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香积寺之战
“歷朝歷代著名战役。』
『香积寺之战。』
唐玄宗时期,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其表面上的原因,在於擅长使用权术在臣子之间製造矛盾的李隆基。
与地方权势做大,掌握了太多实力从而野心暴涨的安禄山之间的矛盾。』
“可实际上,其內里有著更加深层次的矛盾在內。』
“唐玄宗时期人口增加,可却是已经没有了继续执行均田制的土地。』
“因为土地兼併的问题极为严重,百姓无田可分,只能沦为流民奴僕。
“均田制的崩溃,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著名的府兵制隨之失效。『
没有了土地,自然也就没有了小地主与富农,而这些人是府兵的主要来源『由此,大唐的军队逐渐从府兵制,转为募兵制。'
此时,赵清然的点评声传来。
“安史之乱,根源上来说,是以眾多失地流民组成的军团,与忠诚於大唐的府兵们,所爆发的命运决战。”
“无论是安禄山还是唐皇,本质上都只是各自集团的代表。”
“募兵流民们认为自己代表的是正义,为了天下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的正义。
“府兵官军们也认为自己是正义,代表著国家正统的正义。”
赵清然说道“这场叛乱,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別的山出头。”
“实在不行,那就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毕竟,当时有太多活不下去的百姓,急需情绪上的宣泄口。”
贞观时空。
李二凤的神色很是平静。
毕竟安史之乱的事儿,他早就知道了,自然不会有什么惊奇与愤怒。
此时看著天幕,更多的像是在看故事。
仙长说的根源,他自然是明白的。
无非是权贵们多吃多拿多占,导致百姓们连最基本的生存资源都不够。
大唐將士们,开疆拓土的速度已经足够快了。
可哪怕如此,依旧是不够分的。
唯一的原因,就是分配不均。
活不下去的百姓们,造反那是必然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二凤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扫过程咬金,房玄龄等人。
开国功臣们,也是权贵之一。
没有不灭的王朝,朕也就只能是力所能及了。
微微轻嘆,李二凤仰起头继续看天幕。
安禄山叛变之后,兵锋势如破竹。』
仅仅一个月就攻克了洛阳,兵锋直指长安。』
从这一点上来说,安禄山可比把全家都给送进铁丘坟的李敬业强的太多。
至少他能明白,造反这种事情不是两国相爭,可以互相拉扯廝杀。』
『一上来就直奔主题,奔著国都与天子而去。』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號大燕,改元圣武。』
同月,安禄山叛军猛攻潼关,却被哥舒翰击退。
2
双方在潼关相持数月,导致安禄山快速攻破长安城的计划破產。
此时大唐各地精锐边军,正在快速回援,这其中就有强大的安西军。,
“同时,郭子仪与李光弼等人,在河北之地迅速收復失地,接连击败了史思明等叛军將领。』
形式已经逐渐开始向著好的方向发展。
“可这个时候,李隆基再度做出骚操作。
他听信谗言,强行逼迫驻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兵,结果导致大败。』
出关作战的二十万大军,逃回来的不足万人。』
“隨后,潼关被占领。』
赵清然的点评隨之而来“安史之乱,其实是能够快速被平定的。”
“守住潼关,封锁黄河,就能保住关中不失,同时將叛军主力拖住。”
“等到分散在各地的精锐边军返回,四面合围之下,安禄山必败。”
他感慨而言“可上了年纪的李隆基,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李隆基了。”
“他昏无能,重用女干臣。
“从一开始为了保住相位,从而鼓吹胡人忠臣,当重用为节度使的李林甫。
“到后来的杨国忠等人,都是亡国之臣。”
“连下多道旨意,强令哥舒翰出关作战,跟完顏构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撤军,有著异曲同工的作用。”
“可以这么说,安史之乱导致人口锐减,各地尸横遍野,最大的罪人就是李隆基。”
“这个混蛋,最后居然还能得到善终,毫无天理可言。”
贞观时空。
李二凤用力揉著额头。
这就是让他非常无奈的事情了。