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最新地址:www.2shuqu.com
书趣阁 > 嫡明 > 第115章 你敢吗?

第115章 你敢吗?

话刚落音,两个並蒂般的小姑娘就从屏风后转出,言笑晏晏,清稚纯美,娇如蕾,正是庄姝和唐蓉。

“奴家有礼。”两个小女子按照规矩行礼。

朱寅也小大人般叉手答礼,“小生有礼。”

两女再次回礼,侠拜。

一番仪式化的繁文节,让朱寅很有些不耐。

可时代风俗就是如此。

双方见礼之后,庄姝笑道:“爹,稚虎去南雍读书,明年秋闈,可能高中?”

她虽是笑问,目光却很是期待。

唐蓉掩口道:“表妹,你怕是比小老虎自己更希望考中吧?”

自从上次朱寅破获了耶穌会在夫子庙的大阴谋,两女对朱寅就更是津津乐道,钦佩不已。

庄廷諫知道女儿的心意。十岁的女孩儿,已经很懂事了。

他也乐见其成,四娘子心高气傲,冰雪聪明,难得对朱寅上心。

可他还是摇头,“那是乡试,哪有那么容易?明年也就是熟悉一下,考中太难。下下次乡试还差不多。”

“下下次?”庄姝神采飞扬,“那也就是四年后而已。稚虎也才十三岁。十三岁若能考中举人,也就是比杨廷和大一岁。”

天下皆知杨廷和十二岁中举,乃是国朝少有的神童,后来官至首辅,执掌朝政多年。

庄廷諫点头道:“以稚虎的聪慧,就算四年后不中,七年后也是必中的。便是七年后,他也才十六,仍是少年早达。”

两女闻言,目中都是异彩连连。

就算十六岁中举,那也很难得了。

朱寅听了却腹誹不已。

都不看好我明年就中?我要是明年就中呢?

就算档案年纪被庄廷諫改大了一岁,明年要是中举,那也是十一岁的举人,比杨廷和还小一岁中举!

我明年要是真中了·—

朱寅想到这里,心中十分期待。

万历年间的会试题目,他都是记得的。有歷史金手指作弊,考进士是笼中抓鸟,十拿九稳。

主要就是乡试这一关,需要靠硬本事。

他在后世南洋,很小就学习华夏经史子集,直到十八岁归籍华夏后进入特种安全学院。

这十几年时间,早就熟悉了儒家经典。

南洋很多心向母国的华人家庭,都把传承国学、保持风俗作为联繫母国的纽带。某些南洋华人,实际上比后世丟掉传统的国人更加华夏。

朱寅恰恰就出身在这种“更加华夏”的华人家庭。

就是书法,他也很有火候了。

朱寅是有基础的。他的儒学水平绝不比一般秀才差。考虑到明朝秀才知识面很狭窄,只专注於四书五经,他在国学上肯定超越了一般的秀才。

儒家之外的经史子集他都看,各种古典杂书也看。明朝秀才有多少人会看?很多只知考试的明朝秀才,甚至不看史书。

就是八股文他也看了不少。晚明到清朝的很多著名八股文,他都读过,

要是在国子监学习一年,钻研钻研八股文,考中举人的把握,最少有一半!

完全可以一拼。

要是考中了,他就是大明朝有史以来最年幼的举人。光是这个耀眼的光环,就能让他的仕途一片通畅,很多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出名要趁早!

朱寅忽然鬼使神差般的说道:“叔父,假如,孩儿说假如,要是明年乡试撞了大运,真的中了呢?”

这个问题他以前问过一遍,今日有点不甘的再问一遍。

我就不信明年考不上!

嗯?庄廷諫闻言不禁莞尔。

庄姝和唐蓉也都掩口轻笑。

“太难了。”庄廷諫摇头,“老夫之前说过,你不要抱这个希望。你虽算早慧神童,可毕竟连秀才都不是。”

“而考举人,却比考秀才艰难的多。如今在南直隶,上百个秀才,才能考中一个举人。差不多就是百中取一!”

“而且乡试还要复试。徐渭当年参加浙江乡试,初试第一,复试却没过,还是不中。可见其难啊。”

庄廷諫说到这里,不禁有点自得。

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百中取一的者。

不然为何说金举人银进士呢?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举人比进士高贵,而是说考举人比考进士,更难!

进士差不多是十取一,举人差不多是百中取一。录取难度差別很大。

庄廷諫继续说道:“生员考乡试,还有一道难关,就是考试名额。”

“不是所有秀才,都有资格参加考试。就说江寧县,虽是京县,可考试名额也只有两百名。”

“江寧县百万人口,有秀才上千人,加上本县户籍的例监生,统共有一千二百多人。”

“一千二百多人,竞爭两百个考试名额,你算算?”

朱寅神色肃然的说道:“最多只有六分之一的秀才和例监,才能拿到参加乡试的名额。”

后世很多人以为,明朝只要考中秀才,就能参加乡试,显然是个天大的误解。

庄廷諫点头抚须:“那么你是不是以为,能竞爭到考试名额的六分之一,就是品行兼优的秀才或监生了?”

朱寅眉头一皱,“还请叔父指点。”

庄廷諫道:“这两百个名额本就是僧多粥少,可其中最少还有五十个名额,是留给关係户的!”

“只有一百多个名额,是真正留给品学兼优的资深学生。这的確不公平,可事实就是如此。”

“以至於,很多成绩优异的秀才,明明火候到了,却迟迟没有考试的机会,蹉跎终身啊。”

朱寅默认。他哪里不知道,自己明年的乡试名额,一定属於关係户?

