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野猪皮到了!
灯光將朱寅的影子映照在帷幕上,摇曳不已。
影子忽然坐下来,在桌案上端起茶杯,吻了一口杯影。然后影子又拿起一支灯剪,剪了剪灯芯。
灯光顿时更亮了。
朱寅枯坐灯前,摩著近尺长的虎牙化石,眸子在灯光下更加幽邃。
皇帝信任郝杰和杨绍韵、高淮。他既然已经决定点三人的將,那么很快就会正式下詔,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了。
问题是,皇帝完全不知道这三人军事上都很平庸,还不如杨镐。
三人一奉詔,就立刻会选拔將领、调遣兵马、运转粮草军需。
根本没有自己什么事。
歷史上,因为李如松打的不错,日军吃了亏,才稳住了局面。
可是这一次没有李如松,十万大军去了朝鲜一旦大败,局势就会崩坏。
此时,是日本古代武力最强大的时期,人口多达一千六百万人,拥有数十万经歷战火淬炼的士卒,其中光是组头以上的职业武土,就有十几万人。
日军如果大胜,丰臣秀吉在朝鲜分封武士的计划成功,就会进一步消洱国內矛盾,实力再次膨胀。
到那时,击败日本的难度將会倍增。而占领朝鲜的日本,完全有能力大规模的侵犯中国。
大明真实人口最少有一亿五六千万,是日本十倍。可军事动员率远不如日本,空有庞大的资源,却难以调动起来。
兵部的兵册上,有军籍的军士超过两百万人,听起来嚇死人。可实际上真能打的兵,
估计也就四五十万。
问题是,以大明如今的税收制度和对基层的掌控,很难调动海量的资源支持战爭。
一旦爆发大规模的国战,日本最终肯定不是大明的对手,失败是迟早的事情。可即便如此,大明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百姓都会惨死,国家元气大伤,也就压不住周边异族了。
如果自己完全不管,那肯定不行。朱寅不是这种为了私利,就罔顾民族利益的人。
就算皇帝不用他,他也要讲大局!
不是为了朝廷,是为了大明,为了华夏!
可是怎么管?
朱寅的手指在桌子上敲动,他首先想到了自己能掌握的私人武力:靖海军,採薇的武装商团,还有光明营,南苑海丁。
靖海军只有七万汉人百姓,还是男女老幼加起来,也就是大明一个下等县的人口。
这点人口,就算实行高度军事化的八旗制度,最多也只能动员一万几千人的兵力,顶天了。
而且,八旗兵马还不能全部出动。
都去打日本,舟山岛和靖州岛屿(吕宋)还守不守了?土著还能不能镇住?
最新的南洋消息是,西班牙葡萄牙联合王国,准备报復靖海军,正在调集舰队,招募欧洲各国的海盗和罪犯,组建海上十字架,誓言夺回吕宋。
吕宋几十万土著也不太安稳,还没有完全被征服。
这种情况下,吕宋起码要留守三千八旗兵。
舟山岛距离大陆太近,还被倭寇和海盗盯著,岱山岛上还有宝贵的工厂,起码也要留守三千八旗兵。
如此一来,用来征討日本的八旗军,最多只能出动八千人,不能再多了。
至於寧採薇分布全国的武装商团,也只能调遣五千人出海。而且这五千人並不算一支军队,还需要拼凑起来,在海岛上集训一段时间。
光明营更不用说了,虽然训练了好几年,可只有五百人,也难以离开宝华山,没必要动。
南苑海丁,都是海户青壮,也被寧採薇的商团暗中掌控,数量只有千余人,说是组织严密,可並没有武装起来,平时都是烧炭、捕鱼的民团。他们距离京城也近,根本不能有太大动作。
如此一来,他私人武力能用来对付日本的,只有八千八旗、五千武装商团,加起来一万三千。寧採薇的五千商团还只是配角,真正的主力只有八千人。
可日军有多少人?国內十五万,海外十五万。这还只是能战善战的常备兵,不算能动员起来的后备力量。
可见,没有明军在朝鲜的配合,自己这点兵马改变不了什么。
就算主动帮助明军切断日军海路,靖海军的损失也会很大,接下来怎么应付日本和西班牙的反扑?
派虎牙特务暗杀丰臣秀吉、小西行长等人?
