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专家
“老马”其人,乃是中央公校特约教师、苏维埃爆炸学专家,马特维耶夫同志,
相较於何金银印象中体毛旺盛的“俄国毛子”,老马更像一名文人雅士。或许是因为常年与“苦味酸”为伍,受到化学元素“侵蚀”,不到五十岁的年纪,却已经“聪明绝顶”。
和孙大圣那种光瓦亮的大光头不同,老马属於“地中海”格局,边缘那一圈棕黑色的头髮尚显茂密。
眼下,这颗“聪明绝顶地中海”的脑袋,正在辅华合记矿药厂原址里“闷头钻研”。
狄飞接到消息赶到时,老马已经在何金银“专车接送”下抵达现场一个多小时了。手套、毛刷、镊子、手锹...样样般般的工具显得老马“专业性”极强,现场勘察的公总人土纷纷避让、眼含尊敬,只有何金银蹲在一旁默默腹誹“差生文具多”:::
“怎么样?专家怎么说?”
“还没结论。”
狄飞长吁出一口气,大手轻拍何金银肩头:“不错,能请来外国专家支援,那就..
一起等吧。”
何金银往一旁挪了挪,给狄飞让出“位置”来,语含“幽怨”:“狄组,您別怪我擅作主张就好...”
回应他的是狄飞爽朗的笑音:“拿你狄哥当什么人了?就那么小肚鸡肠?一切为了工作,虽然...冯局与张局之间偶有语,但这並不影响我们...一致对外。”
何金银轻轻点头,並未回应,长久的沉默过后,才主动问起专案组的进度来。
狄飞眉头紧皱:“已经和二零八师取得联繫,该部师长、参谋长、供给部长等数十相关责任人已经起身返京、接受调查。根据供给部提供的原件传真显示,事发前三天,该师刚从保定运来九十七枚地雷,交付给辅华矿药厂拆除地雷、取出炸药..:”
“九十七枚..:”
何金银默默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心中不由得激起惊涛骇浪,同时对於自己从一开始对这件事情的定性...更加坚定了几分。和五月时生產黑火药导致的那起事故相比,拆弹中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更高、更大。
狄飞將他的反应默默看在眼中,並没有看急反驳,而是选择继续將消息说完。
“辅华矿药厂登记在册的员工一共二十七人,事发时只有七人因为各种缘故並不在场,侥倖逃过一劫。因为身处火药集中地,爆炸產生的气化致使现场工人.:.残留肢体不全,暂时无法推测员工死亡人数,受伤昏迷的人中是否有该厂员工,还得排查。”
他说的隱嗨,何金银却也能听的明白,自己昨天亲身参与到救援工作当中,又哪里会不知道现场的惨烈程度?
找活口?难如登天..:
“臭小子,你来!”
马特维耶夫只会一些简短的中文口语,涉及专业名词的长篇大论还需要隨行翻译,对於何金银这些老马带出来的“首批学员”,大多都会有些方便好记的“外號”,“臭小子”就是老马对何金银的“暱称”。
一大段口的俄文如连珠炮似的从老马口中进將出来,在隨行翻译的转述下,狄飞与何金银面色逐渐沉重起来。
“爆炸...分两次发生...间隔时间极短...不排除...定时引爆的可能...它们分別发生在这里...和这里..”
狄飞掏出隨身携带的矿药厂地图进行比对,声音中充满惊喜:“以辅华矿药厂大门为基准,马专家指出的第一个爆炸点为辅华矿药厂雷管包装点,以此向东平移三十米,第二个爆炸点是成品车间的炸药包装点!”
“是了...根据现场爆炸程度...我分析...是雷管包装点的爆炸...引发了炸药包装点的爆炸,並且...可以確定的是...雷管包装点的爆炸...绝对是人为引发!”
何金银眸子里的闪光逐渐消散,老马的“体能训练”虽然有些不看调,但是爆炸学上的造诣绝非自己这种只学了点粗糙皮毛理论的入门汉能质疑的,现如今...连老马也確认这件事是人为引发..:
狄飞的眼眸里满是喜悦,拍打何金银的手掌力道都加了三分,可当他追问起人为引发的其它证据时.::
老马摊开手绢捂紧口鼻,晃荡著手中玻璃瓶,里面是焦黑髮黄的泥土残留:“这是...雷管包装点...找到的...白磷残留物。白磷,质软,燃点低,最低四十度时就可以自燃,有剧毒..”
“如果是人为,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预埋定时炸弹,否则引爆人...也很难全身而退。一种则是白磷自燃,引发雷管爆炸。”
何金银闻言,眸子里又亮起一抹希冀的光来,忍不住追问道:“那如何確定是白磷自燃?”
“臭小子,你,太急躁了,还得...加训、加练!”
老马的训斥一如在白云观教学时那般,张口即来,末了才无奈的摇头笑道:“即便是白磷,也分两种,一者是保存不当,温度上升导致自燃...一者是有人故意將白磷暴露在空气中,趁著这极短的时间...溜掉,仍然...有炸死危险,不值当。”
何金银与狄飞对视一眼,眼下对辅华矿药厂倖存者的排查工作必须提上日程,否则...老马的这一论点不好印证。
狄飞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定时炸弹”上,一番细细追问下,老马的眉头紧,最后才斟酌开口:“在...我们国家,可以送检查看...如果是炸弹,一定有不同於雷管的..金属残留...但是在你们国家...我不知道...哪里可以检测。”
狄飞的目光扫视一圈老马身后的爆炸现场,语气坚定:“一定会有的!我去找!”
老马临走前,学著狄飞的动作轻轻拍打何金银的肩头,俏皮的眨眨眼:“臭小子,不要急,中国有句古话,你们教给我的,叫作,欲速...则不达。”
狄飞拿著老马提供的几份爆炸残留物,跑遍了北平各大工业院校,最终在清华找到了相应检测仪器,但检测.:.需要一个时间。
第三天,送检的样品报告还没有出来,就在专案组眾人急的团团转时,已经被眾人遗忘的电译组文有新消息传来
第二份发往海岛的“邀功”密电...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