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藩王告急乾坤挪移(中)
朱觉带着杨嗣昌一行回到玉熙宫的时候那都午时了。
他干脆命人备下一桌御宴,陪着大家吃了一顿,这才将命人将南洋地图摆桌上细看起来。
此时外面已然是冰天雪地,玉熙宫主殿大堂中却是温暖如春,众人看着南洋地图,竟还觉着身上都有点热了。
南洋那可是出了名的热,一年四季都热,大冬天的那边都热得很。
这么热的地方那就不适合大规模繁衍生息。
是故,大明两百余年来都对南洋没多大兴趣。
大抵郑和回来之后描述了一番南洋火热的程度,大明皇帝就熄了心思了,开玩笑呢,把人迁徙过去那就等于流放几千上万里去遭受酷暑的折磨啊,谁愿意去?
不过,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大明已然有水冷风机乃至冰冷风机了,再热的天那也不至于热得人受不了了。
是故,朱觉才会想着要全面开发南洋。
他见众人都看得差不多了,这才郑重道:“文弱,《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你可曾读过?”
这两本书可以说是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基础,是故他给内廷官员都来了一套。
不过,真正看完的并不多,能融会贯通的那就更少了。
皆因这两本书都都不是两本而已,《农政全书》那可是六十卷,五十多万字,《天工开物》那也有十八卷将近十万字。
这两本书光是看完那都要费不少时间,若是要完全看懂,没个几年恐怕不行,融会贯通那更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内廷官员大多忙得很,是故,把这两本书全看完看懂的都不多,更不要说融会贯通了。
杨嗣昌父子可以说是特例,皆因他们就没什么事干,大多数时候那都是闲着的。
特别是杨嗣昌,老父亲杨鹤对他可是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得到当今天子的重用,光宗耀祖。
是故,这几年他一点都不忙,读书学习的时间多得很。
这年头要得到当今天子的重用那自然得读当今天子发下来的书。
《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他都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了,不说融会贯通,看懂那是早就看懂了。
他颇为谦虚道:“陛下,《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微臣都读过几遍了。”
你还读过几遍了?
很好。
朱觉欣慰的点了点头,这才细细解释道:“朕这次召你回来就是为了让你去开发南洋。
《天工开物》你都读过几遍了,应该知道硝石制冰,水冷风机和冰冷风机你应该也都见过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南洋的酷暑就不成问题了。
是故,这开发南洋的第一步就是要多建点带水冷风机和冰冷风机的房舍,让南洋那边的青壮都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他们才能有力气干活。
而后就要解决那边的粮食问题了。
南洋这会儿还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光是吕宋的田地那都够养活整个南洋现有的人口了,也就是因为天太热,那边并没有开垦足够的田地,出产的粮食也不多。
《农政全书》你都读过几遍了,应该知道,南洋那边的天气特别适合种植水稻,且我们硝石制冰的同时还能生产肥料,你应该也知道只要合理施肥,水稻亩产达到两三石并不难。
是故,你先得组织那边的青壮把吕宋的田地全部开垦出来,让他们最少耕种两季,先产出足够的粮食来,让南洋诸国别为了种粮食而浪费劳力。
接下来就是开发那边的矿藏了,那边能勘探到的地方你都要命人去细细勘探一遍,但凡矿产丰富的地方,我们都征召当地青壮去开采,矿洞里我们也要用风机灌凉风进去,这样才不至于热得人没法干活。
还有各种矿藏的冶炼,我们都要从大明调集老匠户过去,建厂房,建熔炉,尽量提高那边的冶炼水平。”
哦,先开荒种地再开发矿藏是吧?
这个简单。
杨嗣昌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你是有点本事,但也有点沉不住气,还有很多事你不明白呢。
朱觉又细细交待道:“你要记住,我们跟殖民强盗不一样,殖民强盗那就是抢,就是掠夺,不管殖民地平民的死活。
我们开发那边的矿藏不是为了去抢,该开的工钱得给人家开,甚至不是我们拿下的领地我们还得给人家分润开矿的利益。
这样南洋诸国才会渐渐变得有钱,那边的平民也才能买得起我们生产的东西,他们有钱买我们的东西了,日子有奔头了,干活才会更卖力,到时候我们才能赚取更多的利益。”
呃,还得让南洋诸国都变得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