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之贤见他似乎有所得,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只施展了一遍而已!?
难道说……
陈庆持枪静立片刻,回忆着方才罗之贤演练时的神韵与节奏。
随后,他动了。
身法展开,虽初学乍练,不如罗之贤那般浑然天成,却也抓住了几分飘忽不定的精髓,脚步腾挪间,已初具雏形。
手中长枪随之刺出,赫然正是《碧落惊鸿枪》的起手式!
紧接着,一招招,一式式,如行云流水般从他手中施展而出。
虽然在一些细微的转折变化、劲力拿捏上,尚显稚嫩生疏,不如罗之贤那般圆融老辣,但其枪法轨迹、身法配合的核心要义,竟已被他掌握了七八分!
一套《碧落惊鸿枪》完整地演练了下来!
当陈庆收枪而立看向罗之贤时,这位向来面无表情的万法峰主,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清晰可见的动容。
他看着陈庆,沉默了足足三息,才缓缓开口。
“只看一遍……你便学会了?”
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其中意味却与先前截然不同。
不仅仅是一遍就会,观陈庆方才施展的模样,虽略显生涩,但分明已是踏入了这门《碧落惊鸿枪》的门槛!
这可是一门绝世枪法!
非等闲武学可比。
一遍观摩,便能模仿其形,领悟其神,乃至直接入门……这等情形,罗之贤此生仅见。
能做到这一点,无外乎两种可能:要么此人本身枪道造诣已臻化境,高屋建瓴,学什么都快。
要么,此人便是天生的枪道胚子,是为绝世奇才,对枪有着超乎常理的直觉与悟性。
陈庆显然年纪尚轻,修为也未至巅峰,排除前者,那么答案呼之欲出——此子,乃是万中无一的枪道绝世奇才!
陈庆收枪而立,道:“弟子愚钝,只是觉得这枪法轨迹与心法运转似乎本就该如此,依样画瓢罢了。”
“依样画瓢……”罗之贤低声重复了一句,心中却是波澜起伏。
这哪里是依样画瓢,这分明是直指本源!
万中无一的枪道绝世奇才!
他看向陈庆的眼神,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欣赏与……一丝如释重负的感慨。
“甚好。”
罗之贤缓缓吐出两个字,语气郑重了许多,“你的枪道资质,远超老夫预期,既是良材美玉,便不当蒙尘,老夫这一身枪道修为,或可寻得传人,倾囊相授。”
陈庆心中微动,知道关键之处来了。
如此机缘,绝无可能凭空而降。
果然,罗之贤话锋一转,“但你必须答应老夫一个条件。”
“条件?”
陈庆眉头微皱,心念电转。
罗之贤乃是李玉君的师兄,他们的师父,上一任九霄脉主,正是死于叛宗的李青羽之手。而李青羽出身真武一脉……这层血海深仇,难道要应在自己身上?
他让自己立下誓言,将来去对付李青羽,或是针对真武一脉?
就在陈庆暗自思忖,权衡利弊,甚至准备婉拒这看似带着枷锁的传承时,罗之贤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大感意外。
“老夫的条件就是。”
罗之贤的声音不高,“在你枪道有成,自认足以傲视同侪之时,倾尽全力,击败老夫!”
“嗯!?”
陈庆一怔,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传授绝学,条件竟是让弟子将来击败自己?
罗之贤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老夫痴迷枪道一生,视其为毕生挚友与对手,传你枪法,非为让你承我衣钵,光耀门楣,亦非欲借你之手了结什么恩怨仇隙。那些陈年旧事,是是非非,于老夫而言,早已不如手中长枪真切。”
他目光重新落在陈庆身上,“老夫只是不愿这一身所学,随我埋入黄土。枪道当如薪火,代代相传,愈燃愈烈。然而传承非是简单的复刻,若你只是学我、像我,乃至不如我,这传承便失了意义,不过是又多了一个‘罗之贤’的影子。”
“吾辈习武之人,当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志!老夫要的,是一个能打破老夫藩篱,在枪道上走得更远的传人!”
“所以,击败我!用我传授你的枪法,堂堂正正地击败老夫!这便是对老夫最好的回报,也是证明这条枪道,后继有人,且能攀上更高峰的唯一方式!”
陈庆闻言,心中震动不已。
他仔细看着罗之贤那双眼眸,先前关于门户之见、旧日恩怨的猜测顿时烟消云散。
原来传闻没错,此老性情果然古怪至极,但也纯粹至极。
这等胸襟与气度,这等对自身所学的自信与期盼,让陈庆不由心生敬意。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沉声道:“弟子陈庆,必勤修不辍,以期早日能在枪道之上,与峰主一较高下!”
“好!”
