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任平生的敲打,响鼓无需重锤
大离自簿子因功获国,至今已约有七百年歷史。
前三百多年,大离穷弱,困居西隅,列国卑离,不与会盟。期间固有穆公灭西戎三十二国,称霸一世,亦改变不了大离卑鄙的窘境,直至孝公启用卫君变法,行法制,立军爵,大离方有强盛,一统天下。
而卫君变法的核心,就在於以功授爵,以爵授田。
这是大离强盛的根本。
大离一统天下后,为何会日渐贏弱?
原因有三。
其一,文帝为消化、稳固六国土地,让六国臣民归心,修改律法,削弱法家在离影响力,增加儒学在朝堂的话语权,以儒学的仁政对待六国臣民。
其二,大离一统天下来,战事锐减,武备鬆懈,军爵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英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彻底登堂入室,法家蒙尘,大量利国利民之善法,被迁腐儒士以“仁”的名义改成宽纵贵族的类周法。
大离赖以得天下的“军爵制”“农爵制”和“工爵制”沦为一纸空文,工匠被定成奇淫巧技,误国殃民之徒,武备更是以“不利民生”的名义,更加荒废。
最终导致英宗之前,不敢南下的匈奴,开始视大离为臣妾,肆意劫掠、羞辱。
也是自此,大离开始向一直以来都鄙夷的匈奴人纳贡、和亲。
便是如此屈辱,朝堂上的酸腐儒士还以春秋战国时,列国之间的结姻、纳贡之例,认为大离与匈奴和亲是正常的手段,用一个假公主,就能免去大离和匈奴作战,挽救千万离人很划算。
这些歷史说起来看似和蓝虎之策没有关联,实则不然,在顏寿山、符运良眼里,蓝虎之策比这些愚昧、虚浮表面的儒士更加邪恶,秦王若採用蓝虎之策,不出百年,大离必亡!
因为大离是以军功授爵,以爵授田而强国,儒士改法,也仅是削弱军爵授田法的地位,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大离少地,无地可分的窘境,黔首想要授爵授田,
仍需效命立功。
而蓝虎之策,让人仅是通过考试,就能分得田地,免除赋税,这让奋勇杀死,以命博爵的將士怎么想?让日日躬身田地,辛劳耕种的农人怎么想?让兢业业、不敢有一日懈怠的官吏怎么想?让推动经济,但备受打压的商贾怎么想?
届时,必將会出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局面。
没有人再愿意上阵杀敌;没有人再愿意躬身于田;没有人再愿意改良、研发技艺———-人人醉心书案,百业荒废,武备墮落,大离焉能不亡?
至於不是所有人都善於读书,不善於读书的人可从事百业,上阵杀敌·--这般是事实,但顏寿山、符运良等明眼人都清楚,百业兴盛、上阵杀敌,御敌於外都需要聪明人来操持。
一群连书都读不明白的人,从事百业,上阵杀敌,效果如何,不言而喻。
而那些依靠读书就获得田地、免去赋税的人,会愿意从事百业,上阵杀敌?
他们只愿做官,做不干实事的虚浮之官。
毕竟,辛苦、操劳一生,还不如考一次试。
再者,大离如今土地问题已是十分严峻,秦王、陛下都不得不想尽办法处置各地不法大户、富商,和对外征战抢夺土地,以缓解各地的土地矛盾,又何来閒地分给那些寸功未立,仅是读书通过考试的学生?
还有免除赋税,且不说卫君变法以来,便已定下上自宗亲,下至黔首不管获得何等爵位,都只能免除役,不得免除赋税的律法,更別说秦王如今地位何等超然,他个人每年都还得向朝廷缴纳不少於半郡的赋税。
蓝虎竟异想天开的想给通过科考的学生,免除赋税-
顏寿山、符运良何等聪慧,如何不明白蓝虎的邪恶用心,但他们想不明白蓝虎怎会如此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