不然,他只是个例监,入学不到一年,有什么资格参加乡试?

由此可见,明朝科举的公平性,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

可是,他自己也將是不公平的受益者!

庄廷諫又道:“所以,你入学之后,一定要刻苦学习,迎头赶上,你积分多,说閒话的就少了。

7

“不然,就算你能参加乡试,也会成为眾矢之的。”

“虽说明年考中的可能很小,但也是难得的熟悉机会,不可浪费。”

朱寅明白,他已经开始享受特权了。

因为攀上了权贵,一只脚已经踏上了特权之船,

在庄知县看来,自己明年秋闈下场考不中,也就是熟悉一次乡试流程。

却还要为此占用一个名额。而某个真正有可能考中的秀才,就失去了考试名额。

可见明朝科举的黑暗一面。

庄廷諫说完,从柜子里找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厚厚绢布袋,推到朱寅面前。

“这是老夫当年参加乡试时,准备的应考笔记,以及考后心得。老夫参加三次乡试,科场体会俱在其中。”

“稚虎啊,这些亲笔札记,老夫也是嫩帚自珍,从不轻易示人,都不愿付梓刊印。”

“今日,老夫就送给你了。”

这套科举笔记,庄廷諫向来极为珍视,本来是让儿子传习。可是他有女无子,殊为遗憾。今日送给朱寅,也算託付有人了。

“谢叔父赐经!”朱寅站起来长揖行礼,“孩儿铭感五內,终身不忘。”

谁都知道,一个科场成功人士的经验是多么重要。

庄廷諫三次参加乡试,最终高中,这其中付出的心血可想而知。

这些科场心得,对朱寅这种新人非常重要。

庄廷諫道:“无须谢我。你拿回去好生揣摩,七年后必中的。”

庄姝见到父亲將总结的科场心得都送给朱寅了,心中很是高兴。

若是朱寅能科场得意,进入官场,自己又能嫁他为妻,那自已就有机会成为誥命夫人,夫贵妻荣了。

到那时,大姐还敢在自己面前显摆大姐夫少年得志么?

大姐夫二十岁中举,的確是青年才俊,却被大姐吹到天上,真是令人气恼。

这还没中进士呢。中了进士,大姐还不更加得意?

不过,要不要让稚虎当自己的夫婿,也不能急在一时。起码要看看,他中举的把握到底有多大。

至於他那个童养媳寧大脚---呵呵,莫说还没有成亲,就算成亲了,到时也可以休掉。

一个失恬失恃的大脚孤女,和自己爭?爭的过么?

稚虎不能成器便罢,若能成器,寧大脚就一边凉快去吧。

庄廷諫又道:“田公也很赏识你。但朝廷的赏格,却是要走流程,没有几个月工夫,想都別想。老夫估计,怎么也要到明年开春。”

朱寅笑道:“孩儿不在乎这个,为朝廷立功,乃是男儿本分,谈何受赏?”

他知道,什么事情一旦在官方走流程,那势必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

歷史上,斩获倭寇、韃、建奴首级的赏格,往往半年才能发下来。迁延日久,让將士生怨。

甚至等到赏格发下来,立功將士已经战死沙场了。

海瑞那边承诺的赏格都没有下来呢。

庄廷諫摇头:“你这稚子,就是滑头,口不对心,少了三分君子的厚道。”

庄姝闻言眼晴一弯。她可不喜欢什么方正君子,她就喜欢稚虎这样的“小滑头”。

当然,前提是稚虎能够科场扬名,不然一切休谈。

朱寅和庄廷諫又聊了一会儿,就拿了笔记,告辞离去。

庄姝和唐蓉一直送他出门。

唐蓉心中有数,知道庄家父女有体己话说,就没有再进入书房。

庄廷諫见书房中只有父女二人,遂开口说道:

“姝儿,你自小极有主意,老夫也向来宠溺你,不忍干涉你的事。就是父母做主的婚事,我也由著你。可你想好了,真不要爹和稚虎说明白?”

所谓说明白,当然是立刻派媒人去说媒,先把婚事定下来。

他喝了一口茶,沉吟著说道:

“朱寅这孩子,是少见的神童。当然,自古神童未必科场得意。但就算他科场失意,此生也必有一番作为。即便做不了官,也能混个富家翁。这个眼力,爹还是有的。”

“趁著他还小,还没有发跡,寻个冰人去做伐,婚事就定了。』

“可要是继续等下去,怕是会被人捷足先登,或者夜长梦多,到那时便都迟了。”

庄姝很有主见的说道:“女儿想过了。诚如爹爹所言,自古神童,多有科场失意之人。女儿虽然年幼,却知科举做官,光靠才智还不够,福缘命数也不可或缺。”

“便说那徐文长,九岁就绝顶聪明,出口成章,也是个有名的神童,才气纵横,天下皆知。结果呢?到底没能中举,听说如今贫困潦倒,妻离子散,以卖画为生。”

“稚虎虽是神童,比之当年徐渭如何?管他神童仙童,考不中举人就是凡童,又何足道哉?”

“婚嫁乃终身大事,关係到此生荣辱富贵,孩儿焉能不慎之又慎?若是嫁个徐渭般仕途无望的神童,岂不是悔之晚矣?”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shuquge.com』
相邻小说: 种道飞仙 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恆 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 神豪:财富即为真理 我在地下城无限叠Q 这个女帝大有问题 海贼:不是幻兽,是幻神噠! 寒门箭神:射出一个太平盛世 从莽荒纪开始,肝出个天道至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