罗之贤眼中精光一闪,“既应承此事,你便可唤我一声师傅,日后在枪道修炼上,有任何疑难困惑,皆可来此寻我,老夫必当悉心指点。”
“多谢师傅!”陈庆再次行礼。
他心中清楚,师父与师傅虽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相同。
“师父”如父,乃是一脉相承,关系紧密,往往涉及功法、资源、派系的全面继承,责任重大,羁绊极深。
而“师傅”则更侧重于技艺的传授,是授业解惑之恩师,关系相对纯粹。
罗之贤让他称“师傅”,显然意在表明,此番传承,核心在于枪道,而非将他绑定在九霄一脉或其他复杂关系之中。
“嗯。”
罗之贤坦然受了他这一礼,接着道:“枪道神通秘术,玄奥非常,需以真元催动方能展现其威,你未至真元境,暂且无法修习,强行为之有害无益,至于十绝枪法,你已身负《真武荡魔枪》,今日又学了《碧落惊鸿枪》,皆是其中精粹。当下之要,便是将这两门枪法融会贯通,勤加练习,打磨根基,早日悟出‘枪意’。”
说到此处,罗之贤随手拿起身边那柄亮银长枪。
只见手腕微沉,一股浩大、磅礴、仿佛能荡尽天下邪魔的凛冽意境,骤然笼罩了整个听雷崖!
陈庆只觉呼吸一窒,周身皮肤仿佛被无数细密的针尖所指。
他清晰地感受到了,这股枪意中,同时蕴含了真武荡魔的煌煌正气,圆融无瑕,威力莫测。
“这便是真武荡魔枪的枪意……”
陈庆心中明悟。
随后,罗之贤开始详细讲述自己修炼枪道数十年的心得、经验与技巧。
从如何更高效地运转罡气配合枪招,到如何在战斗中把握时机、预判对手,再到如何培养枪感、孕养枪意……这些宝贵的经验,并非具体的功法招式,让陈庆对枪道的理解豁然开朗,收获极大。
末了,罗之贤话锋一转,“你如今已是罡劲后期,想必对真元境颇为关切,所谓真元境,本质便是将体内遍布经脉的‘真罡’,于丹田内淬炼、凝聚成一缕更为蕴含生机的真元。”
“真罡积累得越是雄浑,质量越高,转化出的真元便越是强大,而真元之功用,在于淬炼己身。可引真元反复淬炼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乃至血肉皮毛。每完成一次对身体的全面淬炼,不仅实力会有飞跃提升,寿元亦会随之增长。”
“通常而言,以三次淬炼为一阶段,对应真元境初、中、后期,绝大多数真元境高手,终其一生,便是完成这共计九次的淬炼,而奠基的心法品阶,直接影响淬炼的效果,以上乘心法奠基,即便也能完成九次淬炼,其带来的肉身强化、真元质变,皆远不如以绝世心法奠基者。”
罗之贤看了陈庆一眼,“你体内三道真罡融合,根基之厚,犹在寻常绝世心法之上,这一点,你倒无需担忧,前景广阔。”
陈庆忍不住问道:“九次淬炼?难道说九次便是真元境的极限吗?”
“并非如此。”
罗之贤摇了摇头,缓缓道:“老夫当年在真元境,便是完成了十次淬炼。”
“十次!?”
陈庆心中一震。
九次已是常人极限,十次意味着远超同境界的根基与实力!
“十次也并非极限。”
罗之贤沉吟了半晌,道:“我天宝上宗的开派祖师,据宗门秘典记载,乃是完成了十三次淬炼的绝世天才!”
“十三次!”
陈庆暗暗咋舌,那该是何等深厚的根基?
罗之贤叹道:“九次之后,每一次淬炼,难度皆呈倍数增长,对肉身、心志、资源的考验极为严苛,而且,祖师当年之所以能达成十三次,主要便是修炼了《太虚真经》,可惜此法早已失传。”
太虚真经!?
淬炼十三次真元!?
陈庆听到这,心中自语道。
罗之贤摇头道:“纵使如今寻得,以其修炼之艰难苛刻,也非寻常人所能企及,可以说,九次之后,每增加一次,都是逆天而行,难如登天。但每成功一次,对于自身根基的夯实,对未来道途的潜力,都有着无可估量的好处,实力提升也远非前九次可比。”
陈庆听闻,深深吸了一口气,“多谢师傅解惑,弟子明白了。”
罗之贤微微颔首,便道:“今日便到此为止,你好生消化,若有疑问,随时可来。”
“是,弟子告退。”陈庆再次行礼,而后转身。
罗之贤独立崖边,望着陈庆渐行渐远的背影,山风吹动他灰白的发须,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陈庆展现出的枪道天资,确实让他都为之惊讶,甚至心生喜悦。
“一遍入门《碧落惊鸿》……此等天赋,或许真能承载我之期望。”
他低声自语,一直紧绷的心弦,似乎也稍稍松弛了一些。
总算,这身修为,这毕生追求的枪道,或许不至于后继无人,不枉他苦守此地,寻觅良材。
“待到……此子学会那两道神通秘术,根基稳固,届时时候便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