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此事若是张扬出来,就是天大的丑闻,寧氏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都会股票暴跌,损失巨大。”
“小老虎,当初我误会你是想吃我姐姐软饭才给我姐姐当保鏢,要逼你辞职,实在是太幼稚了。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朱寅笑道:“我在想,这个寧二小姐,实在是太幼稚了。”
寧清尘:“—
她用被子蒙住头,久久不愿意伸出小脑袋。
朱寅也不说话,让小丫头消化这些话。有些事情,迟早要告诉她。她有权知道。
被子中传来隱隱的饮泣声,一抽一抽的,在夜里犹如幽魂的哭诉。
好一会儿,寧清尘才伸出小脑袋,眼晴都有点肿了。朱寅第一次见她哭的这么凶这么久。
可是哭出来会好很多。心中积鬱多年的块垒,也会因此消散。
“小老虎,谢谢你。”寧清尘弱弱的说道,“在你和姐姐面前,我可能真的很幼稚—”
朱寅道:“在我和你姐姐面前,允许你幼稚。你只需要做你想做的事情就成,我们给你遮风挡雨。”
寧清尘鼻子一酸,“听了你的话,我又想哭,可我实在哭不动了。”
朱寅道:“说了这么多,估计你也没那么多心结了。天太晚了,睡吧。”
寧清尘甜甜一笑,“晚安,小老虎。”
朱寅打了个哈欠,“晚安,寧医生。”
第二天上午,朱寅正在园中练习射术,新的情报又送到了。
这次是康熙送来的。
“主公,皇帝下旨,终於同意皇长子参加庆功宴。可是不止是皇长子,皇三子也参加。”
朱寅將弓递给身边的慕容狗蛋,擦擦额头的汗水,“我也是猜到了,就算皇帝被迫同意,也会让皇三子同往。能见到皇长子就行,我有话和他说。”
满朝大臣,大多都是遵守祖制、拥护皇长子的人,他们可都在看著朱寅这个长子老师朱寅已经成为拥护皇长子的大旗之一!
朱寅因此受到很多朝臣的敬仰和支持,得到了很多政治利益。这几年朱党迅速壮大,
除了金银和情报之外,皇长子老师的身份也起了很大作用。
眼下,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为皇长子撑腰打气,很多人就会对自己失望了。
他摆明態度支持皇长子,群臣就越摆明態度支持他。
康熙又取出一份邸报,继续说道:
“主公,回家致仕的前辽东巡抚、蓟辽总督周咏,上奏朝廷,说努尔哈赤鹰视狼顾,
將来必为朝廷大患,宜早除之。”
周咏?朱寅在脑中一搜索,立刻想起了周咏这个歷史人物。
此人是河南延津人,在歷史上不算名人,声誉不显。可是他的官位却不小,从都御史的官位上致仕,算起来应该六十岁了。
朱寅之所以记得周咏这个人,是因为周咏在辽东巡抚任上,发现努尔哈赤的不凡,认为努尔哈赤將来一定成为祸患,上书万历及时剿灭努尔哈赤。
他是最早奏请剿灭努尔哈赤的明朝大臣,也是最早发现努尔哈赤危险的大臣。
他对努尔哈赤的评价是“鹰视狼顾”。
可惜方歷和当时的內阁都不重视,认为努尔哈赤恭顺忠谨,不足为惧。加上给事中冯景隆弹劾,周咏也不为自己上书辩护,愤而直接请辞,乞骸骨归乡。
朱寅当然发自肺腑的为周咏点讚,此公的確目光如炬。
但是朱寅很清楚,努尔哈赤早就贿赂了不少大臣,甚至孝敬皇帝和郑氏外戚,每年都要钱打点。
他的钱可不是白的,为他说话的朝臣,绝不是一个两个。
周咏势单力孤,努尔哈赤又很恭顺,他仅凭轻飘飘的“鹰视狼顾”四字,如同莫须有一般,怎么能扳倒努尔哈赤?
皇帝又不相信他。
朱寅肯定,周咏奏本一上,立刻就会有人弹劾他“欲加之罪、危言耸听”,或者“寻畔构陷、轻启边事”等等。
朱寅皱眉道:“周咏也是糊涂,上奏也不挑个好时候。如今日本十几万大军就在朝鲜,对大明虎视,女真诸部安抚都来不及,还能再生事端?”
“就算要对付女真,也要先解决朝鲜的日军。”
康熙道:“主公有所不知,情报说周咏生了重病,时日无多,这才在此时上奏,他应该是担心自己没有上书的机会了。”
朱寅想了想,“我会上奏朝廷,为努尔哈赤辩护。郑家收了努尔哈赤的孝敬,估计也会为他说话。”
康熙笑道:“如此一来,主公就做个顺水人情给努尔哈赤。”
顺水人情这句话说的好。因为无论朱寅有没有上奏为努尔哈赤辩护,皇帝也不会採纳周咏的话,对努尔哈赤动手。
可朱寅必须要有这个態度。这个態度不是做给皇帝和郑氏看,是做给努尔哈赤看。他此时需要努尔哈赤对大明的恭顺忠诚,即便是虚假的暂时的恭顺忠诚。
在日本占据朝鲜,倭寇大军虎视的情况下,辽东一定要稳住!不能乱!
他必须要让野猪皮哥哥知道,小老虎弟弟、我喜欢贝勒,是站在建州女真、站在野猪皮哥哥一边的,是建州女真和野猪皮哥哥在朝中的靠山,是义薄云天的好兄弟。
只有这样,他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野猪皮、pua野猪皮,卖了野猪皮还让野猪皮帮自已数钱!
朱寅看了一会儿邸报,发现周咏的话说的十分露骨,让朝廷剿灭努尔哈赤。
显然,周咏的目的是提醒朝廷,有当头棒喝之意。
朱寅摇摇头,吩咐道:“去找二娘子,请她拿点药,秘密派人给周咏送去,儘量別让周咏死了。不要说是我们送的药,保密。”
“是!”康熙领命,立刻去找寧清尘。
朱寅文练了一会儿箭,就回到书房写奏疏。
“臣兵部右侍郎朱寅谨奏:为劾周咏妄言建州部努尔哈赤事,周咏以莫须有之事,臆测国家亲藩之臣,欲以三字污白,无由构陷伏乞陛下下旨训斥,以安羈摩之心,行王化之事谨具奏闻,伏侯救旨。”
写完这份替努尔哈赤辩护的奏疏,朱寅立刻贴黄,然后亲自送到通政司衙门。
到了下午,朱寅换了一身吉服,又带上礼部请柬,掛上牙牌,去武英殿参加庆功宴。
一到午门,很多前来参加庆功宴的官员,立刻刷的一声,不约而同的看向朱寅!
ps:今天的寧家秘事,肯定很多书友不喜欢看,认为和主线无关,但我想交代这些很久了。寧家姐妹的性格都是有点另类的,她们的成长环境和內心世界缺乏深入的探索,今天也算完成了这个任务。蟹蟹,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