐可不简单,它的旋律、节奏都有严格规定,乐器的使用也很讲究,什么编钟、编磬、琴、瑟之类的,一起奏响,那声音悠扬又庄重,仿佛在和天地神灵对话,让整个祭祀活动充满了仪式感。像西周时期的雅乐体系,那可是宫廷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彰显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告诉大家,皇帝可是受命於天,得好好敬畏著。

在民间,音乐又是另一番景象。老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音乐。田间地头,农民们劳作累了,就会哼上几句民歌,歌词都是些家长里短、劳动生活的事儿,旋律简单又动听,唱出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像《诗经》里的“风”,大部分就是各地的民歌,什么“关关雎鳩,在河之洲”,多美的句子,那背后肯定也有一段悠扬的曲调,说不定是小伙子在追求姑娘的时候唱的呢。还有在一些节日庆典上,音乐更是热闹非凡。过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敲锣打鼓,跳著欢快的舞蹈,那场面,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在古代,音乐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宫廷和民间连接起来,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能从音乐里找到属於自己的快乐和慰藉。

三、奏响歷史的音符:乐书里的人物风云

(一)“超级乐迷”秦二世

要说歷史上对音乐痴迷到有点离谱的皇帝,秦二世胡亥绝对能排得上號。这哥们儿在位的时候,那可真是把音乐当成了生活的全部,国家大事啥的,统统拋到脑后。

当时,秦朝已经是內忧外患,各地起义不断,可秦二世呢,每天就想著怎么在音乐里找乐子。丞相李斯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去劝諫,说:“陛下啊,您可不能再这么沉迷音乐啦,现在天下都乱成一锅粥了,百姓们都在受苦,您得管管正事啊!您再这么放纵下去,就跟当年紂王一样,要亡国的呀!”李斯这话,那是掏心掏肺,为秦朝的江山社稷著想。

可秦二世哪听得进去啊,这时候,奸臣赵高在旁边帮腔,说:“陛下,五帝、三王的音乐名字都不一样,各有各的时代特色。音乐就是让大家高兴的,从朝廷到民间,都能通过音乐交流感情。这都是时代的变化,每个时期的音乐都有它的道理,何必非得按老一套来呢?”秦二世一听,觉得太对了,还是赵高懂我啊,就继续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你说这秦二世,放著好好的国家不管,就顾著自己享乐,秦朝不亡才怪呢。这也能看出,音乐要是被用错了地方,那对国家的影响可太大了,秦二世就是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二)“音乐达人”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那可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开疆拓土、打击匈奴,把汉朝的威名扬到了四方。可您知道吗,他对音乐也是情有独钟,是个实打实的“音乐达人”。

汉武帝一上位,就干了件大事,他作了《十九章》。这《十九章》可不简单,那是融合了各种音乐元素,歌词深奥,曲调优美,一般人还真欣赏不来。为了把这《十九章》演奏好,汉武帝还专门找了当时的音乐大师李延年,让他来编排音乐,还封他为协律都尉。李延年也没让汉武帝失望,把《十九章》演奏得那叫一个精彩,每次演奏,都好像能把人带入一个神秘的音乐世界。

汉武帝还特別重视乐府的发展,在他的支持下,乐府大规模扩建,成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乐府的人到处去收集民间的歌谣,什么赵、代、秦、楚等地的民歌,都被他们搜罗来了。这些民歌可都是老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有表达爱情的,有诉说劳动辛苦的,可有意思了。汉武帝让乐府把这些民歌整理改编,再配上音乐演奏出来,一下子就把民间的音乐文化给发扬光大了。

有一回,汉武帝得到了一匹神马,那马长得高大威武,跑起来像风一样快。汉武帝可高兴了,马上让人作了一首《太一之歌》来讚美这匹马。后来又得到了千里马“蒲梢”,又作了一首歌。不过,这事让中尉汲黯给批评了,汲黯说:“陛下,王者作乐,是要上承祖宗,下化百姓,您就因为得到一匹马,就作歌还用到宗庙祭祀上,先帝和百姓能理解这音乐的意思吗?”汉武帝听了,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没说啥。从这也能看出,汉武帝对音乐的热爱,都有点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了。汉武帝对音乐的喜爱和推动,让汉朝的音乐文化迎来了一个大发展,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音乐遗產。

四、音乐江湖的正邪较量

(一)雅乐的“正统之路”

在古代音乐的江湖里,雅乐那可是妥妥的名门正派,根正苗红,地位高得很。雅乐,听名字就知道,走的是典雅纯正的路线,起源老早了,能追溯到尧舜时期,不过真正成体系,还是在西周。

西周的时候,周公“制礼作乐”,这雅乐就成了礼乐制度的核心部分。为啥说它是正统呢?你看啊,雅乐的演奏场合那都是超严肃的,像祭祀天地、宗庙,还有宫廷里的各种重大礼仪活动,都得有雅乐。而且它的音乐风格庄重肃穆、中正平和,就像一个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的老学究,让人听了,心里就不自觉地生出敬畏之感。乐器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编钟、编磬那可是雅乐的標配,这些乐器一奏响,声音悠扬又大气,特別能烘托出庄重的气氛。

雅乐在维护统治秩序上,作用可大了去了。它就像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著人们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不同等级的人,听的雅乐、用的乐器都不一样,这就明確了每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让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啥,不该干啥,不敢隨便僭越。比如说,天子用的雅乐,那规格肯定是最高的,诸侯、卿大夫、士,一级一级往下,雅乐的规模和形式都得跟著降。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被雅乐安排得明明白白,统治阶级的权威也得到了维护,所以歷代统治者都把雅乐当成宝贝,使劲儿推崇。