肯定不行。暗杀说起来简单,其实是高难度的特工任务。暗杀的成功率,一直就很低其他不说,就是暗杀者的人选,都是个很大的问题。敢执行这种任务的,都是死土。
虎牙的確在日本和朝鲜都有情报网,能精准掌握敌人的情报。可要是搞暗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暗杀行动很容易失败,失败后往往会造成整个情报网受到惨重打击。
藉助锦衣卫的手,向朝廷提供情报支持呢?
如果在朝明军能及时获得日军的机密情报,仗就好打的多。就算不胜,起码也不会败的不可收拾。
可是明廷向来轻视情报,能不能利用好情报,也要打个天大的问號。光情报支持,肯定不够。
如果朝廷同意徵调女真兵,同意与“海盗”合作,那胜算就多了不少。
怎么样在保存自身实力、损失不大的情况下,帮明军在朝鲜击败日军?
朱寅想了很久,也想不到更多的办法。
要怪,只能怪万历私心太重!
朱寅拿起笔,首先给田义、沈一贯写信。大意是请沈一贯劝皇帝徵调女真兵入朝,请田义故技重施,派人联络舟山海盗,许以好处,配合王师朝鲜之战。
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皇帝能不能同意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朱寅写完了几分密信,连夜派虎牙特务送出去。
田义虽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他並不住在宫里,晚上送信没问题,
做完了这一切,朱寅这才上床睡觉。
寧清尘嘴里忽然嘟几句,小腿一踢就蹬掉了被子。朱寅赶紧又给她盖好被子,还掖了掖。
“医治苍生寿增十年”
“..快快长大—“”
朱寅隱隱听清楚了她的梦是什么了,不禁莞儿一笑。这个小丫头,想当圣人想疯了。
慢慢的,朱寅也睡著了。
梦中,他梦见明军在朝鲜大败,全军覆没,日军攻入了山海关,製造大屠杀。隱隱之间,又看见穿著盔甲的日军,变成了穿著黄色军服的关东军朱寅焦虑的睁开眼睛,室內已经天光大亮。他发现自己的被子也被人掖过。
寧清尘已经起床了,正趴在案上推理药方,身边都是写著奇怪符號的纸张,以及几个珍贵的琉璃器血,里面是看上去很可疑的菌类。
寧清尘是个很自律的人。每天都要抽几个时辰做这些事情,几乎雷打不动。
很多药物,比如大蒜素、水杨酸、青霉素等药物的原始製作方法,她都已经研究出来,就差建立一个大型的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了。
朱寅走到她身边,摸摸她的小脑袋,“我说过多少遍了,小孩子不要起床太早,影响发育长不高。”
“睡不著。”寧清尘头也不抬的说道,声音奶声奶气,“天底下那么多需要治疗的病人等著我,时不我待啊。唉,清尘不出,奈天下苍生何。现在还没有医院,临床试验不好整。”
说完,她端起案上的一杯牛奶喝了一口,留了一圈奶鬍子,也不擦拭。
朱寅道:“年底之前,我就建一所医院,交给你负责。”
寧清尘却是摇头:“没那么简单啊。我研究成功的这些后世的药,都是用原始手段获取的,药理虽然没有问题,可是不纯,可靠性存疑,安全性差。”
“简单说就是副作用大,容易出现医疗事故。而且这些副作用都是不確定存在,也就无法评估。”
“我需要很多临床试验的数据,才能优化製造方法。”
小丫头说到这里,偏著小脑袋看著朱寅,嘴边的奶鬍子上还有泡泡,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
“我需要很多病人,作为临床试验的对象。后世,这是志愿者来乾的。可是在古代,
怕是没有志愿者愿意尝试新药,一旦出了医疗事故,是很麻烦的事,人命关天。”
“这是规模化生產的前提:必须在临床试验中完善方法,找到一个平衡。”
朱寅皱眉道:“建医院可以,无非是买一块地,一大笔银子。可是这么多甘愿试药的病人,我哪里去找?出了事故家属一闹,就是天大的麻烦,我的政敌也会藉此攻击我。”
寧清尘忽然笑了,笑的很甜美,却又有点诡异。
“所以”小丫头举著奶杯,“你要打下日本,先把医院建到日本,用日本人来临床试验我这些新药和新疗法,不断积累临床试验记录。”
“最多两年工夫,有个上万人的试验记录,我就能优化出最好的方案了,到那时,就大规模的生產製造,再在国內多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