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歷史上被诛九族的倒霉蛋们 (下)
“歷史上被诛九族的倒霉蛋,只有三个人。』
『之前的杨玄感与景清,可能许多人都没听说过。』
不过第三位被诛九族的倒霉蛋,相信但凡了解一些歷史的朋友们,都曾经听说过。』
“他,就是方孝孺。
“歷朝歷代,被诛九族者第一名,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號逊志,浙江寧海大佳何镇人。'
“其故里旧属城里,故称繽城先生。』
其父方克勤,洪武年间曾任山东济寧知府,奉公守法堪称名臣。』
赵清然的笑声传来。
“父亲在公门,儿子也在公门,这才是真正的自古以来。”
“只不过说他父亲方克勤,是个名臣什么的,这就是吹嘘了。”
“能干出空印案来的人,怎么可能还是个名臣。”
隨口说了一句,继续往下看。
『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
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
“后跟著宋濂学习,表现出色,宋濂的门生中的知名文人都不及他。『
甚至於,就连前辈的胡翰,苏伯衡等名人,也自认不如。
方孝孺轻视文辞写作的学问,常以宣明仁义治天下之道,达到时世太平为己任。』
“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学习非常出色。”
赵清然说道“而且看事情看的透彻,认为诗词歌赋什么的没用处。”
“唯有真正的治国方略,才是大才。”
毫无疑问,从能力方面来说,方孝孺绝对是个能臣。
『方克勤因空印案被处死后,方孝孺扶持灵柩归乡安葬。』
原本方孝孺也被捲入了空印案之中,是朱元璋给予了特赦,方才倖免於难。”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洪武二十五年,一直赋閒在家的方孝孺,试图再次起復。
『可朱元璋依旧是拒绝任用。』
整个洪武一朝,方孝孺都未曾得到启用。
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是做教书育人的工作,曾经在蜀王王府之中,
教导蜀王世子。”
赵清然的点评隨之而来“老朱看的透彻。”
“知道方孝孺重名,而且还处死了方孝孺的父亲,甚至还是牵扯胡惟庸案的宋濂的爱徒,怎么可能会重用他。”
“所以整个洪武朝,方孝孺都是在野。”
“只不过他的出身非常好,不但父亲是圈內人,他自己还是名儒宋濂的徒弟。”
“按照明朝士大夫们的传统,以方孝孺的出身地位,再加上他师傅多年的经营,毫无疑问的会有眾多读书人为方孝孺摇旗吶喊。”
“也就是明朝士大夫们的传统套路,鼓吹。”
“明朝时候,有许多所谓的名臣,都是依靠舆论给吹出来的。”
赵清然笑著说道“朱元璋看的明白,跟宋濂扯上关係,就等於是跟江南士绅集团扯上了关係。”
“这些士绅们,老朱是一个都不信任。”
“所以,只要老朱活著,就不会给方孝孺一丝一毫的机会。”
天幕继续播放。
建文帝继位后,在眾多朝臣的鼓吹下,认为方孝孺有大才,就徵召他任翰林侍讲。'
“第二年的时候,又升调他做侍讲学士,甚至国家重大的政事,都要向他询问。』
而且建文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书中疑难,就召见方孝孺,让他讲解疑惑,关係也是愈发加深。』
赵清然再度点评。
“之前说过了,方孝孺能言善辩,本身也有能力,所以在年轻皇帝面前,堪称是收放自如,轻鬆拿捏。“
“以方孝孺的能力,无论是国家政事的安排,还是讲解书籍,都很轻鬆,毕竟多吃了这么多年的饭。”
“可很多时候,说出来容易,做得到才是真的难。”
“他的能力究竟如何,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建文一朝几年之中,可曾做成过什么重要事情?”
“除了瞎折腾之外,什么成事都没有!”
赵清然继续说道“方孝孺成了皇帝身边的秘书,还是很受器重,諮询国情的那种。”
“多年的忍耐,也总算是见著了回报。”
“至於建文皇帝,只能说是年纪轻不懂事,外加从小就被忽悠瘤了。』
“仔细想想,你爷爷老朱马上打天下,开创大明当了几十年的皇帝。”
“其人生经验,尤其是当皇帝的经验,何其丰富?”
“身为年轻的继任者,上台之后应该做的是,萧规曹隨,按照老朱之前的安排过下去。”
『等到真正將天下掌握在自己手中了,才是按照自己心思来办事的时候赵清然笑著说道“朱元璋几十年都不可能启用方孝孺。”
“建文帝一上台,身边人鼓吹几句,就给启用了,还是做自己的秘书。”
“这是真觉得自己,比老朱这个开国皇帝还牛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