(二)郑卫之音的“逆袭之路”

和雅乐比起来,郑卫之音就像是音乐江湖里的“叛逆者”,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路线。郑卫之音,说白了,就是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它的特点和雅乐截然不同。郑卫之音的旋律特別活泼,节奏明快,歌词也很接地气,大多是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特別能打动人心。

在当时,郑卫之音那可是相当受欢迎,不管是民间的老百姓,还是宫廷里的达官贵人,都爱听。你想啊,雅乐虽然高大上,但听多了,难免觉得枯燥,郑卫之音就不一样了,轻鬆欢快,一听就上头。像魏文侯,堂堂一国之君,就直言听古乐(雅乐)的时候,昏昏欲睡,听郑卫之音,就精神抖擞,不知道多带劲。

可就是这么受欢迎的郑卫之音,却被一些人视为“靡靡之音”,是音乐江湖里的“邪派”。这主要是因为它和正统的雅乐观念相悖。雅乐讲究的是端庄、肃穆,注重教化功能,而郑卫之音太过於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歌词里那些男欢女爱的內容,在一些保守的人眼里,就是“淫”,会败坏社会风气。孔子就特別不喜欢郑卫之音,说要“放郑声,远佞人”,觉得它扰乱了雅乐的正统地位。后来的汉儒们,在《乐记》里也对郑卫之音一顿猛批,说它是“乱世之音”“亡国之音”。但就算被这么批评,郑卫之音也没被打压下去,它凭藉著自身的魅力,在音乐江湖里闯出了一片天,和雅乐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抗与融合。

五、当音乐遇上政治,会擦出什么火

在《史记?乐书》里,音乐和政治的关係,那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紧密得很。在古代,统治者们可都明白,音乐这玩意儿,可不只是用来听听,放鬆放鬆心情的,它可是有大用处,能成为巩固统治的一把利器。

就拿西周来说,周公“制礼作乐”,把音乐和礼仪制度结合得严丝合缝。不同等级的人,在不同场合,听的音乐、用的乐器都有严格规定,一点都不能乱。这背后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通过音乐来明確社会等级秩序,让大家都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不敢有非分之想。比如说,天子举行祭祀大典的时候,用的是最高规格的雅乐,演奏的乐器种类多、规模大,那气势,槓槓的;而诸侯、卿大夫们,就只能用相对低一级的音乐和乐器,要是哪个胆大包天,敢僭越,那就是对统治秩序的挑战,得被收拾。这样一来,整个社会就被音乐安排得明明白白,统治者的权威也得到了维护,大家都在各自的位置上,老老实实,不敢乱动。

再看看汉朝,汉武帝对音乐的重视,也有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大力发展乐府,到处收集民间歌谣,这可不只是为了丰富宫廷文化生活。这些民间歌谣里,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思想感情,汉武帝通过乐府把这些歌谣收集起来,加以整理改编,一方面可以了解民间的情况,看看老百姓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音乐来教化百姓,让大家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稳定。而且,乐府演奏的音乐,在一些重大场合,像祭祀、朝会的时候,也能展示汉朝的国力和文化,提升国家的形象。所以说,汉武帝发展乐府,那可是一举多得,音乐在他手里,成了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手段。

音乐要是被用错了,那对国家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像秦二世,沉迷音乐,不理朝政,把国家大事拋在脑后,最后秦朝走向灭亡,他自己也落得个悲惨下场。这就告诉我们,音乐和政治,就像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用好了,能让国家繁荣昌盛;用不好,那就可能引发灾难,把国家推向深渊。

六、跨越时空的迴响:《史记?乐书》的现代启示

《史记?乐书》虽然诞生於遥远的古代,可它的价值和意义,却像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对咱们现代社会,那影响可大了去了。

从音乐文化的发展角度来看,《乐书》就像一座宝库,里面藏著古代音乐发展演变的密码。它记载了从史前到汉代的乐曲种类、乐律、乐器等內容,让咱们后人能了解古代音乐的风采。比如说,通过它,咱们知道了编钟这一古老乐器,在古代演奏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音色。编钟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一套编钟,能演奏出不同的音阶,声音清脆悦耳、悠扬绵长,想像一下,在古代的祭祀或庆典上,编钟奏响,那场面多震撼。这对咱们传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灵感。现在很多音乐家,就从古代音乐中汲取养分,创作出了不少融合古今的优秀作品,像一些用传统乐器演奏现代流行曲,或者把古代音乐元素融入到交响乐中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音乐的韵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乐书》还能让咱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音乐在古代,不只是娱乐,还和政治、礼仪、道德等紧密相连。通过研究《乐书》,咱们能知道古代统治者是怎么利用音乐来维护统治秩序的,不同阶层的人在音乐活动中的不同待遇,也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比如说,雅乐和郑卫之音的对立,背后就有著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这能帮助咱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乐书》里的音乐道德观,对咱们现代社会也有借鑑意义。古代圣王创製音乐,可不只是为了好听,还为了教导民眾辨別善恶,规范行为。在现代社会,音乐同样有著重要的社会功能,好的音乐能鼓舞人心、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树立正確的价值观。像一些公益歌曲,呼吁人们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珍惜和平,这些歌曲就像一个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人们的心灵,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所以说,《史记?乐书》虽然是一本古老的书,但它的光芒,穿越了时空,一直照耀著咱们现代社会,值得咱们好好去研究、去品味。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精灵:重生之开局我是富二代 全职猎人之骇人恶兽 我的阴差生涯 家族修仙:我以五毒铸长生 万岁之后,金手指復甦 全职猎人:无限成长 绑定系统后我操服女明星(简体高H) 东京:宝可梦之主 我师叔是林正英 北齐不被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